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9-04 10:10 来源:网友分享
1、血压低适当多吃食盐,多多摄取食盐的话,可提升血压,改善头晕、困倦无力等症状。但食盐摄入量不可太高;同时多饮水,血压低的话,平时一定要注意多多喝水的,一定较多的水分进入血液后可增加血容量,从而可提高血压。
2、血压低增加饮食营养、多食温补脾肾的食物,对脾肾比较好的食物对低血压有很大的帮助;多吃易消化的蛋白食物,如鸡、蛋、鱼、乳酪、牛奶等,这些生活中常见的食物都是比较消化的蛋白食物,要少食多餐。多食莲子、桂圆、大枣、桑椹等果品,这样的干果也是对低血压比较好的食物,这些食物都具有养心益血、健脾补脑之力。
3、血压低常吃生姜,能促进消化、健胃、升高血压,对血压可以起到很好的调节作用。可将姜末撒于菜汤中或用姜末泡水代茶,这样的喝法都是对人体很好的。少吃冬瓜、西瓜、芹菜、山楂、苦瓜、绿豆、这些要是血压低的话,都不要吃的,大蒜、海带、洋葱、葵花籽等具降压效应的食品。
4、血压低选择适当的高钠、高胆固醇饮食,都是一些比较好的食物。氯化钠(即食盐)每日需摄足12-15克,这个数字对于血压低的朋友们来说是一个标准的数值。含胆固醇多的脑、肝、蛋、奶油、鱼卵、猪骨等食品,这些食品中的胆固醇的含量是比较高的,适量常吃,可使血压上升。
5、血压低饮食要科学地合理搭配,荤素兼吃,就是不要只是吃其中的一种食物,要多吃几种,再结合适当的体育锻炼,平时的生活中要特别注意运动,不用太简单,使瘦弱的身体变强壮,才能增强脑和心血管系统的功能,这样的话,对心脑才能起到保健的功效。应多食莲子、桂圆、大枣、桑椹、赤豆、花生等干鲜果食,这些虽然都是一些生活中特别容易见到的干果,这些食物既能增强血管功能,对血管有很好的增强的功效,又能增强大脑神经中枢调整血压的功能,显着纠正血压偏低。
6、对伴有贫血者,应多食精肉、蛋黄、猪肝、就是一些含有补血功效的食品,鱼虾、贝类、牛奶、豆制品、菠菜、番茄、柑橘、这些食品的补血作用都是特别好的,葡萄等有补血作用的食物。还应当吃些富含胆固醇的食物,选择的食物中胆固醇的含量一定要高的,血中胆固醇增高能促进血管的紧张度,使血压上升,这样的话,人的血压就会上升的。低血压病人还可适当饮低度酒,如啤酒、葡萄酒,这些都是经常选择的酒类。酒可促使肠胃蠕动,增进食欲,低度酒还能增强血液中的高密度脂蛋白,这样的话,对血液中的脂蛋白可以起到很好的调节作用,血液中的脂蛋白含量就比较高了,这也有益于增强血压。
根据低血压的起病形式将其分为急性和慢性两大类。
1、急性低血压
急性低血压是指患者血压由正常或较高的水平突然而明显下降,临床上常因脑、心、肾等重要脏器缺血出现头晕、眼黑、肢软、冷汗、心悸、少尿等症状,严重者表现为晕厥或休克。
2、慢性低血压
慢性低血压是指血压持续低于正常范围的状态。
(1)体质性低血压 一般认为与遗传和体质瘦弱有关,多见于20~50岁的妇女和老年人,轻者可无任何症状,重者出现精神疲惫、头晕、头痛,甚至昏厥。夏季气温较高时更明显。
(2)体位性低血压 部分患者的低血压发生与体位变化(尤其直立位)有关,称为体位性低血压。体位性低血压定义为:在改变体位为直立位的3分钟内,收缩压下降>20mmHg或舒张压下降>10mmHg,同时伴有低灌注的症状,这些症状包括:头昏、头晕、视力模糊、乏力、恶心、认识功能障碍、心悸、颈背部疼痛。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伴有糖尿病、低血容量,应用利尿剂、扩血管药或精神类药物者容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
(3)继发性低血压 某些疾病或药物可以引起低血压,如脊髓空洞症、高度的主动脉瓣狭窄、二尖瓣狭窄、慢性缩窄性心包炎、特发性或肥厚性心肌病、血液透析病人和慢性营养不良症等,以及服用降压药、抗抑郁药。这些疾病引起的低血压也可以出现头昏、头晕等低灌注的症状。
1、体格检查
对低血压患者除了注意分别测量卧位与立位血压外,尚应注意双上肢以及上、下肢间血压的比较测量,以排除多发性大动脉炎所致的动脉狭窄。除此之外,查体时还应注意患者面容、皮肤色泽、毛发分布、胖瘦、有无水肿等一般表现;心脏查体尤应注意心音和心脏杂音的变化;神经系统检查注意患者肢体感觉、运动以及共济运动等。
2、实验室及特殊检查
根据病史和查体可以获得患者低血压病因诊断的线索,但若确立诊断尚需依靠必要的实验室或特殊检查。
如怀疑糖尿病者需进行血糖、尿糖测定;心血管疾病需进行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甚至心血管造影检查,必要时也可进行血常规、血电解质、肌钙蛋白、24小时动态心电图测定、有创性电生理检查、直立倾斜试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等检查;内分泌疾病的诊断需有垂体、肾上腺或甲状腺功能测定的证据。如怀疑肺栓塞,可进行血气分析、肺动脉CT、肺通气灌注扫描等。如怀疑颅内病变或局灶性神经病变,则要进行脑电图、头颅和脑CT及磁共振。
急性低血压多因其他严重疾病引起,如心肌梗塞、中风、大出血等。可引起昏厥或休克,病情复杂急剧,需送医院诊治。慢性低血压常见于慢性消耗性疾病、营养不良、心血管疾病、消化道炎症、溃疡等,且多见于青年女性。
一、低血压的常见病因
1、生理性低血压状态:
生理性低血压状态是指部分健康人群中,其血压测值已达到低血压标准,但无任何自觉症状,经长期随访,除血压偏低外,人体各系统器官无缺血和缺氧等异常,也不影响寿命。
2、病理性的低血压病:
除血压降低外,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症状以及某些疾病,低血压病可分为:
(1)原发性低血压病:指无明显原因的低血压状态,如生理性低血压(体质性低血压)和病理性低血压(低血压病)。
(2)继发性低血压病:是指人体某一器官或系统的疾病所引起的血压降低,这种低血压可在短期内迅速发生,以致出现虚脱和休克的征象,称为急性低血压,如大出血,急性心肌梗死,严重创伤,感染,过敏等原因所致血压急剧降低,而大多数情况下,低血压为缓慢发生,可逐渐加重,如继发于严重的肺结核,恶性肿瘤,营养不良,恶病质等所致低血压,其防治主要是针对原发病。
二、低血压的发病机制
原发性低血压病的发病机制迄今未明,多数学者认为可能属于中枢神经细胞张力障碍有关的疾病,由于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与抑制过程的平衡失调,血管舒缩中枢的抑制过程加强,血管收缩与舒张动态平衡发生障碍,血管舒张占优势,最终导致动脉血压降低,此外,内分泌功能失调,体内某些调节血压的物质排泌失衡,如血管紧张素-肾素-醛固酮系统,儿茶酚胺类等升压物质分泌降低,而缓激肽,组胺,5-羟色胺等舒血管物质增多,也可能参与低血压病的形成,至于遗传因素,年轻 时患过某些传染病,慢性扁桃体炎,咽峡炎,营养失调如维生素C,维生素B,维生素B1和维生素B6缺乏,以及气候,地理环境,风俗习惯,职业等等对低血压病的产生也可能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