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9-18 10:52 来源:网友分享
治疗胆管结石的药物主要有以下几类:
1、患者平常无特发症状时,可运用食疗方法进行改善;
2、消化不良、胆汁分泌不足,或轻度胆管炎、胆囊炎患者,在专科医生指导下,选用消炎利胆片、胆宁片、胆康胶囊等药物治疗,促进胆汁排泄,缓解症状;
3、出现胆管并发症,如发生发热、感染等症状时,需加用抗生素,进行消炎处理。
肝内胆管结石的发病原因与胆道的细菌感染、寄生虫感染及胆汁滞留有关。此外,胆汁中的黏蛋白、酸性黏多糖、免疫球蛋白等大分子物质,炎性渗出物,脱落的上皮细胞、细菌、寄生虫、胆汁中的金属离子等,均参与结石的形成。
肝内胆管结石病根据病程及病理的不同,其临床表现可以是多方面的,从早期的无明显临床症状的局限于肝内胆管某段肝管内的结石,至后期遍及肝内外胆管系统甚至并发胆汁性肝硬化、肝萎缩、肝脓肿等的晚期病例,故临床表现十分复杂
胆管结石的患者虽然发病率很高,但是对于胆管结石的患者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想要给予患者一定的护理和治疗。首先我们应该知道胆管结石的患者都有什么样的护理诊断,然后对应一定的护理诊断给予患者一定的护理措施。
疼痛:与结石导致胆总管梗阻平滑肌痉挛、手术对组织的损伤等有关。体温过高:与感染扩散、胆道压力过高细菌和毒素入血等有关。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胆盐沉积导致瘙痒,搔抓皮肤有关。
手术前与急性胆囊炎手术前护理相同。手术后除腹部外科一般护理外,应重点注意:术后胆道出血:可表现为T型管内引出鲜血、呕血或黑便;急性肝衰竭:可表现出精神症状、低钾血症、高热及血压下降等。
保持引流通畅;观察记录引流液的颜色、性状(如浑浊、泥沙、蛔虫、沉淀)及引流量,并观察病人症状(腹痛、发热、黄疸)的改善情况;拔管:T型管一般手术后14日拔除。拔管前试夹管1~2日,如无饱胀、腹痛、发热、黄疸等,行T型管造影,证实胆道通畅,再引流1~2日可拔管,如造影发现胆道内仍有病变,T型管可暂不拔出,让病人带管出院。
胆结石是胆管树内(包括胆囊)形成的凝结物,是临床最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发作性腹痛、急性炎症,如果结石进入胆总管后可出现下列并发症:黄疸、胆管炎和胰腺炎等;但大部分患者可无任何症状。
多喝水,多运动,喝水能预防所有的结石,而运动则有助于排石。保持精神愉快,科学安排作息时间,做到劳逸结合与动静结合,避免长时间的伏案静坐。
合理的饮食习惯,调整饮食,避免高热能、高糖分、高胆固醇的饮食,充分供应必需的脂肪酸,维生素C和蛋白质食物,限制脂肪,合理安排餐次,防止热能入超和发胖的现象。
积极防治胆囊炎、糖尿病、肾炎等疾病和寄生虫感染,合理使用激素和降脂的药物,尽量避免诱发因素。
饮食要有规律,一日三餐要按时吃,尤其是早餐,吃好早餐对肝内胆管结石患者极其重要,人体内肝脏主管分泌胆汁,分泌的胆汁存储于胆囊内,而胆汁的功能主要是消化油形食物,如果不吃早餐,则晚上分泌的胆汁利用不上,存留于胆囊内即引起胆汁排泄不畅,即可刺激肝内胆管内形成结石,或者使原来的结石增大、增多,所以早餐最好吃些含植物油的食品。
1.喜静少动。许多女性尤其是中年女性,往往呆在家里的时间多,运动和体力劳动少,天长日久其胆囊肌的收缩力必然下降,胆汁排空延迟,容易造成胆汁淤积,胆固醇结晶析出,为形成胆结石创造了条件。
2.体质肥胖。许多女性平时爱吃高脂肪、高糖类、高胆固醇的饮品或零食,这一嗜好的直接成果就是身体发福,而肥胖是患胆结石的重要基础。
3.不吃早餐。现代女性中不吃早餐的恐怕要比吃早餐的多,而长期不吃早餐会使胆汁浓度增加,有利于细菌繁殖,容易促进胆结石的形成。如果坚持吃早餐,可促进部分胆汁流出,降低一夜所贮存胆汁的黏稠度,降低患胆结石的危险。
4.多次妊娠。女性在妊娠期间胆道功能容易出现紊乱,造成平滑肌收缩乏力,使胆囊内胆汁潴留,加之妊娠期血中胆固醇相对增高,容易发生沉淀,形成胆结石的机会则大大增加,而多产妇女发病率则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