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击伤的症状有哪些 电击伤有哪些护理措施

2018-06-26 07:12 来源:网友分享

一、电击伤有哪些症状

  1、电性昏迷

  病人触电后,常有短暂性的昏迷,占20%~50%,意识多能恢复,若头部有击伤区,除短暂的昏迷外还可出现神志恍惚、兴奋,CT检查可发现有局部脑水肿,继之脑软化。发生在非功能区时无定位症状出现,经治疗后可恢复,脑部可无后遗表现。

  2、血红蛋白尿及肌红蛋白尿

  治疗及时多能恢复,严重时肾脏会出现一定的损害。

  3、呼吸暂停(假死状态)、休克、心室纤颤

  在严重病人常有出现。如抢救不及时可立即死亡,呼吸停止后人工呼吸时间要长,直至呼吸恢复稳定为止。

  4、局部表现

  有出入口伤区,沿电流经过的区域出现夹花状肌肉坏死,骨周围软组织坏死常见,骨关节损伤外露;严重的可损伤头部,形成洞穿性缺损;腹部洞穿性缺损;肠损伤和肺损伤等。

  5、跳跃性损伤口

  上肢触电后,常出现腕、肘前以及腋部的损伤,这可能是由于触电时,肌肉受刺激收缩,上肢屈曲状,于手腕、肘前和腋下形成新的短路所致。

  6、血管壁损伤

  血液是良导体,电流易于通过,引起血管壁损伤,进而发生血管栓塞,血管破裂,引起继发性的局部组织坏死,肢体坏死。

  7、伤口特点

  出现延迟性局部组织坏死,伤口不断加深扩大。俗称:“口小肚子大,经常有变化,入院是个样,几天又变样”。其原因与电击伤局部继发性的血管栓塞、破裂、间生态组织继发感染坏死有密切关系,同时它还与电流及强电场致使局部组织细胞膜损伤、逐渐出现的组织坏死有关。

  8、并发伤

  如在高空作业时触电,昏迷后跌下,易发生颅脑外伤及骨折;雷电伤时易出现撕裂伤。

二、电击伤的治疗有哪些

  必须切断受害者与电源之间的接触。如可能,最好的办法是切断电源(如打开断路器或关闭电闸,或中断电器与电源插座的联系);否则必须将受害者从接触的电源移开。低压(110~220V)电击时,营救者首先要很好地使自己与大地绝缘,然后用绝缘材料(如布,干木橡胶,皮带)将受害者拉开。若可能为高压电线,最好在切断电源前不要去松开受害者。因为高压和低压线有时难以区别,特别是户外电线。

  一旦可安全地接触受害者,应迅速检查其生命功能(如桡动脉,股动脉或颈动脉脉搏;呼吸功能;意识状态)。首先要保持呼吸道畅通,若未发现自动呼吸,或发生心跳停止,则应立即采取复苏措施。休克和严重灼伤的其他临床表现的治疗在第276节中讨论。

  一旦生命功能恢复,应对受伤的性质和程度全面评估并治疗。脱臼,骨折,颈椎伤和钝伤均应考虑到。若出现肌球蛋白尿,必须给予补液和碱化疗法以减少肌球蛋白在肾小管沉积的危险性。可以给予甘露醇和呋塞米,以增加肾流量。对任何灼伤,均需预防破伤风。

  对所有电击伤的基本检查应包括:心电图,心肌酶,全血细胞计数,尿液分析,特别是肌球蛋白测定。若有任何心肌受损的征象,心律不齐或胸痛则应作12小时心脏监护。若出现意识状态恶化,则应作CT或磁共振扫描,以排除颅内出血。

  雷击伤病人可能需心脏复苏,监护和支持疗法。补液要限制,因为可能有潜在性脑水肿。

  幼儿的唇部电击伤,应求助于儿童齿科医生或能熟练检查及善于对这种病伤作长期医疗的口腔外科医生。

三、电击伤的发病机理有哪些

  人体作为导电体,在接触电流时,即成为电路中的一部分。对人体损伤的轻重与电压高低、电流强弱、直流和交流电、频率高低、通电时间、接触部位、电流方向和所在环境的气象条件都有密切关系,其中与电压高低的关系更大。电压40V即有组织损伤的危险,220V可引起心室纤维颤动,1000V可使呼吸中枢麻痹。电流能使肌肉细胞膜去极化,10~20mA(毫安培)已能使肌肉收缩,50~60mA能引起心室纤维颤动。交流电能使肌肉持续抽搐,能被电源“牵住”,使触电者不能挣脱电源。低频交流电的危害比高频大,尤其每秒钟频率在50~60Hz(赫兹)时,易诱发心室纤维颤动。因此交流电的危害比直流电更大。不同组织在不同条件下的电阻亦不一样。

  干燥皮肤的电阻可达50000~1000000Ω(欧姆),湿润皮肤的电阻降至1000~5000Ω,破损皮肤的电阻仅300~500Ω。各组织的电阻由小增大依次为血管、淋巴管;肌腱、肌肉、神经;脂肪、皮肤;骨骼、手掌、足跟、头皮等致密组织。组织电阻越大,电流通过越小。电流在体内一般沿电阻小的组织前行。电流方向通过重要器官,预后严重,通过脑干引起呼吸停止;通过心脏引起心室纤维颤动和停搏。通电时间长短与损伤程度相关,通电<25毫秒,一般不致造成电击伤。在用导管作心电图记录、安装起搏器时,电流不通过高电阻的皮肤,而通过低电阻的导线或导电液体直达心脏,有机会造成微电击的可能性。

  电流能量可以转变为热量,使局部组织温度升高,引起灼伤。人体肌肉、脂肪和肌腱等深部软组织的电阻较皮肤和骨骼为小,极易被电热灼伤,还可引起小营养血管损伤、血栓形成,引起组织缺血、局部水肿,加重血管压迫,使远端组织严重缺血、坏死。高压电可使局部组织温度高达2000~4000℃。闪电为一种直流电,电压为3~200百万V,电流为2000~3000A。因此,闪电瞬间温度极高,迅速将组织烧成“炭化”。

  尸体解剖发现中枢神经系统和全身器官均有缺氧引起的充血、水肿、出血和坏死。

四、电击伤的护理措施有哪些

  人体作为导电体,在接触电流时,即成为电路中的一部分。对人体损伤的轻重与电压高低、电流强弱、直流和交流电、频率高低、通电时间、接触部位、电流方向和所在环境的气象条件都有密切关系,其中与电压高低的关系更大。电压40V即有组织损伤的危险,220V可引起心室纤维颤动,1000V可使呼吸中枢麻痹。电流能使肌肉细胞膜去极化,10~20mA(毫安培)已能使肌肉收缩,50~60mA能引起心室纤维颤动。交流电能使肌肉持续抽搐,能被电源“牵住”,使触电者不能挣脱电源。低频交流电的危害比高频大,尤其每秒钟频率在50~60Hz(赫兹)时,易诱发心室纤维颤动。因此交流电的危害比直流电更大。不同组织在不同条件下的电阻亦不一样。

  干燥皮肤的电阻可达50000~1000000Ω(欧姆),湿润皮肤的电阻降至1000~5000Ω,破损皮肤的电阻仅300~500Ω。各组织的电阻由小增大依次为血管、淋巴管;肌腱、肌肉、神经;脂肪、皮肤;骨骼、手掌、足跟、头皮等致密组织。组织电阻越大,电流通过越小。电流在体内一般沿电阻小的组织前行。电流方向通过重要器官,预后严重,通过脑干引起呼吸停止;通过心脏引起心室纤维颤动和停搏。通电时间长短与损伤程度相关,通电<25毫秒,一般不致造成电击伤。在用导管作心电图记录、安装起搏器时,电流不通过高电阻的皮肤,而通过低电阻的导线或导电液体直达心脏,有机会造成微电击的可能性。

  电流能量可以转变为热量,使局部组织温度升高,引起灼伤。人体肌肉、脂肪和肌腱等深部软组织的电阻较皮肤和骨骼为小,极易被电热灼伤,还可引起小营养血管损伤、血栓形成,引起组织缺血、局部水肿,加重血管压迫,使远端组织严重缺血、坏死。高压电可使局部组织温度高达2000~4000℃。闪电为一种直流电,电压为3~200百万V,电流为2000~3000A。因此,闪电瞬间温度极高,迅速将组织烧成“炭化”。

  尸体解剖发现中枢神经系统和全身器官均有缺氧引起的充血、水肿、出血和坏死。

部分文章源于网友分享,本站尊重原创,如有侵权,本站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外科疾病热点 实时聚焦 行业新闻 热点推荐
快问号
  • 宝宝护士权威的孕育资讯,帮助家长呵护宝宝健康
  • 医说健康为您讲解人们最关心的健康养生话题,让您轻松掌握健康养生小常识。
  • 葩姐减肥肥肉三层非一日之功,葩姐教你用正确的方法迈出减肥第一步!
  • 揭秘君谣言似妖,小倩姥姥。辟谣除妖,不在山高
  • 漫说健康用漫画阐述健康,让医学也能性感起来!
曝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