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的临床护理方法有哪些 糖尿病的常规治疗方法有哪些

2018-08-06 07:03 来源:网友分享

一、糖尿病有哪些临床护理方法

  1、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生活有规律,饮食有节制,劳逸适度。

  2、戒烟。与不吸烟的糖尿病患者相比,吸烟的糖尿病患者发生大血管病变如动脉粥样硬化、脑中风、心肌梗死、下肢脉管炎和足坏死的危险性大大增加。

  3、戒酒。酒会加重糖尿病情或引起低血糖并掩盖低血糖症状,使血甘油三酯和乳酸水平增高。

  4、控制脂肪摄入量。糖尿病患者常有高脂血症,高血脂促使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5、适当锻炼。至少每天早、中、晚各散步30分钟,也可视条件开展其它健身活动。

  6、学会放松。遇事不急、不怒,保持情绪稳定。大喜大怒会升高血糖。

  7、定期复查。每月至少复诊一次。平时常测尿糖,有条件自测血糖则更好。特殊情况下,如发烧、腹泻或全身不适,及时就诊。经常量血压,保持血压在正常值。高血压可加快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8、每年至少做一次全面检查。包括测视力,看眼底,查24小时尿白蛋白和神经系统体检等。

  9、坚持适合自己的科学的治疗方法。不道听途说,不人云亦云。

  10、另外,最好与医生保持联系。有自己经常看病医生的电话号码。做好各种记录,包括饮食和药物治疗、血糖、尿糖和其它有关检查等。

二、糖尿病有哪些常规治疗方法

  目前尚无根治糖尿病的方法,但通过多种治疗手段可以控制好糖尿病。主要包括5个方面:糖尿病患者的教育,自我监测血糖,饮食治疗,运动治疗和药物治疗。

  (一)一般治疗

  1、教育

  要教育糖尿病患者懂得糖尿病的基本知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如何控制糖尿病,控制好糖尿病对健康的益处。根据每个糖尿病患者的病情特点制定恰当的治疗方案。

  2、自我监测血糖

  随着小型快捷血糖测定仪的逐步普及,病人可以根据血糖水平随时调整降血糖药物的剂量。1型糖尿病进行强化治疗时每天至少监测4次血糖(餐前),血糖不稳定时要监测8次(三餐前、后、晚睡前和凌晨3:00)。强化治疗时空腹血糖应控制在7.2毫摩尔/升以下,餐后两小时血糖小于10mmol/L,HbA1c小于7%。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监测血糖的频度可适当减少。

  (二)药物治疗

  (1)磺脲类药物 2型DM患者经饮食控制,运动,降低体重等治疗后,疗效尚不满意者均可用磺脲类药物。因降糖机制主要是刺激胰岛素分泌,所以对有一定胰岛功能者疗效较好。对一些发病年龄较轻,体形不胖的糖尿病患者在早期也有一定疗效。但对肥胖者使用磺脲类药物时,要特别注意饮食控制,使体重逐渐下降,与双胍类或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降糖药联用较好。下列情况属禁忌证:一是严重肝、肾功能不全;二是合并严重感染,创伤及大手术期间,临时改用胰岛素治疗;三是糖尿病酮症、酮症酸中毒期间,临时改用胰岛素治疗;四是糖尿病孕妇,妊娠高血糖对胎儿有致畸形作用,早产、死产发生率高,故应严格控制血糖,应把空腹血糖控制在105毫克/分升(5.8毫摩尔/升)以下,餐后2小时血糖控制在120毫克/分升(6.7毫摩尔/升)以下,但控制血糖不宜用口服降糖药;五是对磺脲类药物过敏或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2)双胍类降糖药 降血糖的主要机制是增加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增加葡萄糖的无氧酵解,减少胃肠道对葡萄糖的吸收,降低体重。①适应证肥胖型2型糖尿病,单用饮食治疗效果不满意者;2型糖尿病单用磺脲类药物效果不好,可加双胍类药物;1型糖尿病用胰岛素治疗病情不稳定,用双胍类药物可减少胰岛素剂量;2型糖尿病继发性失效改用胰岛素治疗时,可加用双胍类药物,能减少胰岛素用量。②禁忌证严重肝、肾、心、肺疾病,消耗性疾病,营养不良,缺氧性疾病;糖尿病酮症,酮症酸中毒;伴有严重感染、手术、创伤等应激状况时暂停双胍类药物,改用胰岛素治疗;妊娠期。③不良反应一是胃肠道反应。最常见、表现为恶心、呕吐、食欲下降、腹痛、腹泻,发生率可达20%。为避免这些不良反应,应在餐中、或餐后服药。二是头痛、头晕、金属味。三是乳酸酸中毒,多见于长期、大量应用降糖灵,伴有肝、肾功能减退,缺氧性疾病,急性感染、胃肠道疾病时,降糖片引起酸中毒的机会较少。

三、糖尿病有哪些检查方法

  1、胰岛功能

  胰岛功能检查包括胰岛素、C肽、血糖测定。胰岛素是人体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而C肽是胰岛素时段下的肽段,检测胰岛素的同时测定血中的C肽含量,可以更真实地反映胰岛的分泌功能。通过胰岛功能检查,可以了解胰岛素的分泌情况,有无胰岛素抵抗,并指导降糖药物的使用。

  比如胰岛功能检查显示胰岛素分泌功能明显减弱,应该考虑使用胰岛素治疗;若胰岛素分泌功能尚好,可以使用促胰岛素分泌的药物;如果有胰岛素抵抗,则要考虑选用胰岛素增敏剂。

  2、血糖

  主要包括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的测定,能间接地反映胰岛素功能。但糖友们要注意的是,年度体检的一次血糖测定不能作为评估和治疗糖尿病的唯一标准,日常也要在家中坚持监测,并记录在册。

  另外,值得重视的是,若糖友体检的半年内没有测过糖化血红蛋白,最好加做糖化血红蛋白测试。据了解,糖化血红蛋白可以反映患者近8~12周的血糖控制情况,近期糖尿病是否得到有效控制可以参照该项检测。据了解,糖化血红蛋白4%~6%表示血糖控制正常,6%~7%血糖控制比较理想,7%~8%血糖控制一般,8%~9%控制不理想,需加强血糖控制,并在医生指导下调整治疗方案,超过9%表示血糖控制很差,要警惕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

  3、体重+腰围

  许多人体检都容易忽略体重和身高的测量,觉得可有可无。其实,体重与身高的测量可以测算糖友的BMI系数。若BMI系数超过25,要警惕肥胖引起的胰岛素抵抗、代谢性疾病等。

  此外,糖友更需要关注腰围的测量。由于向心性肥胖(腹型肥胖)对血糖、血脂的影响比全身肥胖更大,所以糖友体检时可以简单地测量一下腰围,或者体检后回家自行测量亦可。一般来说,男性糖友腰围超过85cm,女性糖友腰围超过80cm,属于高危人群。

  4、血脂

  血脂过高也会影响糖尿病的病情,血液中的脂质增高后一部分会变成血游离脂肪酸,过多的血游离脂肪酸可通过抑制肌肉组织等对葡萄糖的利用,促进肝脏将非糖物质如脂类、蛋白质转化成糖,使胰岛素“失效”,还会引起分泌胰岛素的胰岛β细胞功能障碍,加重糖尿病病情。所以,糖友们体检一定要关注血脂的情况。

  血脂检查主要关注“好胆固醇”和“坏胆固醇”的指标。低密度脂蛋白(LDL)就是“坏胆固醇”,正常系数为0~3.1mmol/L;而“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HDL)负责把血管壁上多余的胆固醇运送回肝脏进行代谢,保护血管,男性一般为0 .96~1.15mmol/L,女性一般为0 .90~1 .55mmol/L。

  5、血压

  糖尿病和高血压同属于全身性代谢性疾病,糖尿病人容易被高血压“盯上”。据了解,糖尿病人高血压的患病率是非糖尿病人的2倍,至少1/3以上糖尿病患者合并高血压。糖友如果血糖、血压“双高”,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中风、肾病及视网膜病变的危险性也会明显升高。所以,糖友们要关注血压指标。

  一般来说,成年人的理想血压(健康血压)是120/80mmHg(诊室血压、体检血压),超过140/90mmHg属于高血压,要及时到高血压专科就诊。若血压水平在130/85mmHg~139/89mmHg之间,虽然不算高血压,但属于高血压前期人群,要开始注重生活方式的调整,适当增加运动,否则稍不注意就会“转正”为真正的高血压患者。

  6、心脏功能

  特别是合并心血管疾病,或血压、血脂处于高危边缘甚至超标的糖友,一定要定期筛查心脏功能。X线、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心向量图检查、冠脉造影等具体筛查项目要根据糖友不同病情来决定,可咨询专科医生。

四、糖尿病主要是哪些因素引起的

  糖尿病是一种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造成的慢性疾病,不良的饮食习惯也可导致糖尿病的发生。那么糖尿病的病因有哪些?下面是相关专家做出的详细解答。

  少动:体力活动减少是诱发糖尿病的病因之一。因为人体骨骼肌是最大的葡萄糖利用的器官,长期缺乏体力活动将会大大减少肌肉对葡萄糖的利用,导致肌肉萎缩、肌肉组织中的脂肪含量增加、肥胖和胰岛素抵抗。

  肥胖:遗传、缺少运动、吃的太多、太油腻、高热量饮食都可导致肥胖。其中,晚上吃得过饱最容易导致肥胖,因为一吃完就睡觉,脂肪代谢缓慢,在体内堆积,导致肥胖;肥胖进一步引起胰岛素抵抗,最终导致糖尿病。这也是一个糖尿病的病因。

  遗传因素:在部分糖尿患者中明确有遗传因素影响发病,例如在双胎中一例发生糖尿病,另一例有50%的机会发病。如为单卵双胎,则多在同时发病。据统计,假如父或母患非依赖型糖尿病,子女发病的危险率约为10-5%,如父母均患依赖型糖尿病,则子女的发病危险率更高。

部分文章源于网友分享,本站尊重原创,如有侵权,本站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内科疾病热点 实时聚焦 行业新闻 热点推荐
快问号
  • 宝宝护士权威的孕育资讯,帮助家长呵护宝宝健康
  • 医说健康为您讲解人们最关心的健康养生话题,让您轻松掌握健康养生小常识。
  • 葩姐减肥肥肉三层非一日之功,葩姐教你用正确的方法迈出减肥第一步!
  • 揭秘君谣言似妖,小倩姥姥。辟谣除妖,不在山高
  • 漫说健康用漫画阐述健康,让医学也能性感起来!
曝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