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1-10 07:58 来源:网友分享
宝宝发烧是让父母揪心的事情,晚上发烧的时,还会频繁出现抽搐,严重的可能会导致神经抽筋和癫痫的发作,所以发烧抽搐和打颤的这几种现象,有的是混合在一起的,有的可能和癫痫疾病有关,在平时我们一定要判断清楚。
抽搐:全身肌肉抖动(瞬间)。
打颤:全身(包括牙齿、头发)抖动(长时间)。
发高烧引起的抽搐亦有一定的遗传性,约10%患此症的孩子的父母年幼时亦有类似记录。很多家长担心此类抽搐会演变成癫痫,事实上,除非患者家族有癫痫的病例,否则发展成癫痫的机会并不高。
高烧引起的抽搐,一般在小孩子因上呼吸道受到感染或患中耳炎而发热时出现。抽搐一般在患者发高烧那天内发生(如果在发烧后几天或退热后才出现的,可能别有原因)。患者失去知觉四肢或全身抽搐,病状如大发作性的癫痫,同样的情形甚至一天发生数次。
高热引起的抽搐,一般并无大碍,亦不会影响孩子的智力,不过,假如抽搐是局部性,即表示脑部局部有总是属癫痫或其他疾病的可能性便相对提高。为找出致病的原因,医生可能会抽取孩子的脑脊髓检验。如果孩子患上脑膜炎,也可及早察觉治疗保护孩子脑部,免受损害。
孩子发抽搐的时候,不少父母都担心高热会令孩子脑部受损。然而,高热损害脑部的情况实际上非常罕见。婴儿发烧,103F、104F已算高热,但并不足以损害脑部;即使体温高达105F,机会亦不大。其实,孩子生病时对脑部构成威胁的,是侵入脑部的病毒而非高热,故父母大可放心。
致热源性发热致热源包括外源性和内源性两大类。
(1)外源性致热源(exogenouspyrogen):外源性致热源的种类甚多,包括:①各种微生物病原体及其产物,如细菌、病毒、真菌及支原体等;②炎性渗出物及无菌性坏死组织;③抗原抗体复合物;④某些类固醇物质,特别是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代谢产物原胆烷醇酮(etiocholanolone);⑤多糖体成分及多核苷酸、淋巴细胞激活因子等。外源性致热源多为大分子物质,特别是细菌内毒素分子量非常大,不能通过血脑屏障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而是通过激活血液中的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单核一吞噬细胞系统,使其产生并释放内源性致热源,通过下述机制引起发热。
(2)内源性致热源(endogenouspyrogen):又称白细胞致热源(1eukocyticpyrogrn),如白介素(IL一1)、肿瘤坏死因子(TNF)和干扰素等。通过血一脑脊液屏障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的体温调定点(setpoint),使调定点(温阈)上升,体温调节中枢必须对体温加以重新调节发出冲动,并通过垂体内分泌因素使代谢增加或通过运动神经使骨骼肌阵缩(临床表现为寒战),使产热增多;另一方面可通过交感神经使皮肤血管及竖毛肌收缩,停止排汗,散热减少。这一综合调节作用使产热大于散热,体温升高引起发热。
幼儿一旦于家中出现高热抽搐的情况,家长可以进行以下处理措施:
1、如果痉挛发作的时间超过4分钟,应立刻上医院就诊;如不到4分钟,则可以等孩子感觉舒服些并稍稍休息后再上医院。
2、平躺侧卧不掰嘴:宝宝痉挛时,让他平躺在床上,让孩子侧卧,使他能呼吸顺畅,并且防止唾液或呕吐物堵塞气管。不要试图把孩子的嘴掰开,因发烧或其它一些原因而出现痉挛的孩子并没有咬破自己舌头的危险。
3、保持室内温度适宜:维持房间温度于25~27℃之间,可将幼儿置于冷气房中或以电扇绕转着吹,使体温慢慢地下降,如此幼儿也会感觉舒适些。但如果其四肢冰凉又猛打寒颤,则表示需要温热,所以要外加毛毯覆盖。
4、脱衣服:如果宝宝四肢及手脚温热且全身出汗,表示需要散热,可以少穿点衣物。
5、擦温水:在宝宝惊厥缓解期间,要注意采取降温的措施。将宝宝身上衣物解开,用温水毛巾全身上下搓揉,如此可使宝宝皮肤的血管扩张将体气散出,另外水气由体表蒸发时,也会吸收体热。
6、多喝水:以助发汗,并防脱水。水有调节温度的功能,可使体温下降及补充宝宝体内的失水。
在孩子出现发热抽搐前,家长可以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可以避免或者减少高热惊厥的发生。
及时控制普通发热
控制发热:把体温控制在38℃以内。体温38度内可以首选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头部冰敷,也可以使用药物降温。而体温大于38度可以使用药物降温或送院治疗。
保持安静:减少一切不必要的刺激,家长不要搂抱或晃动患儿。
饮食:如能进食,要及时哺喂母乳;较大儿童可给予流食,并鼓励多饮水,予清淡饮食,补充营养。
其他:处于嗜睡状态者,要注意变换患者体位,经常按摩背部、臀部,促进血液循环。专人看护,防止患儿坠床或碰伤。
高热惊厥如何预防
1、由于高热惊厥常见于体质较差的小儿,因而平日要加强体质锻炼,增强肌体免疫力;
2、发热孩子应该要视乎其是否寒战而判断穿衣情况。发热出汗应该要脱衣散温,寒战应该要及时穿衣保暖。
3、常备退热药,观察测量体温,一旦达38℃即口服退热药物,以防高热引起抽搐。
4、密切观察病情,防止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