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血性贫血能吃羊肉吗 溶血性贫血的病因是什么

2018-07-24 08:01 来源:网友分享

一、溶血性贫血能不能吃羊肉

溶血性贫血患者可以适当吃一些,那么溶血性贫血患者的饮食禁忌有哪些?

  饮食适宜:1.宜吃高蛋白质的食物;2.宜吃高铁元素的食物;3.宜吃高维生素C的食物。

  宜吃食物宜吃理由食用建议

  番茄。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有利于铁元素的消化、吸收。1-2个,直接食用。

  鱼肉。蛋白质含量高,且内含有丰富的铁元素,有利于血红蛋白的补充。250g清蒸食用。

  虾肉。含铁、锌元素都丰富,可增加造血原料。促进血红蛋白的合成。200g,清蒸食用。

  饮食禁忌:1.忌吃活性蛋白性的食物;2.忌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3.忌吃热燥的食物。

  忌吃食物忌吃理由忌吃建议

  青椒。青椒维生素C寒凉丰富,但是辛辣刺激对于本病是不利恢复的。且有加重诱发溶血的可能。换吃无辣味的蔬菜。

  剁生。云南的一种特色,肉被酸椒泡熟,实际还是生的,可造成机体过敏。换吃熟透的肉制品。

  蟹肉。具有过敏原性,本病患者出现了溶血不宜多吃。换吃其他无过敏性因素的食物。

二、溶血性贫血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溶血性贫血的根本原因是红细胞寿命缩短。造成红细胞破坏加速的原因可概括分为红细胞本身的内在缺陷和红细胞外部因素异常。前者多为遗传性溶血,后者引起获得性溶血。

  1、红细胞内在缺陷

  包括红细胞膜缺陷(如遗传性红细胞膜结构与功能缺陷、获得性红细胞膜锚链膜蛋白异常)、红细胞酶缺陷(如遗传性红细胞内酶缺乏)、珠蛋白异常(如遗传性血红蛋白病)等。

  2、红细胞外部因素异常

  包括免疫性因素、非免疫性因素。

  (1)免疫因素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新生儿溶血、血型不合的输血、药物性溶贫等。

  (2)非免疫性因素

  ①物理机械因素:人工心脏瓣膜、心瓣膜钙化狭窄、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行军性血红蛋白尿、大面积烧伤等;

  ②化学因素:蛇毒、苯肼等;

  ③感染因素:疟疾、支原体肺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

  3、溶血发生的场所

  红细胞破坏可发生于血循环中或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分别称为血管内溶血和血管外溶血。血管内溶血临床表现常较为明显,并伴有血红蛋白血症、血红蛋白尿和含铁血黄素尿。血管外溶血主要发生于脾脏,临床表现一般较轻,可有血清游离血红素轻度升高,不出现血红蛋白尿。在某些疾病情况下可发生原位溶血,如在巨幼细胞贫血及骨髓增殖异常综合征(MDS)等疾病时,骨髓内的幼红细胞在释放入外周血前已在骨髓内破坏,称为原位溶血或无效性红细胞生成,它亦属于血管外溶血,也可有黄疸。

三、溶血性贫血有哪些治疗方法

  溶血性贫血是一组异质性疾病,其治疗应因病因而异。正确的病因诊断是有效治疗的前提。下列是对某些溶血性贫血的治疗原则。

  1、去除病因

  获得性溶血性贫血如有病因可寻,去除病因后可望治愈。药物诱发的溶血性贫血停用药物后,病情可能很快恢复。感染所致溶血性贫血在控制感染后,溶血即可终止。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患者应避免食用蚕豆或服用氧化性药物;冷凝集综合征应注意防寒保暖;药物所致溶贫应立即停药;怀疑有溶血性输血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再进一步查明原因;感染亦可引起溶血或加重原有的溶血性缺陷,应注意防治

  2、糖皮质激素和其他免疫抑制剂

  主要用于某些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糖皮质激素对温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也可应用于PNH有较好的疗效。环孢素和环磷酰胺对某些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的温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或冷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等少数免疫性溶贫有效。

  3、输血或成分输血

  输血可迅速改善贫血症状,但输血在某些溶血性贫血可造成严重的反应,故其指征应从严掌握。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输血后可能引起急性溶血发作。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有高浓度自身抗体者可造成配型困难。此外,输血后且可能加重溶血。因此,溶血性贫血的输血应视为支持或挽救生命的措施。必要时采用红细胞悬液或洗涤红细胞。

  4、脾切除

  适用于红细胞破坏主要发生在脾脏的溶血性贫血,如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绝对适应证)、对糖皮质激素反应不良的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需要较大剂量糖皮质激素维持治疗者及某些血红蛋白病(丙酮酸酶缺乏及海洋性贫血),切脾后虽不能治愈疾病,但可不同程度地减轻红细胞的破坏,缓解病情。

四、溶血性贫血需要做哪些检查

  溶血性贫血(hemolytic anemia)系指红细胞破坏加速,而骨髓造血功能代偿不足时发生的一类贫血。如要骨髓能够增加红细胞生成,足以代偿红细胞的生存期缩短,则不会发生贫血,这种状态称为代偿性溶血性疾病。“溶血性贫血”,红细胞过度破坏所引起的贫血,但较少见;常伴有黄疸,称为“溶血性黄疸”。那么溶血性贫血需要做哪些检查?

  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查传统上可分为三类:

  1、红细胞破坏增加

  检查是否存在血红蛋白血症、高胆红素血症(间接胆红素)、血清结合珠蛋白降低;尿检查可见血红蛋白尿、含铁血黄素尿、尿胆原排出增多;粪便检查有粪胆原排出增多。

  2、红系造血代偿性增生

  检查是否存在网织红细胞增多,一般在5%以上,有时可达50%;周围血液中出现幼红细胞,主要为晚幼红,有时可出现晚幼粒骨髓幼红细胞增生,骨髓内幼红细胞比例明显增加,主要为中、晚幼红,形态正常。

  3、各种溶血性贫血的特殊检查

  如红细胞形态是否改变(球形、椭圆形、口形、棘形、靶形、碎裂形、镰形)、吞噬红细胞现象及自身凝集现象、海因(Heinz)小体、红细胞渗透脆性、红细胞寿命检查,用于鉴别诊断。

  临床上慢性溶血有贫血、黄疸和脾大表现,实验室检查有红细胞破坏增多和红系造血代偿性增生的证据,血红蛋白尿强烈提示急性血管内溶血,可考虑溶血贫血的诊断。根据初步诊断再选用针对各种溶血性贫血的特殊检查,确定溶血的性质和类型。

部分文章源于网友分享,本站尊重原创,如有侵权,本站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血液科内科 实时聚焦 行业新闻 热点推荐
快问号
  • 宝宝护士权威的孕育资讯,帮助家长呵护宝宝健康
  • 医说健康为您讲解人们最关心的健康养生话题,让您轻松掌握健康养生小常识。
  • 葩姐减肥肥肉三层非一日之功,葩姐教你用正确的方法迈出减肥第一步!
  • 揭秘君谣言似妖,小倩姥姥。辟谣除妖,不在山高
  • 漫说健康用漫画阐述健康,让医学也能性感起来!
曝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