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9-27 08:42 来源:网友分享
黄疸过高一定要住院吗?一般经皮测得数据要小于10以下(因仪器的不同,其数值略有不同);要是抽血测血中胆红素的值,一般正常值为小于205umol/l(12mg/dl)。30天正常婴儿总胆红素正常值1.7~17.1umol/l(0.1~1.0mg/dl)。直接胆红素0~6.8umol/l(0~0.4mg/dl)。间接胆红素1.7~10.2umol/l(0.1~0.6mg/dl)。 验血才能得出真实的胆红素水平。因为经皮测胆红素会受孩子肤色、脂肪厚薄的影响,一般经皮测胆红素是用于动态观察黄疸的变化或粗略估计黄疸程度,它测的是总胆红素的值。 建议抽血检查肝功能比较准确些,如果胆红素超标较多,建议住院蓝光疗法,必要时换血疗法,帮助黄疸快速消退,药物可用茵栀黄口服液。定期检查肝功能。
黄疸是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表现,即血中胆红素浓度升高使巩膜、皮肤、黏膜以及其他组织和体液发生黄染的现象。它是肝内外各种疾病所引起的胆红素代谢障碍的综合性病理过程。是临床常见的一个重要症状和体征,可由多种疾病所致,主要见于肝胆系疾病,亦可见某些急性传染病、代谢病、血液病、先天性疾病等。正常血清总胆红素浓度为1.7-17.1μmol/L,其中结合胆红素低于6.8μmol/L。当血清总胆红素在17.1-34.2μmol/L,而肉眼看不出黄疸时,称隐性黄疸或亚临床黄疸;当血清总胆红素浓度超过34.2μmol/L时,临床上即可发现黄疸,也称为显性黄疸。
(一)症状与体征
1、发热:黄疸伴发热多见于急性胆管炎,同时还伴有畏寒。肝脓肿、败血症、钩端螺旋体病均有中等度发热,甚至高热;急性病毒性肝炎或急性溶血时常先有发热,而后才出现黄疸。
2、腹痛:黄疸伴上腹部剧烈绞痛或疼痛者,多见于胆道结石、胆道蛔虫症或肝脓肿、原发性肝癌等。病毒性肝炎者多表现为右上腹持续性胀痛与钝痛;肝脓肿或肝癌也可表现为上腹部或右上腹的隐痛或胀痛。
3、皮肤瘙痒:黄疸伴皮肤瘙痒者多见于肝内、外胆管梗阻(胆汁淤积)性黄疸,如胆总管结石、癌肿或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妊娠复发性黄疸等。部分肝细胞性黄疸者也可伴有皮肤瘙痒,而溶血性黄疸常无皮肤瘙痒。
4、尿、粪便的颜色:梗阻性黄疸时尿色深如浓茶,而粪便颜色可变淡,胆道完全阻塞时粪便似陶土色。溶血性黄疸者尿如酱油色,粪便颜色也加深;而肝细胞性黄疸时,尿色轻度加深,粪便色泽呈浅黄色。
5、食欲减退、上腹饱胀、恶心与呕吐:病毒性肝炎者在黄疸出现前常伴有食欲减退、恶心、呕吐、上腹饱胀等消化不良症状,多数患者同时厌油腻食物。长期厌油腻食物或者进食油腻食物后诱发右上腹疼痛或绞痛发作者,多为慢性胆囊病变;老年黄疸患者伴食欲减退等消化不良症状时应考虑系癌肿所致,且常伴有体重呈进行性减轻,甚至发生高度营养不良的表现。
6、消化道出血:黄疸伴有消化道出血时,多见于肝硬化、肝癌、胆总管癌、壶腹癌或重症肝炎等。
7、巩膜及皮肤黄疸的色泽:根据黄疸的色泽可初步判断黄疸的病因或种类。巩膜皮肤黄疸呈柠檬色多提示为溶血性黄疸;呈浅黄色或金黄色时多提示为肝细胞性黄疸;呈暗黄色或黄绿色时多提示为梗阻性黄疸(梗阻时间愈长,黄疸呈黄绿色愈明显)。
8、皮肤其他异常:如面部及暴露部位皮肤有色素沉着,同时有肝掌、蜘蛛痣或颈胸部皮肤毛细血管扩张、腹壁静脉显露曲张等表现时,多提示为活动性肝炎、肝硬化或原发性肝癌。如皮肤有瘙痒抓痕、色素沉着及眼睑黄疸等表现时,多提示为梗阻性黄疸。溶血性黄疸患者一般皮肤色泽较苍白。
(一)一般护理
1、无论何种原因所致黄疸,患者均需休息。消除病人不安情绪,不断给予安慰、疏导。向病人解释有关黄疸的知识及注意事项,鼓励病人树立信心,度过黄疸期。
2、饮食宜给予易消化、富含维生素、低脂肪的食物,蛋白供应应视肝功能情况而定。伴有腹水者应限制钠盐和水的摄入。黄疸患者应戒烟戒酒。
3、观察皮肤黄染的色泽、深浅、持续时间、是否进行性加重。注意尿液粪便的颜色。
4、对疑有病毒性肝炎所致黄疸者,应及早隔离,其生活用品、注射器等均应妥善处理,防止交叉感染。
5、对皮肤瘙痒者应注意皮肤清洁,每天用温水洗浴或擦浴,局部可擦用炉甘石洗剂等止痒剂或按医嘱口服抗胆胺类止痒药物。剪短指甲,以免搔破皮肤。
(二)新生儿黄疸护理
1、观察皮肤、巩膜黄疸出现时间及程度,监测血清胆红素浓度。
2、观察有无尖叫样哭声、前囟隆起、惊厥、肌张力增高、角弓反张,以及胆红素指标20mg/dl,以此判断有无核黄疸的发生。
3、对症处理
(1)血清胆红素>10mg/dl时遵医嘱给予光疗。
(2)患儿并发胆红素脑病出现痉挛时,按惊厥护理常规处理。
(一)实验室检查
血尿便常规、生化、血清酶学检查等。
(二)辅助检查
1、B型超声波检查:对肝脏的大小、形态、肝内有无占位性病变、胆囊大小及胆道系有无结石及扩张、脾脏有无肿大、胰腺有无病变等有较大的帮助。
2、X线检查:腹部平片可发现胆道结石、胰腺钙化。胆道造影可发现胆管结石,并可判断胆囊收缩功能及胆管有无扩张。
3、经十二指肠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可通过内镜直接观察壶腹区与乳头部有无病变,可经造影区别肝外或肝内胆管阻塞的部位。也可了解胰腺有无病变。
4、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PTC):能清楚地显示整个胆道系统,可区分肝外胆管阻塞与肝内胆汁淤积性黄疸,并对胆管阻塞的部位、程度及范围有所了解。
5、上腹部CT扫描:对显示肝、胆、胰等病变及鉴别引起黄疸的疾病较有帮助。
6、磁共振成像(MRI):对肝脏的良恶性肿瘤的鉴别优于CT,诊断胆管扩张不比CT优越,但诊断胆石相当敏感。
7、放射性核素检查:对鉴别肝外阻塞性黄疸与肝细胞性黄疸有一定的帮助。
8、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是利用水成像原理进行的一种非介入性胰胆管成像技术。因胆管系统内的胆汁属于相对静止的液体,因此MRCP可清晰显示胆管系统的形态结构。是一种无创性胆管显像技术,对各种原因引起的梗阻性黄疸胆道扩张情况可以作出比较客观的诊断。它操作简单、安全、无创、不必使用造影剂、不需要进行术前准备,特别适用于B超或CT有阳性发现,但又不能明确诊断的一般情况较差的患者。
9、肝穿刺活检及腹腔镜检查:对疑难黄疸病例的诊断有重要的帮助,但肝穿刺活检用于胆汁淤积性黄疸时可发生胆汁外溢造成腹膜炎,伴肝功能不良者亦可因凝血机制障碍而致内出血,故应慎重考虑指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