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日咳并发症发生率有哪些 怎么治疗百日咳

2018-05-17 07:12 来源:网友分享

一、百日咳并发症发生率

  1、支气管肺炎

  为最常见的并发症,多为继发感染所致;

  可发生在病程中任何时期,但以痉咳期多见;

  发生支气管肺炎时,阵发性痉咳可暂时消失,而体温突然升高,呼吸浅而快,口唇发绀,肺部出现啰音;

  外周血白细胞升高,以中性粒细胞升高为主;

  X线胸片检查可见肺炎病变。

  2、肺不张

  常发生于病情较重的病人;

  多见于肺中叶和下叶;

  主要由于支气管分泌物排出不畅,小支气管或细支气管被粘稠分泌物不完全堵塞所致。

  诊断主要依靠胸部X线检查。

  3、肺气肿及皮下气肿

  痉咳所致的肺内高压可导致肺局部肺气肿或支气管扩张;

  另一方面,痉咳时肺泡内压力急剧升高,肺泡或细支气管破裂,可引起颈部、脸及胸部皮下气肿,使局部出现捻发感;

  严重者可致纵膈气肿或气胸。

  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

  是百日咳最严重的并发症,发生率2%~3%;

  常见于痉咳后期,婴幼儿最易发生;

  表现为惊厥、反复抽搐、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病理反射征阳性,可伴有中枢性发热或脑水肿,亦可见偏瘫或全瘫、耳聋、失眠、失语、共济失调等其他神经系统损害。

  发生机制是由于痉咳而引起脑血管痉挛,导致脑缺氧,脑出血所致。

二、百日咳的症状都有哪些呢

  1.卡他期或称痉咳前期 起病时有咳嗽、打喷嚏、流涕、流泪,有低热或中度发热,类似感冒症状。3~4天后症状消失,热退,但咳嗽逐渐加重,尤以夜间为重。此期传染性最强,可持续7~10天,若及时治疗,能有效地控制本病的发展。

  2.痉咳期 卡他期未能控制,患者出现阵发性痉挛性咳嗽,其特点是频繁不间断的短咳10余声,如呼气状态,最后深长呼气,此时由于咳嗽而造成胸腔内负压,加之吸气时,声带仍处于紧张状态,空气气流快速地通过狭窄的声门而发出一种鸡鸣样高音调的吸气声,接着又是一连串阵咳。如此反复发作,一次比一次加剧,直至咳出大量黏稠痰液和呕吐胃内容物而止。痉咳发作前有诱因,发作时常有喉痒、胸闷等不适预兆。患儿预感痉咳来临时,表现恐惧,痉咳发作时表情是痛苦的。痉咳时由于胸腔内压力增加,上腔静脉回流受阻,颈静脉怒张,眼睑及颜面充血水肿,口唇发绀,眼结膜充血,如毛细血管破裂可引起球结膜下出血及鼻出血。有的患者舌向齿外伸,与门齿摩擦,常见有舌系带溃疡。有的患者因阵咳,腹压增高使大小便失禁及出现疝症。此期如无并发症发生,一般持续2~6周,也有长达2个月或以上。婴幼儿和新生儿百日咳症状比较特殊,无典型痉咳,由于声门较小可因声带痉挛和黏稠分泌物的堵塞而发生呼吸暂停,因缺氧而出现发绀,甚至于抽搐,亦可因窒息而死亡。成人或年长儿童,百日咳症状轻,而且不典型,主要表现为干咳,无阵发性痉咳,白细胞和淋巴细胞增加不明显,大多被误诊为支气管炎或上呼吸道感染。

三、百日咳怎么治疗好

  1.一般治疗 按呼吸道传染病隔离,保持室内安静,空气新鲜和适当温度、湿度,避免嘈杂和刺激。为保持呼吸道通畅和利于分泌物的排出,婴幼儿痉咳时注意低头体位,拍背。痰多者要及时吸痰。为防止婴儿突然窒息,尤其在夜间易发生,应有专人守护。一旦发生窒息及时做人工呼吸、吸痰、给氧,必要时进行口对口呼吸。有呼吸暂停或抽搐的婴儿进气管插管和呼吸道持续正压给氧治疗,可以改善呼吸功能或减低缺氧状态,对抗存在的肺不张,减轻喉和支气管痉挛。沙丁胺醇(salbutamol)0.3mg/(kg·d),分3次口服,能解除其痉挛症状,可以减轻婴幼儿呼吸困难。如应用效果不好,可选用镇静剂,苯巴比妥2~3mg/(kg·次),或氯丙嗪0.5~1.0mg/(kg·次),2次/d或3次/d,口服。

  2.抗生素治疗 发病早期即卡他期应用抗生素治疗,效果较好,痉咳期疗效欠佳,但可以缩短排菌时间,首选红霉素30~50mg/(kg·d),用药7~14天。其次可选用氯霉素30~50mg/(kg·d),此外还可选用氨苄西林,庆大霉素静脉滴注或肌内注射。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复方磺胺甲噁唑)亦有效。近来新一代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罗红霉素、阿奇霉素也有明显疗效。抗菌治疗疗程为2周。

四、百日咳如何预防呢

  1.控制传染源 在流行季节,凡确诊的患者应立即隔离至病后40天,或隔离至痉咳后30天。对接触者应密切观察至少3周,若有前驱症状应及早抗生素治疗。

  2.切断传播途径 由于百日咳杆菌对外界抵抗力较弱,无需消毒处理,但应保持室内通风,衣物在阳光下曝晒,对痰液及口鼻分泌物则应进行消毒处理。

  3.提高人群免疫力 目前已用于预防接种的百日咳菌苗有全细胞菌苗和无细胞菌苗,全细胞菌苗为常规菌苗;即百日咳、白喉、破伤风(DTP)制剂,用量每0.5ml内含百日咳4个保护单位。3~6个月婴儿进行基础免疫,皮下0.5,1.0,1.0ml,共3次,每次间隔4周。流行期时1个月婴儿即可接受疫苗,1~2岁时再加强肌内注射。DTP菌苗亦有人提倡正常婴儿和儿童2月龄进行第1次,4月龄第2次,6月龄第3次,15个月第4次,4~6岁第5次。由于年长儿或成人免疫力降低仍可感染百日咳,7岁以后每10年进行1次。该菌苗对出生时有外伤史、过敏史、家族中有精神神经病史、本人有惊厥史、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及存在急性感染时禁忌接种百日咳菌苗。一般接种后在局部注射处有疼痛,轻度或中等度发热等症状,极少者在接种后数日至数周后出现惊厥等脑部症状。国内外近年来一直在研制百日咳新菌苗,现已报道无细胞菌苗含有淋巴细胞增多促进因子(LPF)与丝状血凝素(FHA)中单一种抗原成分或全部,其效力似乎与DTP制剂相当,已在日本、瑞士进行了现场试验,认为该疫苗安全、有效,但须深入系列研究证实。除此外,意大利研制出新型DNA重组百日咳菌苗,目前正进行Ⅱ期试验,认为可能为百日咳提供安全、有效菌苗。我国于1985年后对无细胞百日咳菌苗进行了系统试验,已获得有效的百日咳菌苗制剂。

部分文章源于网友分享,本站尊重原创,如有侵权,本站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内科疾病热点 实时聚焦 行业新闻 热点推荐
快问号
  • 宝宝护士权威的孕育资讯,帮助家长呵护宝宝健康
  • 医说健康为您讲解人们最关心的健康养生话题,让您轻松掌握健康养生小常识。
  • 葩姐减肥肥肉三层非一日之功,葩姐教你用正确的方法迈出减肥第一步!
  • 揭秘君谣言似妖,小倩姥姥。辟谣除妖,不在山高
  • 漫说健康用漫画阐述健康,让医学也能性感起来!
曝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