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祭扫高峰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清明祭?

2016-03-29 09:52 来源:网友分享

这两天是清明节前的最后一个周末,各地迎来祭扫高峰,据《新京报》、《武汉晨报》、《沈阳晚报》报道,北京52万人、武汉51万人、沈阳30万人去祭拜亲人。

对中国人来说,清明不仅是法定传统节日,更是慎终追远、祭奠先人的大日子。每到清明,人来车往。尽管“绿色清明”、“低碳清明”的呼声不断,但墓地上还是硝烟弥漫、香灰四溢。烟花爆竹没少,纸扎的别墅、彩电、汽车、苹果手机等也成了“标配”。购物网站今年还推出了不少祭祀用品新套装,甚至有包含飞机、游艇的交通“大礼包”,从名称到物品都很“霸气”。

清明扫墓,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自古以来,焚香燃烛,点炮烧纸,确实也是源远流长的传统习俗。古人云,“处处青山烟火起,焚香祭拜悼先人。”不过,时过境迁,习俗似乎也要因时而变。

一是眼下雾霾蔽日,大气重污染隔三岔五卷土重来,城市有限购小汽车的、有开出“第一张雾霾罚单”的……这个时候,清明节恐怕也不该火上浇油,不能成为PM2.5爆表的加速器;二是年年清明都是火灾高发期。3月31日上午,国家森林防火指挥部还专门召开了清明节期间森林防火视频调度会议。因烧香上坟而弄得火光冲天,于人于己都是麻烦。

此外,数年前就有来自中消协的统计称:我国每年在清明节期间用于祭祀焚烧的纸张达千吨以上。清明节当天,全国“白色浪费”高达100多亿元。

文明祭祀、过一个“清明”的清明节,应该成为一种现代生活时尚,更应该成为一种现代公民义务。

就像韩国申遗的泡菜,不能说加了现代调料就不是韩国料理一样,传扬节日文化,并不是要亦步亦趋地因袭先人的习俗,而是在继承内涵的基础上,通过形式或载体的变革,让习俗更贴近现代生活。清明扫墓,怀念英烈,祭祀先祖,这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而祭祀或缅怀的形式,却可以在这个信息时代得以新的发展。近年来兴起的网上祭祀、音乐祭祀、鲜花祭祀、江上祭祀等,一样可以寄托哀思,表达感念。绢花气球、“时空信箱”、二维码扫墓……心若在,形式又何必固步自封呢?

清明是个清洁明净、身心肃穆的日子。《汉书严延年传》载,严氏即使离京千里也要在清明“还归东海扫墓地”。可是,祭扫又是为了什么?除了不忘先人、强化亲族意识,更重要的,还是利于今人,让自己身心清明,在仪式与程式中净化身心,沉淀繁杂,回归人性的本真。知礼而明义,沿袭好家风,不忘好传统,以清亮、淡泊之心,观照万丈红尘。

还有一点是肯定的,再隆重热烈的祭祀,也抵不上生前的敬老孝亲。尤其是在城乡二元化的今天,2.5亿“候鸟”纷飞,“空心村”与留守老人,成了中国城镇化道路上的一道道硬伤。善待身边老人、关爱家人至亲,切莫让“子欲孝而亲不在”的悲剧,成为清明铺陈的“亲情秀”——这是比风光的祭祀更动人的事情。

部分文章源于网友分享,本站尊重原创,如有侵权,本站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社会万象 实时聚焦 行业新闻 热点推荐
快问号
  • 宝宝护士权威的孕育资讯,帮助家长呵护宝宝健康
  • 医说健康为您讲解人们最关心的健康养生话题,让您轻松掌握健康养生小常识。
  • 葩姐减肥肥肉三层非一日之功,葩姐教你用正确的方法迈出减肥第一步!
  • 揭秘君谣言似妖,小倩姥姥。辟谣除妖,不在山高
  • 漫说健康用漫画阐述健康,让医学也能性感起来!
曝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