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糖都有什么常见症状 关于低血糖的几大误区

2018-08-21 07:50 来源:网友分享

一、低血糖有几种症状

  1、胰岛素瘤:胰岛素瘤可产生过多的胰岛素,使血糖降低。几乎所有的胰岛素瘤都位于胰腺内,肿瘤均匀的分布在胰头、胰体、胰尾部,肿瘤一般很小,位置又很隐蔽,不易找到。大多数的胰岛素瘤是良性,但也会发生恶变。患者起病很慢,经常是发病很多年也没有察觉。症状主要是反复发作性低血糖,大多见于清晨早餐前,少数也可见于午饭、晚饭前。饥饿、劳累、精神刺激、饮酒、月经来潮、发热等均可诱发低血糖症,病情由轻渐渐变重,发作次数也越来越频繁,从一年发作一、两次渐渐增加至一天几次,发作时间长短不一。食用糖以后症状很快减轻或消失。最好的治疗办法是将肿瘤切除。

  2、肝病性低血糖:肝脏是存储、转运和调节糖的主要器官,就像人体的“糖库”一样,当葡萄糖多的时候肝脏就将其储存起来,不足的时候再将库存拿出来使用。如果肝细胞大面积损伤、功能不足,就会引起低血糖。肝脏疾病引起低血糖有急有慢,多见于空腹、饥饿、运动时,肝病好转后低血糖症也自然减轻或消失。

  3、早期糖尿病:Ⅱ型糖尿病在发病早期反应性地引起低血糖,低血糖症状一般在进食3~5个小时以后出现,患者的空腹血糖值略高或是正常值的高限,很难被患者发觉,必须通过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诊。

  4、功能性低血糖:功能性低血糖的患者在检查后没有发现任何疾病,可能是糖代谢调节不够稳定的缘故。患者以中年女性多见,病情与情绪不稳定、精神受刺激、焦虑有很大关系。 低血糖症状多在早餐后2~4个小时出现,而午餐和晚餐后很少会出现,每次发作持续15~20分钟后自行缓解,病情也不会继续发展,食用糖以后症状立即消失。这种低血糖不需要特殊治疗,但一定要排除其他原因以后才能认定是功能性低血糖。

二、低血糖的误区有哪些

  误区一:发生低血糖时症状都一样

  临床观察发现,不同年龄段的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时的临床表现并不完全一样。

  婴幼儿及低龄儿童低血糖常常表现为哺乳困难、哭闹易惊、易激惹、面色苍白、出冷汗、注意力涣散、噩梦连连、遗尿等,发生在夜间可表现为尿床等,症状缺乏特异性,必须细心观察方能发现。

  成年人发生低血糖往往症状比较典型,主要表现为交感神经兴奋症状,如饥饿感、心慌、手抖、出冷汗、四肢无力等。

  老年人低血糖往往以神经缺糖症状作为突出表现,如嗜睡、意识障碍、偏瘫、癫痫样抽搐、昏迷等,很容易被误诊为急性脑卒中。另外,无症状性低血糖在老年糖尿病患者当中也比较多见。

  误区二:所有低血糖皆与糖尿病有关

  虽然低血糖在糖尿病患者中最常见,但并不是糖尿病患者所特有,如胰岛B细胞瘤、某些胰外肿瘤、慢性重症肝病、慢性肾上腺功能低下、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疾病也可导致低血糖。

  鉴别糖尿病性和非糖尿病性低血糖十分重要,因为两者的病因不同,处理方法也不完全一样。

  误区三:饥饿感=低血糖

  饥饿感通常被视为低血糖最可靠的报警信号。在许多患者看来,只要是出现饥饿,就说明发生了低血糖。其实,有饥饿感未必一定发生了低血糖,有些患者尽管血糖值很高,但由于胰岛素绝对缺乏或存在胰岛素抵抗,葡萄糖不能转运进入细胞内为机体所用,也会出现饥饿感。许多糖尿病患者都有这样的体会,血糖越是控制不好,饥饿感越是明显,一旦病情稳定了,饥饿感也就消失了。因此,应该教育患者注意,当出现饥饿感时,一定要及时监测血糖,判定血糖是高还是低,以避免盲目补充食物。

  还有一种情况是所谓的“低血糖反应”,这种情况多发生于糖尿病治疗过程中,由于患者血糖在短时间内下降过快或下降幅度过大,尽管其血糖仍在正常范围内,甚至稍高于正常值,患者仍会出现心慌、出汗、手抖、饥饿等低血糖症状。

  误区四:低血糖皆因过量使用降糖药物所致

  糖尿病患者出现低血糖除见于过量使用降糖药物(包括胰岛素)以及用药后未及时进餐以外,还见于运动量过大、空腹饮酒等情况。有些2型糖尿病患者在病情早期可表现为进餐后期(约餐后3~5小时)低血糖,多见于肥胖合并糖尿病患者,原因在于患者的胰岛素分泌水平与餐后血糖变化不同步,胰岛素分泌高峰延迟所致。这也提醒医生,对那些出现进餐后期反复出现低血糖的患者,应警惕是否存在2型糖尿病。

  误区五:高血糖比低血糖危害大

  对于高血糖的危害大家知之较多,也非常重视,相反,对于低血糖的严重性往往重视不够。事实上,低血糖的危害丝毫不逊于高血糖,有时甚至更加凶险。

  葡萄糖是脑组织活动的主要能源,严重低血糖会引起大脑功能障碍,导致意识恍惚、言行怪异、昏昏欲睡、抽搐惊厥,甚至昏迷死亡。不仅如此,老年人的低血糖还容易诱发心律失常、心绞痛、心肌梗死及脑血管意外等并发症,尤应谨慎。急性低血糖还可引起脑水肿;长期慢性低血糖可导致认知能力下降,导致老年性痴呆。

三、低血糖饮食要注意什么

  第一,少吃多餐

  低血糖患者最好少量多餐,一天大约吃六到八餐。睡前吃少量的零食及点心也会有帮助。除此,要交替食物种类,不要经常吃某种食物,因为过敏症常与低血糖症有关。食物过敏将恶化病情,使症状更复杂。

  第二,应加以限制的食物要严格控制

  严格限制单糖类摄取量,要尽量少吃精制及加工产品,如速食米及马铃薯、白面粉、汽水、酒、盐。避免糖分高的水果及果汁,如葡萄汁混合50%的水饮用。也要少吃通心粉、面条、肉汁、白米、玉米片、番薯。豆类及马铃薯一周可以吃两次。

  第三,增加高纤维饮食

  高纤饮食有助于稳定血糖浓度。当血糖下降时,可将纤维与蛋白质食品合用,如麦麸饼子加生乳酪或杏仁果酱。吃新鲜苹果取代苹果酱,苹果中的纤维能抑制血糖的波动。纤维本身也可延缓血糖下降,餐前半小时,先服用纤维素,以稳定血糖。两餐之间服用螺旋藻片,可进一步地稳定血糖浓度。

  第四,均衡饮食

  饮食应该力求均衡,最少包含50—60%的碳水化合物(和糖尿病患者同样的饮食原则),包括蔬菜、糙米、酪梨、魔芋、种子、核果、谷类、瘦肉、鱼、酸乳、生乳酪。

  第五,主要是含糖高的水果。

  水果中糖的含量如下,供参考:桃、西瓜、梨、橙子等口感甜的水果,其实际含糖量并不算高,属于低糖、中糖的水果。而口感酸甜的红果、大枣,却属于高糖水果,并不适合糖尿病病人食用。

  高糖水果:香蕉、葡萄、荔枝、龙眼、枣、红果 中糖水果:西瓜、苹果、梨、橘子、草莓、橙、猕猴桃、菠萝 低糖水果:柚子、黄瓜、番茄、杨桃、青梅、樱桃。

四、低血糖要警惕七大并发症

  1、神经低血糖症群

  低血糖的最初改变是导致脑组织血流量的不对称性增加,灰质部分和右半球血流量增加更多。继之出现脑组织水肿,此时可出现严重的神经低血糖症群。

  2、脑萎缩和痴呆

  若低血糖十分严重且长时间未得到纠正,可造成大片脑组织坏死软化,致脑萎缩和痴呆。

  3、导致死亡

  低血糖最严重的后果是去皮质状态,导致死亡,侥幸存活者亦成“植物人”。

  4、心率加快

  低血糖发作时,因交感一嗜铬系统兴奋,导致心率加快或窦性心动过速。

  5、心肌梗死

  伴冠心病者常因低血糖发作而诱发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但常因为有糖尿病神经病变或年老对疼痛反应减弱而属无痛性心肌梗死。

  6、酮症

  低血反应可使糖尿病病情恶化,甚至出现酮症。

  7、肺脓肿

  低血糖昏迷分泌物或异物误吸入气管易继发肺脓肿或其他肺部感染。

部分文章源于网友分享,本站尊重原创,如有侵权,本站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血液科内科 实时聚焦 行业新闻 热点推荐
快问号
  • 宝宝护士权威的孕育资讯,帮助家长呵护宝宝健康
  • 医说健康为您讲解人们最关心的健康养生话题,让您轻松掌握健康养生小常识。
  • 葩姐减肥肥肉三层非一日之功,葩姐教你用正确的方法迈出减肥第一步!
  • 揭秘君谣言似妖,小倩姥姥。辟谣除妖,不在山高
  • 漫说健康用漫画阐述健康,让医学也能性感起来!
曝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