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结石的症状有哪些 胆囊结石怎么治

2018-09-20 09:24 来源:网友分享

一、胆囊结石的疾病症状

  大多数患者无症状,仅在体检时发现,称为静止性胆囊结石。部分患者的胆囊结石的典型症状为胆绞痛,表现为急性或慢性胆囊炎。主要临床表现如下:

  1.胆绞痛

  病人常在饱餐、进食油腻食物后或睡眠中体位改变时,由于胆囊收缩或结石移位加上迷走神经兴奋,结石嵌顿在胆囊壶腹部或颈部,胆囊排空受阻,胆囊内压力升高,胆囊强力收缩而引起绞痛。疼痛位于右上腹或上腹部,呈阵发性,或者持续疼痛阵发性加剧,可向右肩胛部和背部放射,可伴恶心、呕吐。部分病人因痛剧而不能准确说出疼痛部位。首次胆绞痛出现后,约70%的病人一年内会复发。

  2.右上腹隐痛

  多数病人仅在进食过量、吃高脂食物、工作紧张或休息不好时感到上腹部或右上腹隐痛,或者有饱胀不适、嗳气、呃逆等,易被误诊为“胃病”。

  3.胆囊高积液

  胆囊结石长期嵌顿或阻塞胆囊管但未合并感染时,胆囊黏膜吸收胆汁中的胆色素。分泌黏液性物质,形成胆囊积液。积液呈透明无色,又称为白胆汁。

  4.其他

  (1)部分引起黄疸,较轻;

  (2)小结石可通过胆囊管进入胆总管内成为胆总管结石;

  (3)胆总管的结石通过Oddi括约肌嵌顿于壶腹部导致胰腺炎,称为胆源性胰腺炎;

  (4)因结石压迫引起胆囊炎症并慢性穿孔,可造成胆囊十二指肠瘘或胆囊结肠瘘,大的结石通过瘘管进入肠道引起肠梗阻称为胆石性肠梗阻;

  (5)结石及长期的炎症刺激可诱发胆囊癌。

二、胆囊结石的成因

  胆囊结石形成原因非常复杂,胆固醇结石和胆色素结石的成因又截然不同。

  1.胆固醇结石

  均在胆囊内形成。目前认为胆固醇结石的形成必须具备:

  ①胆汁中胆固醇过饱和:胆汁中胆固醇浓度明显增高,胆汁酸盐和卵磷脂含量相对减少。不足以转运胆汁中的胆固醇,此种胆汁为胆固醇过饱和胆汁,即成石胆汁(lithogenic bile)。

  ②胆注中胆固醇的成核过程是常:指胆汁中的小泡聚集融合形成大泡,使溶解状态的胆固醇析出胆固醇单水结晶(cholesterol monohydrate crystal),是胆固醇结石形成的最初阶段。在此过程中,成石胆汁中的某些成核因子(糖蛋白、粘蛋白和Ca2+等)有明显的促成核作用,缩短了成核时间。粘糖蛋白还可将胆固醇结晶网结在一起促进结石增长。

  ③胆囊功能异常:胆囊结石只在胆囊内发生,胆囊切除后胆固醇结石就不再复发了,说明胆囊在胆固醇结石形成中的重要性。研究表明胆固醇结石病人的胆囊对水和电解质的吸收功能增加,使胆汁浓缩;成石胆汁刺激导致胆囊粘膜分泌粘糖蛋白增加,在成核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胆囊收缩运动减弱,其结果是使胆汁滞留于胆囊内,形成沉淀物,提供胆固醇结晶聚集和生长所必要的时间和场所。

  胆囊结石 胆固醇结石在女性中多见,雌激素可促进胆汁中胆固醇过饱和,与胆固醇结石成石有关。在美国西南部Pima印第安人中,约80%的30岁左右的女性患有胆石症,说明胆结石的成因也与遗传因素有关。

  2.胆色素结石

  绝大多数属于胆色素混合性结石,其主要成分为胆红素钙。主要发生在肝内、外胆管内。胆道感染和胆汁淤滞是胆色素结石形成的主要因素,正常胆汁中的胆红素约80%为葡萄糖醛酸胆红素,称为结合型胆红素。感染胆汁中的细菌,包括需氧菌和厌氧菌,能产生β-葡萄糖醛酸酶(β-G)和磷脂酶A1,前者使结合性胆红素水解为非结合性胆红素,它与Ca2+结合生成胆红素钙沉淀;后者使磷脂水解,释放出游离脂肪酸,包括棕榈酸(又称软脂酸、十六烷酸)和硬脂酸(十八烷酸),与Ca2+结合生成棕榈酸钙和硬脂酸钙,两者也是胆色素混合性结石的重要成分。胆道感染还使胆道粘膜分泌大量糖蛋白,作为基质将上述各种沉淀物凝聚在一起形成胆结石。应该强调,胆道蛔虫症是胆道感染的重要原因,蛔虫残体又可作为胆结石核心,在胆色素结石形成中起重要作用。

三、胆囊结石的鉴别诊断

  胆囊结石的诊断主要依靠病史和超声检查,通常容易确诊。但由于其症状的不典型性,往往难以与其他上腹部疾病鉴别。胆囊结石需要与以下疾病鉴别:

  1)急性或慢性胃炎

  可以表现为由轻到重的各种不典型上腹部不适或疼痛的症状。很多胆囊结石引起的疼痛部位不再右上腹,而在上腹部正中部位,因此很容易被误诊为胃炎。

  2)消化性溃疡

  如果有消化性溃疡的病史,上腹痛与饮食规律性有关。胆囊结石及慢性胆囊炎多发生在餐后疼痛或腹胀,尤其在油腻饮食后出现。

  3)慢性肝炎

  当肝炎导致肝功能异常时,可以有右上腹隐痛不适、食欲不振等临床表现。可以通常超声诊断和肝功化验来区分。

  4)脂肪肝

  目前有相当比例的胆囊结石患者合并脂肪肝,右上腹部不适的症状难以区分来自有结石的胆囊还是有肝损害的脂肪肝,需要专科医生帮助鉴别。

四、胆囊结石的医治

  1.首选腹腔镜胆囊切除治疗

  比经典的开腹胆囊切除损伤小,疗效确切。无症状的胆囊结石一般不需积极手术治疗,可观察和随诊,但下列情况应考虑行手术治疗:

  (1)结石直径≥3cm;

  (2)合并需要开腹的手术;

  (3)伴有胆囊息肉>1cm;

  (4)胆囊壁增厚;

  (5)胆囊壁钙化或瓷性胆囊;

  (6)儿童胆囊结石;

  (7)合并糖尿病;

  (8)有心肺功能障碍;

  (9)边远或交通不发达地区、野外工作人员;

  (10)发现胆囊结石10年以上。

  2.行胆囊切除时,有下列情况应行胆总管探查术

  (1)术前病史、临床表现或影像检查证实或高度怀疑胆总管有梗阻,包括有梗阻性黄疸,胆总管结石,反复发作胆绞痛、胆管炎、胰腺炎。

  (2)术中证实胆总管有病变,如术中胆道造影证实或扪及胆总管内有结石、蛔虫、肿块,胆总管扩张直径超过1cm,胆管壁明显增厚,发现胰腺炎或胰头肿物。胆管穿刺抽出脓性、血性胆汁或泥沙样胆色素颗粒。

  (3)胆囊结石小,有可能通过胆囊管进入胆总管。为避免盲目的胆道探查和不必要的并发症,术中可行胆道造影或胆道镜检查。胆总管探查后一般需作T管引流,有一定的并发症。

部分文章源于网友分享,本站尊重原创,如有侵权,本站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内科疾病热点 实时聚焦 行业新闻 热点推荐
快问号
  • 宝宝护士权威的孕育资讯,帮助家长呵护宝宝健康
  • 医说健康为您讲解人们最关心的健康养生话题,让您轻松掌握健康养生小常识。
  • 葩姐减肥肥肉三层非一日之功,葩姐教你用正确的方法迈出减肥第一步!
  • 揭秘君谣言似妖,小倩姥姥。辟谣除妖,不在山高
  • 漫说健康用漫画阐述健康,让医学也能性感起来!
曝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