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8-22 06:19 来源:网友分享
1、天天洗澡,对皮肤反而不好
人体皮肤的皮脂腺会源源不断地分泌油脂,只要不分泌过剩造成堆积或堵塞毛孔,这些油脂其实对皮肤和健康有益无害:一来,皮肤油脂本身呈弱酸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抵御外来有害细菌,并与皮肤本身的细菌“友好共处、相互制衡”,这种生态平衡可保证我们不生病;二来,一定皮肤油脂的存在,可防止皮肤水分蒸发,使其盈润不干燥。
专家认为,如果洗澡过于频繁(比如天天洗澡),就有可能打破皮肤油脂与皮肤细菌的生态平衡,使皮肤油脂的抑制细菌的能力变弱,进而加速细菌增殖,威胁健康。频繁洗澡可导致皮肤瘙痒、干燥和开裂。
2、大汗淋漓之后,最好洗个澡
大汗淋漓之后不去洗澡,不仅仅意味着身上会留下难闻的汗味儿。更重要的是,汗水在身上长时间堆积可导致细菌滋生、繁殖,并引起皮疹和痤疮。除此之外,汗水还是“孕育”真菌的极佳场所,而真菌感染正是阴道瘙痒、足癣等症状或疾病的产生原因。
所以在大汗淋漓之后,需要尽快洗澡并换上干净、干燥的衣物。
1、水温不宜过热
适宜的水温可以加速人体新陈代谢,水温过高却会因体内能量消耗大而造成疲劳。同时,太热的水会把皮肤表面分泌的油脂,及正常寄生在皮肤表面的保护性菌群洗掉,容易伤害其角质层,引起瘙痒、干燥等症状。适宜的水温应与体温相接近,即37-41℃。
2、洗澡时间不宜过长
冬天洗热水澡特别舒服惬意,有时候小编都会舍不得关上热水的水龙头。
但是,洗澡时间过长,特别是在冬天,也容易发生缺氧情况,头部血液供应相应减少,还容易导致脑缺血而发生意外。尤其是老年人,还易引起心脏缺血、缺氧,致使冠状动脉痉挛、血栓形成,甚至诱发严重的心律失常而猝死。正确的时间应该是盆浴20分钟,淋浴10-15分钟即可。
3、不宜回家马上洗澡
冬天室内室外温差比较大,刚从外面到家时,体温还处于一个比较低的状态。如果马上洗热水澡,冷热两极,有可能导致身体不适。
4、不宜空腹洗澡
洗澡时因水传热快而使人消耗大量的热量,而人体的热量主要来源于血液中的葡萄糖。饥饿时,血中葡萄糖水平偏低,不能满足能量需求,就容易发生低血糖,易疲劳、头晕、心慌,甚至虚脱,从而发生危险。
5、不宜饭后马上洗澡
刚吃过饭时,人体要从全身调集一部分血液到胃肠帮助消化。饭后立即洗澡,会让血液又分散到四肢,由于消化道血流量较少,会影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可能导致消化不良,引起肠胃道疾病,诱发恶心、呕吐、上腹部疼痛等症状。
1、洗澡时适当通风
一般的家庭里,卫生间面积相对狭小,洗澡过程中温度较高,可能会导致卫生间内氧气浓度变低。洗澡时如果卫生间紧闭不通风,时间长了可能出现缺氧的情况;如果使用燃气热水器洗澡,门窗紧闭有可能导致一氧化碳中毒。
冬天洗澡即使冷也要适当通风,特别是老人洗澡,一定要告知家人,如果洗澡时间过长时一定要去看看,谨防老年人缺氧晕厥。
2、冬季洗澡先冲脚
冬天的低温让我们的血管处于收缩状态,而热水的温度又相对较高,温热的水如果从头而至,会让人的调节系统不适应,引起头晕、胸闷、心慌的状况。
所以洗澡时候先冲脚再冲身,适应了水温再痛快开洗吧!
3、沐浴液一周只用两三次
冬天天气干燥 ,特别是在北方,又冷又干,有时候洗澡不会更湿润,反而会越洗越干,伤害天然的皮脂保护层,出现皮肤发红、发痒、脱皮甚至出现小裂纹。
无论冬天你是否天天洗澡,沐浴液或者沐浴皂要少有,一周用两三次就好,最好在洗完澡涂上润肤露。老人因为新陈代谢慢,皮脂腺分泌少,所以在冬天,老人可以适当减少洗澡次数。
1.洗澡不宜过勤每周2-3次为宜
冬季的空气越来越干燥,无论南方北方都不适合天天洗澡,专家提醒人们,洗澡过勤会破坏皮肤表面分泌的油脂,容易伤害到皮肤的角质层,更容易导致皮肤瘙痒,抵抗力也会减弱,反而容易得病。
2.冬季洗澡水温不宜过高
虽然天气寒冷,但是洗澡的温度也不宜过高,因为水温过高容易破坏皮肤表面的油脂,导致毛细血管扩张,加剧皮肤干燥的程度。同时,过高的温度还会增加心脏负担,特别是患有冠心病、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病的人,水温过高可使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加重心脑血管的负担,并增加血液黏稠度。
3.冬季洗澡宜选用中性浴液
不要选用碱性很强的浴液或者肥皂。减少对皮肤的刺激,而且沐裕后最好涂一层可以润肤、保湿的护肤品。
4.不宜长时间洗澡
因为洗澡也是一种身体消耗能量的过程,所以,千万不要长时间呆在浴室,洗澡时间过长皮肤容易脱水,人容易疲劳,而且非常容易导致心脑血管意外。
5.不宜空腹洗澡小心虚脱
空腹时,血中葡萄糖水平偏低,这个时候洗澡,就容易发生低血糖,易疲劳、头晕、心慌,甚至虚脱。
6.冬天洗澡不要紧闭门窗
关于用燃气热水器洗澡,紧闭门窗导致一氧化碳中毒的事件每年都有。所以,在洗澡时别紧闭门窗。减少安全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