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5-12 07:49 来源:网友分享
川崎病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变为主要病例的急性发热性、出疹性的小二疾病,医学上又称为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症。川崎病发病后可能发生严重的心血管病变,所以一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目前川崎病的发病病因还不确定,但是这种疾病有一定的流行性和地主性,治愈后也会有复发的可能。川崎病复发后会有一些比较明显的病症,下面小编就为大家总结了一下川崎病复发症状。
步骤/方法:
1 首先,川崎病复发后最先出现的症状就是发烧,而且由于川崎病复发引起的发烧症状与平时感冒发烧的症状有所区别。川崎病复发引发的发烧会导致患儿的手心出现红色的疹子,呈潮红色。
2 其次,川崎病复发后患儿还会出现嘴唇发红的情况。严重的患儿除了口唇出现潮红色之外,还会出现口唇皲裂甚至是出血的情况。随着病情复发的加重,患儿的四肢还容易出现水肿,手摸起来发硬。
3 最后,川崎病复发后,由于川崎病本身会对患儿的心脏造成严重的损害,所以在复发后,患儿也会出现心肌炎、心包炎和心内膜炎的症状。比如心跳脉搏加速、奔马音或者是心音低钝的情况。
注意事项:
川崎病容易引发心血管病变,是可致死的并发症,所以一定要早发现,及时治疗。绝大多数的川崎病患儿治疗的效果良好,而且本病有自限性经过,只要接受适当的治疗就可以逐步康复了。
病因
本病的发病原因至今未明。根据以往数次小流行中,曾有家庭发病情况,临床上又有许多表现酷似急性感染,提示似有病原体存在。男婴发病较多,日本发病率高,至今未找到直接致病病原体,感染的说法不能完全确立。在所有病原菌中最受关注的是链球菌,但至今从未由患儿体内分离到链球菌。也有人提到一种在禽兽间致病的耶尔森(Yersinia)菌中的假结核型株感染似与小儿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相关,但也无法找到确实的证据。
临床表现
临床常以高热(39℃以上)为最初表现,热程在5天以上,一般为一、二周,有的热退一、二天又高,热程长的可达三、四周,退热药仅短暂稍降。发热数日后掌跖面红肿且痛,躯干部出现大小不一的斑丘疹,形态无特殊,面部四肢亦有,不痒,无疱疹或结痂。发热数日两侧眼结膜充血,球结膜尤重,仅少数并发化脓性结膜炎,用裂隙灯可能查到前虹膜睫状体炎。唇面红肿、干燥和皲裂,甚至有出血;舌常呈杨梅舌,口腔黏膜充血,但无溃疡。
此外,部分病例早期有淋巴结肿大,一侧或双侧,非化脓性,数日后消退,有时肿胀波及颌下,甚至有误诊为腮腺炎,淋巴结肿仅限于颈部前三角,不痛,波及其他部位很少。病程第二周部分患儿手、足部脱皮,为从甲床移行处开始,部分可先表现为肛周脱屑。
检查
1.实验室检查
血清学检查如白细胞计数升高、血小板增加、C反应蛋白升高、血沉加快等等,同时注意是否伴有肝肾功能损害和D-二聚体的升高。
2.辅助检查
尤其要注意心超和心电图的表现,提示是否存在心血管并发症如冠状动脉扩张和心肌损害。
诊断
诊断可以从以下要点进行参考:
1.发热5天以上,如有其他征象,5天之内可确诊。
2.具有下列中的四条:
(1)双侧眼结膜充血,无渗出物。
(2)口腔及咽部黏膜有充血,口唇干燥皲裂,杨梅舌。
(3)急性期手足红肿,亚急性期甲周脱皮。
(4)出疹主要在躯干部,斑丘疹,多形红斑样或猩红样。
(5)颈部淋巴结肿大,直径超过1.5cm。
3.无其他疾病可解释上列表现。如有发热只伴有其他三条,但有冠状动脉瘤者亦可诊断。
鉴别诊断
1.特异性炎症疾病(感染性)
耶尔森菌感染,溶血性链球菌感染(猩红热、暴发性),葡萄球菌感染(中毒性休克综合征),肺炎衣原体感染,病毒感染(麻疹、流感、EBV、HIV),白色念珠菌感染、钩端螺旋体病。
2.非特异性炎症疾病
Stills病,Stevons-Johnson综合征,药物过敏,疫苗接种后,烧伤后。
持续高烧(39-40°C)超过五天,这是诊断川崎病的必要条件。
急性期在手脚末梢出现红肿,第二到第四周时可能在手脚掌或指尖及肛门周围产生脱皮现象。
多形性红斑,全身可能会出现各式各样的斑疹。
两侧性结膜炎,结膜充血、发红,通常无分泌物。
口腔黏膜变化,如草莓舌、口腔咽喉黏膜充血,嘴唇红肿干裂甚至流血。
急性非化脓性颈部淋巴结肿大,单侧或双侧,直径多超过1。5公分。
根据1993年美国心脏学会所制定的川崎病诊断标准,以上(二)-(六)要件中至少要符合四项,加上持续高烧五天以上,并且能排除其它可以造成类似症状的疾病,才能正确诊断为川崎病。其它常见的临床表现包括:病童注射卡介苗的部位,可能出现红肿甚至结痂的情况;血液检查出现贫血、白血球及血小板增多现象,发炎系数(ESR、CRP)升高,无菌性脓尿等。这些表现将增加川崎病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