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0-04 08:11 来源:网友分享
胆囊癌比较明显的b超能检测出来,且b超是检查胆囊癌的首选方法。
1.肝功能试验 血清胆红素升高,早期以直接胆红素为主,晚期间接胆红素亦升高。血清转氨酶升高(主要为ALT),与黄疸不成比例,在黄疸明显时,ALT仅轻度升高。碱性磷酸酶(ALP)乳酸脱氢酶(LDH),γ-谷氨酰转移酶(GGT)及5’-核苷酸酶(5’-NT),显著升高。
2.肿瘤标志物 血清或胆汁中癌胚抗原(CEA)及血清CA19-9和CA50测定值在胆囊癌中可升高,亦有助于诊断。有报道胆囊癌组CA19-9为153U/ml,胆石组为67U/ml(P<0.0001),可作为鉴别诊断参考依据。
3.癌基因及癌基因产物检测:癌基因ras和c-erbB-2在胆囊癌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0%和50%。部分胆囊腺瘤可见ras弱阳性表达,而C-erbB-2阳性反应仅限于癌细胞。而癌旁黏膜及胆囊腺瘤未见阳性表达;P53在胆囊癌中阳性表达率为50%~65.5%,P53蛋白表达常伴有胆囊癌高增殖状态。bcl-2基因产物在胆囊癌中表达率为54%,故多基因表达的同步检测对胆囊癌早期诊断,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此外,NDPK/nm23在胆囊癌中表达明显高于良性组织(P<0.05),且与癌组织局部浸润及淋巴转移密切相关(P<0.05),对鉴别诊断及预后估计也有一定价值。
4.细胞凋亡 胆囊癌中细胞凋亡率达40%,分化差的胆囊癌中细胞凋亡率高于高分化胆囊癌,表明细胞凋亡在胆囊癌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并可作为胆囊癌预后指标。
(一)胆囊结石
胆囊结石与胆囊癌关系密切,是最常见的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得出胆囊结石患者的胆囊癌发生率比无结石者高7倍。国内研究显示百分之二十到八十点六的胆囊癌患者合并有胆囊结石,国外报道则高达百分之五十三至百分之百。
(二)胆囊炎
胆囊炎促发癌变多是经过胆囊黏膜的逐级增生而发生的,有研究表明在苍鼠胆囊中植入胆固醇丸剂诱发胆囊的炎性状态,百分之六十八的苍鼠发生胆囊腺癌。
(三)胆囊良性肿瘤
胆囊良性肿瘤可分为上皮肿瘤、间质瘤和假性瘤。其中,胆囊腺瘤和腺肌增生症与胆囊癌的关系最为密切,是较为公认的胆囊癌癌前病变。
(四)胆囊造痿、先天性胆管扩张、胰胆管合流异常。
均与胆囊癌发生有密切关系。研究表明,胰胆管合流异常者,胆囊癌的发生率关百分之二十五,正常汇合者,胆囊癌发生率为百分之一点九。
(五)其他
有报道肠道的慢性炎症性疾病、胆囊慢性伤寒杆菌感染、Mirizzi综合征等与胆囊癌的发生相关。
胆囊癌是指发生于胆囊的恶性肿瘤,占肝外胆道肿瘤的百分之二十五,占全部胆道疾病的百分之零点四至三点八,好发于50岁以上的女性,男女患病比例为1:3~4。目前医学尚未攻克胆囊癌这个难题,因此尚不能将其治愈。但这并不是说,患了胆囊癌就等于死亡,因为患病早期经过积极治疗也不乏长期生存的可能。
胆囊癌早期能治愈吗?一般来说,对于癌肿体积小、尚未发生扩散转移的早期胆囊癌,最为有效的治疗手段就是外科手术彻底切除癌灶,经手术切除后有超过六成的胆囊癌患者可获得5年生存率,对于部分术后辅助放、化疗或中医药治疗的患者,有效预防了胆囊癌的复发和转移,可获得更长的生存率。
早期胆囊癌患者的预后不仅与治疗方式有关,同时与患者机体的整体状况及身体机能也有密切的关系。全身一般状况好,没有其他的基础疾病,身体机能好,免疫力强,才能抵抗癌肿的发展,耐受各种药物治疗。因此,胆囊癌患者在积极治疗的同时还要加强饮食营养,多吃新鲜蔬菜、鸡蛋、清蒸鱼,忌食煎、炸、高脂肪食品,不宜食用红枣、桂圆、白木耳等易致腹胀的补品,必要的情况下也可以服用一些具有补脾益肾作用的中药,来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
1、右上腹疼痛此症状占84%,由于胆囊癌多与胆囊结石炎症,并存故疼痛性质与结石性胆囊炎相似,开始为右上腹不适继之出现持续性隐痛或钝痛有时伴阵发性剧痛并向右肩放射。
2、消化道症状绝大多数(90%)出现消化不良厌、油腻、嗳气胃纳减少,这是由于胆囊更新换代功能不能对脂肪物质进行消化所致。
3、黄疸黄疸往往在病程晚期出现占36.5%,多由于癌组织侵犯胆管引起恶性梗阻所致,同时伴有消瘦乏力,甚至出现恶病质皮肤粘膜黄染伴难以治疗的皮肤瘙痒。
4、发热25.9%的病人出现发热。
5、右上腹肿块病变发展到晚期右上腹或上腹部出现肿块占54.5%。一是肿瘤迅速增长阻塞胆管使胆囊肿大;二是侵犯十二指肠引起的梗阻,并同时出现梗阻症状;另外侵及肝胃胰等也可出现相应部位包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