2018-02-08 07:12 来源:网友分享
一、传统手术
传统刀割,创口较大,成人8-10公分左右,小孩3-5公分左右,创伤大,出血多,对周围组织损伤较大,术后愈合时间较慢,术后皮肤会留下明显疤痕。传统手术采用的有张力缝合,将疝缺损两侧强行拉伸到一起缝合,比较容易复发,这样就造成了费用的叠加,还可能加大后期治疗的难度。
二、微创疝补片修复术
采用的是聚丙烯补片,这个聚丙烯属于一种塑料材质,术后病人基本都有一种异物感存在,且有明显的排异反应、过敏反应,长期摩擦肠道会引起肠道炎症,容易刺激周围组织病变,适应范围特别窄,未婚未育人群禁止使用,对生育有很大的影响。
三、无创四联疝环闭合术
微创可视细胞支架植入术:通过微创介入,使高科技细胞支架植入到疝囊局部,即可使内环口和外环口收缩闭合,在短期内恢复正常。该细胞支架属于一种可吸收生物材料,放入体内以后,可以完全被人体所吸收,重建出和疝气缺损周围一模一样的组织、血管神经,完全修复缺损,根治鞘膜积液并有效避免复发。这种手术避免了传统手术的张力和复发概率,也避免了聚丙烯补片不可吸收的弊端。
显露直疝外突部
皮肤切口应比斜疝修复术稍偏内侧。切开腹外斜肌腱膜,向上拉开联合肌腱,向下拉开精索,即可显露出直疝的外突部和附近组织结构。
环形切开疝基底部腹横筋膜
分离并拉开精索后,先向内上方提起直疝突出部分,在其下缘用刀环形切开疝基底部的腹横筋膜。再向外下方拉开直疝,同样切开疝基底部内上缘的腹横筋膜,直疝是从腹壁下动脉内侧的腹股沟三角向外突出的,故切开基底部外侧时,要避免损伤腹壁下动脉。待整个基底部环形切开后,用止血钳向上提起切开的腹横筋膜远端缘,这部分腹横筋膜即被外翻呈杯状,并将其剥离。
分离疝囊
分离腹膜外脂肪,显出直疝疝囊。用止血钳夹住疝囊顶部提起,沿疝囊壁将疝囊与膀胱作锐性分离,最后将疝囊完全分出。这样,既可估计其范围大小,又可稳妥地切开疝囊进行处理。
切开疝囊
无论是进行斜疝修复或是直疝修复,都必须切开疝囊。如果轻度提起疝囊不予切开,仅在疝囊颈部简单结扎,既不能达到高位结扎的目的,又可能误伤内脏。切开并提起疝囊,仔细检查疝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特别要注意腹壁下动脉在直疝疝囊颈的外侧,而髂内动脉分出的闭合的脐支则常在直疝疝囊颈的内侧。
切除疝囊、缝合囊颈
将疝内容物放回腹腔,清理疝囊后,在靠近疝囊颈部切除疝囊囊壁。因直疝疝囊颈一般较宽,不易行内荷包缝合或单纯缝扎,故常行间断缝合关闭。缝合宜使用4-0号丝线,第1层是间断褥式缝合,第2层是间断8形缝合。
直径小于3cm,基底宽的直疝囊,可以不切开腹横筋膜和疝囊,只在隆起处的腹横筋膜上缝合一排内翻缝合,使隆起的部分折叠内翻后,再按Halsted法修复加强腹股沟管后壁。
修复腹股沟管
缝合腹股沟后壁时,先用4-0号丝线间断缝合腹横筋膜。然后将联合肌腱与腹股沟韧带缝合。重叠缝合腹外斜肌腱膜,将精索置于腹外斜肌腱膜的外面,最后缝合皮下组织和皮肤。
一、腹股沟直疝饮食原则
宜吃芹菜、金针菜、韭菜、冬瓜、乌梅、柿饼、芝麻、莲子、海参。
二、腹股沟直疝食疗方:(以下资料仅供参考,详细请咨询医生)。
1、猪肉120克、梧桐树根,八月瓜根、苍耳子各10克。炖服,每日1次。
2、茴香15克,食盐4克,青皮鸭蛋2个。将小茴香和食盐同炒熟研未,与打入碗中的鸭蛋拌匀,在油锅中煎成蛋饼,每晚临睡时以温米酒送服,每4日为一疗程。
3、补骨脂50克,盐炒研末,加入黑芝麻25克,每次服9克,每日2次。
4、蒜头皮20克,熬水,每日服用数次。蒜头皮即粘贴蒜肉之衣,约1000克的蒜头,可剥皮20克。
三、腹股沟直疝一般护理
1、按外科手术后一般常规护理。
2、术后平卧位,膝下垫枕,使够关节屈曲,阴囊抬高。
3、切口处置小沙袋,压迫24h。
4、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防止切口感染。
5、术后第2d可进普食,多食粗纤维食物。
6、注意保暖,防止受凉引起咳嗽,保持大便通畅,若有便秘给通便药物。
7、术后卧床休息3d,3d后可起床但避免活动,7d后可适当活动。
肌肉发育不良(35%)
腹股沟区存在供睾丸,精索通过的腹股沟管,其后方有供下肢血管通过的血管腔隙和股鞘,腹股沟韧带内侧的上方和后方形成腹壁的薄弱区域,并具备如下特征:腹外斜肌层为腱膜性结构,浅环处甚至缺乏腱膜;腹内斜肌和腹横肌的弓状下缘与腹股沟韧带内侧半之间存在容纳精索(子宫圆韧带)及其内层,中层被膜的间隙,因而缺乏防护,若是两肌下缘不能达到精索和精索被膜的上缘,则薄弱更加明显,Anson认为,两肌发育良好可阻止直疝者仅26%,62%两肌之一发育不良或达不到精索上缘,12%则两者均不能提供支持;腹内斜肌附着点高,收缩时未能关闭间隙者,达36.8%,这可能是直疝形成的直接原因;腹内斜肌和腹横肌下缘的内侧发育程度多变,如果左,右侧两肌下缘都终止在腹直肌前方,腹直肌外侧的直疝三角仅由腹横筋膜保护;腹横肌腱膜和腹横筋膜虽附于耻骨梳韧带成为腹股沟管后壁,腹横筋膜在腹股沟区也可增厚,但是这些结构在强度上都不如肌肉和腱膜,腹横筋膜层且构成腹股沟管深环;深环前方尚有腹内斜肌防护,浅环的后方则全属腱膜或筋膜性成分,防护上显得更薄弱。
自身嵌闭机制障碍(20%)
腹股沟区的解剖缺陷可由腹内斜肌和腹横肌收缩产生防卫作用进行弥补,首先是括约肌作用,即在腹壁运动或腹压增高时,腹内斜肌和腹横肌收缩将凹间韧带拉紧向外上提起,扣紧内环抵抗增高的腹内压,其二是嵌闭功能,正常情况下,腹内斜肌和腹横肌在腹股沟管上形成凸向上方的弓状缘,与相对应的腹股沟韧带间存在0.5~2.0cm的距离,肌肉收缩弓状缘向腹股沟韧带侧拉平,并向髂耻束和腹股沟韧带靠拢,嵌闭间隙,增强腹股沟管后壁,弥补腹横筋膜的薄弱之处,上述功能对防止腹股沟疝发生有重要作用,如果凹间韧带,髂耻束松弛,腹内斜肌和腹横肌发育不良没有构成完整的弓状缘,以及各种原因所致的肌肉萎缩,收缩力降低等都可造成括约和嵌闭作用削弱或丧失。
腹内压增高(10%)
任何引起腹腔内压力增加的疾病均有可能诱发腹股沟直疝,这包括肥胖,慢性支气管炎,前列腺肥大,便秘,腹水,妊娠等。
其他因素(10%)
腹部外伤、年龄、肥胖、多次妊娠及缺乏运动等都与该病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