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9-12 09:03 来源:网友分享
1、中风偏瘫在重症疾病中是致残率最高的病、也是能治愈率相当高的、象单纯的高血压(没其他病)中风偏瘫患者、只要在三个月最佳治疗期内全力以赴加大力度抓紧综合治疗、治愈率应在97%以上。
2、
控制并减少短暂性脑血管缺血发作(即一过性偏肢麻木、无力或眩晕、复视、吞咽困难、走路不稳等症状)是预防中风关键的一个环节。一旦小中风发作,须立即抓紧予以系统治疗,就有可能避免发生完全性中风。
3、 重视中风的先兆征象,如头晕、头痛、肢体麻木、昏沉嗜睡、性格反常时,就应采取治疗措施,避免中风的发生。
4、 消除中风的诱发因素,如情绪波动、过度疲劳、用力过猛等,应自我控制和避免。
5、 及时治疗可能引起中风的疾病,如动脉硬化、糖尿病、冠心病、高血脂病、高粘滞血症、A性行为、肥胖病、颈椎病等。
1、发现病人中风后,切忌慌乱紧张。应先让病人平卧在床上,并尽快与医院或急救中心联系。
2、中风可分为出血性中风和缺血性中风,在诊断未明确时,不要用药。因为不同类型的中风用药也不同。
3、掌握正确搬运病人的方法。首先,不要急于从地上把病人扶起,最好2~3人同时把病人平托到床上,头部略抬高,以避免震动。其次,松开病人的衣领,如有假牙取出假牙。另外,如果病人出现呕吐,应先将其头部偏向一侧,以免呕吐物堵塞气管;如果病人发生抽搐,可用筷子垫在上下牙之间,以防咬破舌头;如果病人出现气急,或咽喉部有痰鸣音,家属可将塑料管(或橡皮管)插到病人的咽喉部,然后在塑料管的另一端用口吸出痰液。
4、在送医院前,应尽量少移动患者。转送病人时要用担架抬。如果是抬病人上楼梯,应让病人的头部处于高位,脚部处于低位,这样可以减少脑部充血。在送病人去医院的途中,家属需用双手托住患者的头部,以避免头部震动。
5、对昏迷较深、呼吸不规则的危重病人。可先请医生到家里治疗,待病情稳定后再送往医院。
6、缺血性中风的病人大多数神志清醒。此时应让病人静卧,同时做一些肢体按摩,这样可以促进血液循环。
中风偏瘫患者大多有心理障碍,认为得了不治之症。他们由原先生龙活虎到猝然无法动弹,想到今后要长期躺在病榻上生活,身处失望、沮丧、焦灼的煎熬之中,不能接受这个事实而心理抑郁。他们常常有一种无名的怨恨使态度变得生硬,情绪异常,面对自己亲属表现尤为严重。
心理抑郁的患者,获助欲望下降,肢体活动意向减少,脑及全身血流相对缓慢,脑部病灶部位侧枝循环也不易建立,因此肢体功能的恢复受到影响。很多患者及家属对正确的训练方法一无所知,一味用蛮力为患者进行肢体训练,造成误用综合征,结果导致肢体痉挛甚至挛缩畸形。而当患者由于肢体功能迟迟不见好转,肢体康复的信心遭受重挫,必将进一步加重抑郁。
临床上经常可以看到很多患者,他们希望能够过上正常人生活的心情,被医生充分理解并得到鼓励后,抑郁心理已开始得到缓解。医生给他们进行主动运动的功能训练和每天康复疗效的分析,加上患者确实看到自己的肢体在逐渐好转,感到欣慰、踏实。
对于中风偏瘫患者,要重视心理疏导,营造良好的康复氛围,更要尽早恢复肢体活动能力,因为恢复独立行走能力是他们生活中十分重要的一环,也是恢复完整人格地位的保障。所以,当患者独立步行能力恢复的时候,尤其对伴有轻、中度抑郁者,即可无药自愈。
肢体康复是心理康复的前提。而中风偏瘫并非不治之症,关键要选择科学、规范、合适、有用的治疗方法,让患者尽早摆脱肢体不便的困境,使抑郁随着肢体的康复而消退。切忌盲目锻炼让患者心理上蒙受创伤。
首先,是因为其中含有大量维生素C。据研究,血液中维生素C浓度的高低与脑中风密切相关,浓度越高,脑中风的发病危险就越低。此外,维生素C还是一种有效的抗氧化剂,能够清除体内自由基。而自由基增多,就会增加患心脏病和脑中风的风险。
其次,蔬菜水果中富含膳食纤维,它可以起到抑制总胆固醇浓度升高,从而防止动脉硬化、预防心血管疾病及脑中风的功效。美国一项研究表明,每天从蔬菜和水果中摄入一定量的水溶性膳食纤维,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可下降3%-5%。基于这一认识,发达国家国民迅速调整膳食结构,少吃肉、糖、脂肪,多吃果蔬。因此,近年来,在欧美等国,心脑血管病死亡率已呈下降趋势。
第三,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中富含钾、镁、叶酸等营养物质。钾元素对血管有保护作用,还能起到降低血压的作用。镁元素也具有降低胆固醇、扩张血管等预防脑血管病的功效。而叶酸能将中风病人体内的高半胱氨酸转化为蛋氨酸、降低血液中半脱氨酸的浓度,从而减少患冠心病和中风的危险。此外,许多果蔬中含有寡糖,有减低血流凝集的作用,也可以防止中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