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5-16 08:36 来源:网友分享
对于艾滋病的误解,早些年主要是集中在转播途径上,比如说拥抱啊亲吻是不是会感染艾滋病。但是近些年随着媒体的大肆报道,有一些新的误解渐渐产生,我大概把我印象中的总结如下:
1 “艾滋病的早期症状”
曾经有一度在媒体上传播如果感染了HIV病毒,就会在感染的早期有一系列的类似感冒的症状。感染了HIV是不可以从症状上去监测,必须要经过专门的检查。过分的强调所谓的“早期症状”会让人对艾滋病的感染过程造成误解,以及给病患或者是正常人造成不必要的心理压力。
2 如果感染了也就只有死路一条,所以检查与不检查根本没有区别
一些特殊工作行业的人拒绝接受检查,是因为觉得查了也是死,不如不查,让自己活的开心。这种想法是非常错误的,现在艾滋病已经出现了治愈的病例,更何况现在的鸡尾酒疗法在艾滋病的控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方面已经有一定的效果,所以尽早检测,积极的接受治疗才是正确的方法。
研究认为,艾滋病起源于非洲,后由移民带入美国。1981年6月5日,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发病率与死亡率周刊》上登载了5例艾滋病病人的病例报告,这是世界上第一次有关艾滋病的正式记载。1982年,这种疾病被命名为"艾滋病"。不久以后,艾滋病迅速蔓延到各大洲。1985年,一位到中国旅游的外籍人士患病入住北京协和医院后很快死亡,后被证实死于艾滋病,这是我国第一次发现艾滋病病例。
HIV感染者要经过数年、甚至长达10年或更长的潜伏期后才会发展成艾滋病病人,因机体抵抗力极度下降会出现多种感染,如带状疱疹、口腔霉菌感染、肺结核,特殊病原微生物引起的肠炎、肺炎、脑炎,念珠菌、肺孢子虫等多种病原体引起的严重感染等,后期常常发生恶性肿瘤,并发生长期消耗,以至全身衰竭而死亡。
虽然全世界众多医学研究人员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至今尚未研制出根治艾滋病的特效药物,也还没有可用于预防的有效疫苗。艾滋病已被我国列入乙类法定传染病,并被列为国境卫生监测传染病之一。
发病以青壮年较多,发病年龄80%在18~45岁,即性生活较活跃的年龄段。在感染艾滋病后往往患有一些罕见的疾病如肺孢子虫肺炎、弓形体病、非典型性分枝杆菌与真菌感染等。
HIV感染后,最开始的数年至10余年可无任何临床表现。一旦发展为艾滋病,病人就可以出现各种临床表现。一般初期的症状如同普通感冒、流感样,可有全身疲劳无力、食欲减退、发热等,随着病情的加重,症状日见增多,如皮肤、黏膜出现白念球菌感染,出现单纯疱疹、带状疱疹、紫斑、血疱、淤血斑等;以后渐渐侵犯内脏器官,出现原因不明的持续性发热,可长达3~4个月;还可出现咳嗽、气促、呼吸困难、持续性腹泻、便血、肝脾肿大、并发恶性肿瘤等。临床症状复杂多变,但每个患者并非上述所有症状全都出现。侵犯肺部时常出现呼吸困难、胸痛、咳嗽等;侵犯胃肠可引起持续性腹泻、腹痛、消瘦无力等;还可侵犯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
据报道,目前临床通行的艾滋病治疗方法是“抗逆转录病毒疗法”(简称ART),这是一类针对逆转录病毒(主要是HIV,即艾滋病毒)的治疗方案,最常用的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就是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 缩写为HAART),通常是三种或四种抗逆转录病毒药物联合起来治疗艾滋病,是现今治疗HIV感染最有效的手段。
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Joint United Nations Programme on HIV/AIDS)发布报告称,这是艾滋病治疗史上第一次,超过一半的艾滋病患者正在接受抗逆转录病毒疗法治疗艾滋病,也就是说,在联合国登记在册的三千六百七十万例艾滋病病人中,现在已有一千九百五十万例患者正在接受这种常见的艾滋病治疗方案。
有近6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全世界新的HIV感染病例数下降了16%,而同期因艾滋病致死的病例人数下降了32%。最新报告称,由于治疗手段的改进,对艾滋病的确诊、早期治疗以及预防,在这场艾滋病对抗持久战中都取得了阶段性胜利。
虽然这种疗法已能够把患者体内病毒减少到无法检测的程度。但是,ART 疗法也有很大局限,它无法完全清除艾滋病毒,病毒依然隐藏在一些免疫细胞内; 一旦患者停止接受治疗,病毒就会重新肆意疯狂的复制。因此艾滋病患者必须终身治疗,只要患者按时服药治疗,其生存时间会与健康人无异。
温馨提示:
艾滋病在日常生活中不会引起传染,暂无预防疫苗,本病的预防在于加强自我保护意识。
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英文名称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人类因为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后导致免疫缺陷,并发一系列机会性感染及肿瘤,严重者可导致死亡的综合征。1983年,人类首次发现HIV。目前,艾滋病已成为严重威胁世界人民健康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