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4-20 09:19 来源:网友分享
1、乙肝病的传统保肝治疗
传统保肝治疗,治标不治本,保肝只是日常的保健,病毒不能被抑制或杀死。会导致肝脏被病毒侵蚀,最终导致肝病恶化,转为肝硬化、肝癌等。
2、乙肝病的抗病毒治疗
乙肝在治疗过程中,抗病毒治疗是最核心的一部分,长期抑制或清除乙肝患者体内的病毒,让病毒长久稳定,目前,我国治疗乙肝主要是抗病毒治疗和干扰素治疗,而药物治疗主要是一直病毒的复制,并不能彻底杀死病毒,慢性乙肝患者需要长期服药,极易造成患者出现耐药性,病毒基因变异或病情的反复。
3、乙肝病的免疫调节治疗
免疫调节治疗法采用免疫增强或抑制药物对患者免疫进行调节,杀灭乙肝病毒或减少肝细胞的坏死。目前在我国最常用到的是阿尔法1b重组干扰素注射剂。
4、乙肝病的抗纤维化对症治疗
抗纤维化贯穿乙肝治疗始终,主要采用胶原合成抑制类药物。西药中有维生素E制剂,中药中以冬虫夏草、当归为代表。
5、乙肝病的抗炎保肝治疗
抗炎保肝治疗法主要通过中药调理机制,恢复肝功能,增强人体免疫力。常用药物如枸杞、白茅根、大黄、苦参、丹参等。
传播途径一:母婴垂直传播
注释:一般准妈妈如果患有乙肝,生下的小孩子感染乙肝的几率是非常高的。解决办法:可以到医院做孕前准备。
传播途径二:血液传播
注释:所谓传播就是让乙肝患者的血液融入自己的体内。解决办法:避免乙肝患者血液融入自己体内,生活中应该尽量避免。
传播途径三:医用器械传播
注释:当有些医用器材接触到乙肝患者病毒体在接触到我们感染乙肝的几率很大。解决办法:提倡一次性医用器械,严格执行内窥镜消毒要求。
传播途径四:性传播途径
注释:如果喝乙肝病毒携带者有亲密性生活感染乙肝的几率也是很大的。解决办法:尽量避免不洁性生活。
传播途径五:亲密接触
注释:亲密接触所产生的传播主要针对关系比较亲密的人群,习惯性使用乙肝病毒携带者使用的器物感染一根病毒的几率也是相当大的。解决办法:尽量避免使用乙肝病毒携带者使用过的器物。
1、治疗原则
慢性乙肝的治疗:三分药治,七分调理;需有战胜病魔的信心及意志,精神愉快,生活规律,合理饮食,不宜过度营养引起肥胖;除黄疸或转氨酶显著升高需要卧床休息外,应适量活动,动静结合。
2、用药原则
(1)用药不宜过多过杂 很多药物经过肝脏解毒,用药过多过杂增加肝脏负担,对肝病不利。
(2)根据慢性乙肝病人的具体情况,针对性用药 乙型肝炎病毒复制明显的病人用抗病毒药物;有免疫功能紊乱的用调整免疫功能的药物;有肝细胞损伤的用保护肝细胞的药物;有肝脏微循环障碍的用活跃微循环的药物。中医在我国历史悠久,其精髓在于辩证论治。通过辩证论治,可改善慢性乙肝病人的临床症状,提高他们的体质,增强抗病能力,促进免疫系统清除病毒,促进疾病恢复。
(3)用药过程中注意休息、营养 休息和营养是肝病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在保证休息、营养的基础上才可能发挥药物作用。
本病潜伏期为6周~6个月,一般为3个月。从肝炎病毒入侵到临床出现最初症状以前,这段时期称为潜伏期。潜伏期随病原体的种类、数量、毒力、人体免疫状态而长短不一。
1、全身表现
患者常感身体乏力,容易疲劳,可伴轻度发热等。失眠、多梦等可能与此有关。
2、消化道表现
肝炎时,肝功异常,胆汁分泌减少,常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厌油、上腹部不适、腹胀等。
3、黄疸
病情较重时,肝功能受损,胆红素的摄取、结合、分泌、排泄等障碍,血液中胆红素浓度增高。胆红素从尿液排出,尿液颜色变黄,是黄疸最早的表现。血液中胆红素浓度继续增加,可引起眼睛、皮肤黄染。由于胆汁酸的排出障碍,血液中胆汁酸浓度增高,过多的胆汁酸沉积于皮肤,刺激末梢神经,可引起皮肤瘙痒。
4、肝区疼痛
慢性乙肝一般没有剧烈的疼痛。部分患者可有右上腹、右季肋部不适、隐痛、压痛或叩击痛。如果肝区疼痛剧烈,还要注意胆道疾病、肝癌、胃肠疾病的可能性,以免误诊。
5、肝脾大
由于炎症、充血、水肿、胆汁淤积,患者常有肝大。晚期大量肝细胞破坏,纤维组织收缩,肝脏可缩小。急性肝炎或慢性肝炎早期,脾脏无明显肿大,门静脉高压时,脾脏淤血,可引起脾大。
6、肝外表现
慢性乙肝,尤其是肝硬化患者面色黝黑晦暗,称肝病面容。手掌大、小鱼际显著充血称肝掌。皮肤上一簇呈放射状扩张的形如蜘蛛的毛细血管团称蜘蛛痣,其他部位也可出现。男性可出现勃起功能障碍,对称或不对称性的乳腺增生、肿痛和乳房发育,偶可误诊为乳腺癌;女性可出现月经失调、闭经、性欲减退等。这可能与肝功能减退,雌激素灭活减少,体内雌激素增多有关。
7、肝纤维化
慢性乙肝炎症长期不愈,反复发作,肝内纤维结缔组织增生,而其降解活性相对或绝对不足,大量细胞外基质沉积下来形成肝纤维化。如果肝纤维化同时伴肝小叶结构的破坏(肝再生结节),则称为肝硬化。临床上难以将两者截然分开,慢性肝病由肝纤维化到肝硬化是一个连续的发展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