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9-05 07:07 来源:网友分享
腺泡状软组织肉瘤可以治愈吗?
原则上应施行肿瘤广泛切除术,边缘切除极易复发,文献报道复发率可高达70%。此肿瘤对现行的化疗、放疗不敏感,疗效不肯定,故患者术后必须定期复诊。
腺泡状软组织肉瘤的组织来源,目前尚未定论,或存有争议,临床上常好发于四肢深部肌肉或筋膜,少数可见于腹壁、肛旁区、舌、腹膜后、颈背部等部位。呈无痛性包块,生长相对缓慢,肿块血供丰富,术后极易局部复发和广泛的血循环转移,主要转移部位常见于肺、骨、脑、肝脏、皮下,少数有淋巴结转移。目前常用治疗方法是手术、截肢、放疗和化疗,原则上应施行肿瘤广泛切除术,即使样切除,边缘也极易复发。我们经过认真的分析、讨论,并征求家长及其亲友的同意,决定保肢,采用“仿生内控治疗”,其目的在于争取良好的生活质量,争取长期生存后的正常生活和学习。但这种选择对家属和医生来说都是困难的,而且是痛苦的。
治疗原理的探讨,仿生内控治疗恶性肿瘤的原理是建立在一种研究癌症的新理论“恶性肿瘤投影学说”的理论基础上,该学说认为“癌症是一种细胞病,是一种细胞分化信息调控障碍性疾病”,细胞间、组织间的信息调控,精确地调控着生命体的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仿生内控治疗恶性肿瘤,是采用生物工程原理,使恶性肿瘤组织细胞的信息流逼近正常组织细胞信息流,进行分化调节和增殖调控,修复细胞信息网络调节程序,促进恶性肿瘤细胞分化,抑制恶性肿瘤细胞增殖。
仿生内控治疗恶性肿瘤的方法由三种药物制剂构成:复新液、归正胶囊和绿波胶囊,它们分别作用于细胞信息分化调控细胞增殖调节和提高细胞的抗病能力。治疗方法的确定的探讨,患者为一女性儿童,9岁,治疗原则确定为:(1)控制恶性肿瘤细胞的生长、转移和复发;(2)避免损伤,致残,减轻痛苦;(3)尽量保证患儿学习不受影响,使其治疗的最大化———治疗后的身心健康。患儿通过仿生内控治疗后近2年,迄今为止,尚未发现肿瘤的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达到了无痛苦,高质量的生活,儿童的生长、发育也未受影响,健康成长。
与腺泡横纹肌肉瘤:细胞较小,核染色较深,类似淋巴母细胞,横纹肌肉瘤可见到一些胞浆着色较红的或长带状横纹肌母细胞,腺泡之间缺乏窦状血管网。本瘤可误诊为腺癌,两者不同的地方在于后者的腺腔内缘较整齐,癌细胞排列较紧密,可显示一定极向,且腺腔内常见分泌物。腺泡状软组织肉瘤在诊断时应与以下几种疾病相鉴别:腺泡状横纹肌肉瘤:与腺泡状软组织肉瘤同见于横纹肌内,均有腺泡状结构。但腺泡状横纹肌肉瘤瘤细胞较小,核染色深,呈颗粒状或块状,似淋巴母细胞,可找到一些着色较红或长带状,Myoglobin阳性的横纹肌母细胞,腺泡之间缺乏窦状血管网。
颗粒细胞肌母细胞瘤:二者共同点是瘤细胞胞浆富于颗粒,细胞多边形。但颗粒细胞肌母细胞瘤间质无毛细血管网结构,肿瘤体积小,<3cm。腺泡结构不典型,不规则,瘤组织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明显。而腺泡状软组织肉瘤分界明显。颗粒细胞肌母细胞瘤细胞S-100强阳性。腺癌:腺泡状软组织肉瘤瘤细胞呈腺泡状排列,胞浆丰富呈上皮样,可误诊为腺癌(如肝、肾、肾上腺的腺癌),但本瘤的腺泡内缘不整齐,细胞松散,不是真正的腺腔,腺癌EMA阳性,而腺泡状软组织肉瘤EMA阴性。副节瘤:二者均由多形细胞组成巢状结构,巢间为富于毛细血管的间质。不同点为:第一,腺泡状软组织肉瘤发生在年轻人,而副节瘤常发生于中年以上成人;第二,腺泡状软组织肉瘤好发于四肢肌肉或阴道、肛门附近,副节瘤常见于头颈部、纵隔及腹膜后;第三,腺泡状软组织肉瘤瘤细胞较大,胞浆内颗粒粗;副节瘤瘤细胞较小,颗粒细。
腺泡状软组织肉瘤在病症初期极易造成误诊,通常会被误诊为腺癌,两者不同的地方在于后者的腺腔内缘较整齐,癌细胞排列较紧密,可显示一定极向,且腺腔内常见分泌物。腺泡状软组织肉瘤有什么症状呢?通过下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下这个问题。
腺泡状软组织肉瘤好发于青春,女性多见,常位于四肢深部肌肉或筋膜,少数可见于腹壁、肛旁区、舌、腹膜后、颈背部。肿瘤生长缓慢,早期无痛,常偶然发现,大者直径可达6~10cm。瘤块虽增大不快,但血循丰富,浅表者可触及搏动,包括转移至皮下,直径1cm大小肿瘤,搏动也很显着,部分病人可发生广泛的血循转移,主要转移至肺、骨、脑、皮下等部位,少数有淋巴转移,转移至骨者,沿骨长轴发展境界清楚溶骨性破坏,无骨膜反应,酷似某些骨转移癌的表现。
腺泡状软组织肉瘤原则上应施行肿瘤广泛切除术,边缘切除极易复发,文献报道复发率可高达70%。此肿瘤对现行的化疗、放疗不敏感,疗效不肯定,故患者术后必须定期复诊。全面检查,对复发和转移争取早期发现、早期手术,患者可以长期存活和工作。
鉴别诊断与腺泡横纹肌肉瘤:细胞较小,核染色较深,类似淋巴母细胞,横纹肌肉瘤可见到一些胞浆着色较红的或长带状横纹肌母细胞,腺泡之间缺乏窦状血管网。
恶性软组织肿瘤通常生长迅速、体积巨大,浸润和破坏周围正常组织。肿瘤本身可有坏死、出血及继发感染,并且经常有广泛的血行播散转移至肺、骨、皮下、脑、肾上腺、胰腺等脏器。
随着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变化,以及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恶性肿瘤的发病率近年来明显上升,而几乎所有的肿瘤病人除了常规的手术、放疗、药物治疗外都在配以食补。食补就是指通过进食各种食品来增强体质,以达到抵抗疾病发生、发展目的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无毒副作用,因而被广大肿瘤患者所接受。但是很多患者由于对自身的体质以及进补食品的性状缺乏了解,认为“病了就是虚了,虚了就要补,补得越多就越好”,往往盲目进补,结果非但不能达到预期目的,反而有可能因为进补不当而使体质下降甚至导致疾病进展,得不偿失。
中医认为,人体内部以及人体与自然界之间是一个阴阳平衡的整体,而一旦这种平衡因为各种原因被打破,疾病就会随之而至,恶性肿瘤的产生也是如此。中医中药治疗恶性肿瘤正是运用辨证施治的方法,利用中药的不同性状(四气、五味)作用于人体来调整这种不平衡的阴阳关系,以达到“阴平阳秘”的和谐状态,使恶性肿瘤失去发生和生长的平台,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也就是说以“和”的方法达到一种“和”的状态,而食疗的运用也是同理,都是针对疾病生长的“载体”而作用的。
要进行正确、合理的食补,首先需要明确自身的体质状态。针对机体的属性:“阴”、“阳”、“虚”、“实”,有针对性地选择恰当的食品,才能起到补益的作用。
“阴”、“阳”是指人体的两个基本功能,“阴”是指人体具有凝聚、滋润、抑制等作用的物质和功能,“阳”是指人体具有推动、温煦、兴奋等作用的物质和功能,它们相互滋生相互克制,对立统一。“虚”是指阴或阳不足所导致的状态,有“阴虚”、“阳虚”;“实”是指阴或阳亢进的状态,有“阴盛”、“阳盛”。而人体由于先天遗传因素或后天环境(饮食习惯、工作环境、情绪变化等)的影响,体质各不相同,出现阴阳失衡的倾向也各不相同,可以有“阴虚”、“阳虚”、“阴盛”、“阳盛”。甚至可以出现“阴阳俱虚”、“气阴两虚”等更为复杂的表现。而食物的性状也不尽相同,可以分为四气五味,即“寒、热、温、凉”和“酸、苦、甘、辛、咸”,合理进行食补的过程就是利用中医辨证的方法来评价患者自身的体质阴阳虚实倾向,再根据不同体质来选择相对应的食物来补充体质的不足以达到“和”的状态。虚的体质就要补虚,实的体质就要泻实,就是中医所说的“虚则补之,实则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