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7-13 10:04 来源:网友分享
一、取栓术:该手术能使血流迅速恢复,改善肢体回流障碍状况。适应于发病后72小时内,深静脉内早期无粘连的血栓,主干静脉血栓范围较局限的。
自1966年Fogarty等报道了应用水囊导管取栓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经验后。取栓术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据文献报道,手术疗效良好和显著者约占百分之四十。而手术的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发病期。因此。应严格选择适应该手术的患者。除此,取栓手术中或多或少都可能损伤静脉内膜及瓣膜,术后很容易再形成新栓。所以,术后应配合抗凝、溶栓等其他治疗方法,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这一点也是不可忽视的。
二、旁路转流术:深静脉血栓形成急性期过后,肢体仍有明显的静脉回流障碍的临床表现,可采用旁路转流术。根据血栓形成的不同部位选择手术方式。
1、大隐股静脉旁路转流术该手术是用健侧的大隐静脉远端结扎,近端经耻骨上皮上下隧道引入患侧,与股静脉前内侧壁作端侧吻合,以改善肢体静脉回流障碍的状态。适用于髂股静脉血栓形成而股浅静脉通畅者。
2、原位大隐一胭静脉旁路转流术该手术是于小腿上l/3前内侧取切口,游离大隐静脉,切断后远端结扎,近端经深筋膜切口与朋静脉作端侧吻合,使小腿静脉血经大隐静脉向股总静脉回流。适用于局限在股浅静脉血栓形成,而股总和朋静脉及其分支通畅的患者。
危害一:脑血栓。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加剧,中风的发病率逐渐增加,中风已经成为中老年人的三大死因之一。原因主要有两种:一是脑血栓形成,它是由于脑血管本身的病变,在某些条件下,血压降低、血流缓慢、血黏稠度增高、血小板等凝血因子在血管内凝聚成块形成脑血栓;另一种是脑栓塞,源于身体其他部位的血栓脱落,随血流到脑血管引起脑栓塞。
危害二:心肌梗塞。谈到心肌梗塞,大家都不陌生。有些人认为心肌梗塞是心肌本身的病变,其实不然。心脏的血管之所以会出问题,在于发生了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腔发生闭塞。没有冠状动脉血液供应的心肌细胞于是发生坏死,即为心肌梗塞。
危害三:肺栓塞。肺栓塞包括血栓栓塞、脂肪栓塞、羊水栓塞、空气栓塞等,其中肺血栓栓塞症占肺栓塞的绝大部分,通常所指的肺栓塞即为肺血栓栓塞症。血栓主要来源于深静脉血栓,最多见的就是下肢静脉血栓和盆腔静脉血栓。
危害四:肢体坏疽。栓闭塞性脉管炎,病人多为男性青壮年,发病与吸烟、严寒、感染、外伤、激素和免疫功能紊乱等因素有关,腿部远端血管因内膜炎症、腔内血栓形成导致腿部严重缺血,发黑坏疽。目前随着介入技术的发展,很多这类病人的肢体得以保全。
下肢静脉血栓是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下肢静脉血栓导致的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及并发的肺栓塞是病人劳动力及生命安全的一大危险。该病一直在临床上深受重视。19世纪著名医学家魏尔啸(VIRCHOW)提出静脉血栓形成的三大因素是血液滞缓,静脉壁的损伤和高凝状态。左下肢血栓形成远远高于右下肢,特别是原发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有时下肢静脉血栓还可以向心性延伸至下腔静脉,甚至堵塞肾静脉而引起肾功能衰竭从而威胁生命。
那些人容易患下肢静脉血栓:
(1)长时间制动、卧床者易发生深静脉血栓,如手术后病人。长期卧床可引起血流缓慢,血液黏稠度升高而发生血栓。
(2)血液高凝状态,易发生静脉血栓,除以上提到的手术因素外,肿瘤、口服避孕药、妊娠都可导致血液高凝状态,引起血栓形成。
(3)静脉壁损伤后易发生血栓,如静脉输注刺激性药物,外伤和感染均可造成静脉壁损伤。损伤的血管壁,有利于凝血因子形成,促使血栓形成。
由各种原因所致下肢静脉血流缓慢,血液呈高凝状态,淤积在下肢静脉,形成血栓。急性下肢静脉血栓如不及时诊断和处理,一些患者可因血栓脱落造成肺栓塞。下肢静脉血栓可发生于下肢任何部位,临床常见的有两类:小腿肌肉静脉丛血栓形成和髂骨静脉血栓形成。
检查
1.多普勒血流和体积描记仪检查
为无创性检查方法,有助于明确患肢血液回流和供血状况。
2.核素静脉造影
从双足背静脉注射核素标记[125]I标记的人体纤维蛋白原可被新鲜血栓所吸收,故在阻断甲状腺吸碘功能后,静脉注射该剂对双下肢进行扫描,如观察到放射剂骤增或集聚,便有助于诊断。
3.静脉造影
能使静脉直接显影,可判断有无血栓,其范围、形态及侧支循环状况,不仅有助于决定诊断,亦有助于直接观察治疗结果。此法虽最为可靠,但当病情太重时,不必强求完成此项检查,并须考虑到造影本身有可能加重病变。
4.静脉压的测定
有助于了解病情和观察发展情况,可单独测定或在造影时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