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6-25 09:04 来源:网友分享
自我心理调节方法
1、精神胜利法
在你的事业、爱情、婚姻不尽人意时,在你因经济上得不到合理对待而伤感时,在你无端遇到人身攻击或不公正的评价而气恼时,在你因生理缺陷遭到嘲笑而郁郁寡欢时,你不妨用阿Q精神调适一下失衡的心理。
2、难得糊涂法
这是心理环境免遭侵蚀的保护膜。在一些非原则性问题上"糊涂"一下,以恬淡平和的心境对待各种生活紧张事件。
3、随遇而安法
生活中,每个人总会遇到一些不愉快的事件,生老病死、天灾人祸都会不期而至,用恬淡的、随遇而安的心境去对待生活,你将拥有一片宁静清新的心灵天地。
4、幽默人生法
当人受到挫折或处于尴尬紧张的境况时,可用幽默来化解困境,维持心态平衡。幽默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使沉重的心境变得豁达、开朗。
5、宣泄积郁法
宣泄是人的一种正常的心理和生理需要。悲伤忧郁时不妨与亲人朋友倾诉,或进行一项你所喜爱的运动,也可以作一次旅行来改变心境。
6、音乐冥想法
当你出现焦虑、抑郁、紧张等不良情绪时,不妨试看去做一次"心理按摩" - 音乐冥想。
心理疏导:
个体的应激反应随着时过境迁,应使之淡化、消除、切勿反复记忆,自怨倒霉,从而使应激持续下去。当事者如不能做到这一点,则应求助于心理医生,以得到医学上的有效帮助。
产生这种疾病的病因有以下四种因素:
心理因素(35%):
当人们遭遇重大挫折或面临重大抉择时会表现出情绪焦虑、恐惧或者抑郁,有的表现为遭受挫折后的沮丧、亲人死亡后的悲伤、人际关系紧张引起的烦恼、退缩、自暴自弃,或者表现愤怒甚至冲动报复。往往是过度应用防卫机制来自我保护,且表现出一系列适应不良的行为。
生理疾病及药物刺激(20%):
由各种躯体疾病和各种药物引起的继发性精神障碍,躯体疾病如肝性脑病后遗症、肺心脑病,药物刺激如成瘾物质、医用药物超量服用等。
遗传因素(10%):
尚不知道原因的原发性精神障碍,临床统一有家族遗传趋向,例如,精神分裂症、心境障碍、焦虑障碍等。
其他因素(15%):
如所在群体的亚文化,机体的功能状态等。
不同心理学流派的看法:
1、精神分析学派认为:被压抑在潜意识的原始冲动、欲望和本能是心理障碍的病因,尤其强调性本能潜力(里比多)和性创伤经历在心理障碍中起到的重要作用。按照这一说法,人成年后性本能冲动(本我)遇到心理困境或性创伤而未获得满足时退行(心理防御机制的一种)到幼年,并以幼年性欲的表现方式表达出来,形成露阴癖。窥阴癖、施虐症等性变态,同样,神经症是由于“自我”为避免“超我”的干预而使用心理防御机制将性本能冲动化装,混过自我的检查,以不带性内容的神经症状表现出来的心理障碍。
2、行为主义认为:人的任何行为都是有环境决定的,都是学习得来的。同样,“疾病行为”也是由环境决定和学习得来的,因此可以用行为矫正的方法治疗“疾病行为”。
3、认知心理学认为:人的行为主要决定于认识活动,包括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特别强调主观心理意识活动的作用。“疾病行为”则来源于认识的不正确;因此可以采取纠正错误认知的方法治疗“疾病行为”。
发病机制:
大脑是接受、传递和处理信息的器官,可以把大脑比喻为一个十分复杂的网络系统,它通过感官(即五官:听觉、视觉、嗅觉、味觉和触觉——其中最主要的是听觉和视觉)接受机体内外的信息(主要为外部),并通过运动 器官发出言语、动作和姿势传出信息。而大脑内部信息传递与处理主要是由化学突触通过递质发挥作用进行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交换。人的心理活动与这些递质的功能密切相关;自然心理活动异常也与这些不同功能的递质有紧密的关系:单胺类精神递质(乙酰胆碱—Ach、去甲肾上腺素—NE、5-羟色胺和多巴胺—DA等)与思维和情绪的调节有密切的关系,精神分裂症和情感性精神障碍的发病与此有关;例:抑郁症与5-羟色胺,精神分裂症与多巴胺等。而癫痫则与抑制性神经递质如γ-氨基丁酸。
人类精神活动是有机的、协调的、统一的。从接受外界刺激,一直到做出反应,是一系列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活动。精神活动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情绪、注意、意志、智能、人格、意识等,其中任何一方面的变化均可表现为精神活动障碍,即精神活动的各个方面互不协调或精神活动与环境不协调,均可表现为精神异常。
最常见的精神活动障碍为焦虑、恐怖、幻觉、妄想、兴奋、抑郁、智力低下,品行障碍及不能适应社会环境等。
心理异常的表现可以是严重的,也可以是轻微的。
心理异常的表现是多种多样的,目前,一般仍按下述系统对其进行分类。
1、严重的心理异常
包括精神分裂症、躁狂抑郁性精神病、偏执性精神病、反应性精神病、病态人格和性变态。
2、轻度的心理异常
神经官能症包括神经衰弱、癔病、焦虑症、强迫症、恐怖症、疑病症、抑郁症。
3、心身障碍
躯体疾病伴发的精神障碍包括肝、肺、心、肾、血液等内脏疾病,内分泌疾病,胶原性疾病,代谢营养病,产后精神障碍和周期性精神病。各种心身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溃疡病、支气管哮喘等)所引起的心理异常。
4、大脑疾患和躯体缺陷时的心理异常
包括中毒性精神病、感染性精神病、脑器质性精神病、颅内感染所伴发的精神障碍、颅内肿瘤所伴发的精神障碍、脑血管病伴发的精神障碍、颅脑损伤伴发的精神障碍、癫痫伴发的精神障碍、锥体外系统疾病和脱髓鞘疾病的精神障碍、老年性精神病、精神发育不全、聋、哑、盲、跛等躯体缺陷时的心理异常。
5、特殊条件下的心理异常
如某些药物、致幻剂引起的心理异常;特殊环境(航天、航海、潜水、高山等)下引起的心理异常;催眠状态或某些特殊意识状态下的心理异常等。
1、比较
个体自己可以感到不同于以往,如体验到情绪低落、不高兴或压抑,并且感到痛苦,因而需要寻求医生的帮助。或者观察者根据自身的经验观察到患者的行为不同于以往,亦可以认为是异常。
2、心理活动性质的改变
如果观察到患者的心理活动有明显的质的改变,如出现幻觉、妄想、明显的语言紊乱或行为异常,则提示是心理障碍。
3、社会适应障碍
人的行为总是与环境协调一致的。如果个体出现了社会适应不良,则反映他的心理活动可能异常。但人的社会适应行为和能力受时间、地点、文化、风俗等因素的影响,故社会适应标准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4、统计学标准
统计学标准认为,人们的心理测量结果通常呈正态分布,居中的大部分人属于心理正常范围,两端这都被视为“异常”。因此,确定一个人心理正常与否,要看其偏离正常人心理特征的平均水平程度。也就是说,一种心理活动再同等条件下若为大多数人所具有属于正常;若背离了大多数人的一般水平就是异常。人们已经设计出不同的心理测量技术测定不同的心理特征。根据某一个体的测量结果与正常人群测量结果的比对可以区分出正常、异常胡临界状态,如智商:低于70定为异常;70~90定为临界状态;90以上为正常。另外,临床是用的一些量表也利用类似的原理设计的,其结果可以供临床参考。
5.症状与病因学标准
症状与病因学标准时将心理障碍当做躯体疾病来看待。如果一个人身上表现得某种心理现象或行为,可以找到病理解剖或病理生理变化,便认为此人有心理障碍或净胜疾病。如药物中毒性心理障碍,可依是否存在某种药物作为判断依据。此时物理、化学检查和心理生理测定等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