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7-30 07:16 来源:网友分享
一般来说,患有胆囊息肉的患者都必须要去当地正规的医院,并且去医院里面的肝胆外科进行就诊,患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腹部超声检查得知息肉的数量和大小以及位置。如果患者仅仅单发的比较小的息肉,是不用立刻进行治疗的,只要定期进行检查即可。若是患者的息肉比较大或者是很多的话就必须要通过手术来将胆囊去除,这样才能够彻底进行治疗。
三种常见的胆囊息肉检查方法
1.B超检查
这种胆囊息肉的检查中最为广泛使用的方法,由于具备无创伤等优点容易被患者接受。B超检查可以准确地显示息肉的大小、位置、数量以及胆囊壁的情况。有临床调查显示,B超对胆囊息肉的检出率为92.7%,特异性94.8%,假阳性5.2%,其检出的准确性明显高于CT,并且能清晰地显示息肉的部位、大小、数目及局部胆囊壁的变化,是一种简便可靠的胆囊息肉的检查方法。
2.三维超声成像
三维超声成像检查可以使胆囊具有立体感,有直视胆囊剖面的效果,可弥补二维显像某些不足,是常见的胆囊息肉的检查方法。该检查方法不仅可以观察胆囊息肉的大小形态,还可以分清息肉和胆囊壁的关系。尤其在胆囊后壁的息肉,二维显像不能清楚地分辨是否有蒂,以及蒂与胆囊壁附着的范围和深度,三维超声成像都可较好的解决上述问题。
3.内镜超声(EUS)
该检查方法是将超声微小探头安置在内镜顶端,探头为高频,将内镜插入消化道,进入十二指肠壶腹后此探头更接近胆囊,可以减少干扰或胆汁粘稠度等影响。早期胆囊癌绝大多数是在结石和息肉等病变的掩盖下发展,早期缺乏特征性声像图表现,所以鉴别很困难。而EUS检查可以观察息肉样病变与胆囊壁之间的关系,有助于鉴别诊断。以上是三种常见的胆囊息肉的检查方法,希望对大家了解胆囊息肉的检查有所帮助。提醒大家一旦患有胆囊息肉一定要及时去正规医院进行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胆囊息肉的治疗一、矫正形成息肉胆汁,阻止息肉的生长与再生成。
胆囊息肉的治疗二、改变病灶局部微环境,切断息肉营养供给,使瘤体从根部干枯、萎缩坏死“瘤亡蒂落”,通过体腔随大便排出体外。
胆囊息肉的治疗三、活性成份附着瘤体表面,浸入息肉组织体内直接杀灭细胞,使其失活,不得复生。化腐生肌,修复基底组织,恢复胃、肠功能。
胆囊息肉的治疗四、全面调整人体免疫功能,纠正机体失衡状态,通过激活和增强人体的免疫系统使其增加体液免疫对致息因子的监控,促进淋巴细胞、单核吞噬和巨噬细胞对息肉组织的吞噬作用,纠正胆囊致息内环境调节,调整致息与抑息基因至正常平衡状态,从而治愈胆囊息肉。该疗法以调整、逆转患者整体病态因素、平衡阴阳入手,可从根本上使胆囊息肉逐渐缩小、吸收,最终完全消失,从而达到彻底康复的目的。临床经数万例观察,疗效显著,一般1—3个月可痊愈。
吸烟对于人体是百害而无一利的,吸入的烟雾中含有尼古丁、焦油等化学成分,对于人体的个系统都会产生不良作用。吸烟者胆囊息肉的发病率较正常人群显着增高,并且更容易癌变。饮酒会直接刺激整个消化系统,包括胆囊,引起肝胆功能失调,胆汁排出障碍,并且会影响身体内脂质代谢,而导致胆固醇在胆囊壁上沉积,或刺激胆囊壁异常增生而诱发胆囊息肉。
进食不规律者,特别是不吃早餐的人容易患胆囊息肉。规律饮食可以促进胆囊中贮存的胆汁规律排出,否则胆汁会长时间瘀积在胆囊中,胆汁中的成分刺激胆囊壁引起息肉,并可使小息肉增长变大,增加胆囊息肉的癌变风险。贪吃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的人群容易患胆囊息肉,如爱吃蛋黄、鱼子、动物肝脏、脑、肠、肾等食物者,胆汁中的胆固醇含量增高,易于形成胆固醇性胆囊息肉。
1.护理胆囊息肉的方法之生活方式,患者要克服平时不健康的生活习贯,如熬夜、酗酒、抽烟等,要坚持户外活动,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必要时可取山楂、菊花等做成药茶经常饮用,以达到降低胆固醇的目的。胆固醇摄入过多,不仅会加重患者肝脏的负担,而且还可以造成多余的胆固醇在胆囊壁上结晶、积聚和沉淀,从而形成胆囊息肉。所以,患者应降低胆固醇的摄入量.尤其是晚餐更不能食高胆固醇食物。
2.胆囊中的胆汁有消化食物的作用,患者如果饮食没有规律,尤其是不吃早餐,则胆囊分泌的胆汁得不到利用,导致胆汁在胆囊中滞留时间过长,容易导致胆汁在胆囊内浓缩,从而刺激胆囊形成胆囊息肉或使原来的息肉增大或增多,从而导致胆囊息肉的发生。
3.胆囊息肉大部分是因为胆囊壁上的巨噬细胞吞食胆汁中的胆固醇结晶后聚积而形成的,经常多个同时存在。这是护理胆囊息肉的方法之一。
4.社会生活及工作的思想压力较大,经常出现情绪波动较大,烦燥易怒,情绪抑郁,日常活动较少,经常熬夜及生活不规律的人也都容易患上胆囊息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