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8-04 11:54 来源:网友分享
我国糖尿病患者的控制达标率仅为26%,究其原因,大部分患者很难贯彻医生的饮食、运动和治疗方案,缺乏和医生沟通。糖尿病管理的APP手机软件似乎起到很好的监督作用。记者从大会上获悉,我国针对糖尿病开发的监测软件已有100多款,通过手机软件,患者可以记录好饮食摄入、血糖波动以及药物治疗等各种信息,APP也会适时给出提醒。东南大学医学院副院长、著名内分泌科专家孙子林教授半个月前就下载了一款APP,目前已推荐50多位“老病患”使用,这些患者以外地居多,患者可以定期上传血糖数据,孙教授则在软件上给出指导。
不过孙子林也坦言,互联网医疗给病患和医生带来了不少利好,对病患的“自我管理”也起到较好监督,但在临床中发现,不少病患过度依赖这些软件的监控也出现了意想不到的麻烦,“各类移动软件品质参差不齐,有的是没有任何医学背景或任何医学专家参与的自主式开发,科学性、可靠性都没法把握。”孙子林说,进行血糖监测,环境温度不一样、滴入试纸中的血液量不一样,结果也完全不一样,“患者在利用各类软件‘自我管理’时,也应定期到医院寻找医生的帮助,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血糖监测。”
此外,注射胰岛素患者的血糖达标率实际并不高。出现这种状况,其实错不在胰岛素。首先一个原因是中国糖尿病患者不愿意过早打胰岛素,拖到病情无法再拖才愿意打针,因此注射胰岛素的患者普遍病情都很重,这是不利于控制血糖的客观因素。其次,有人觉得胰岛素“是药三分毒”,所以尽量减少用量。打完胰岛素之后也不去监测血糖,不知道血糖控制得如何,更谈不上调整用量了。再次,不少患者还认为打了胰岛素就可以了,啥都能吃了,饮食不控制,运动也不运动了,这也是不对的。
注射技术不规范,也是造成血糖达标率低的重要原因之一。中大医院也曾做过一项400个样本的调查,这400个注射胰岛素的患者,有53.1%出现了皮下脂肪增生的问题。一些患者会考虑到成本问题,所以针头并非一次性使用,一位外地患者甚至一个针头打了230次都没有换过;增生处痛感较低,注射更容易被接受,这都使皮下脂肪增生就进入了恶性循环。在皮下脂肪增生后产生硬结,该部位的胰岛素吸收会下降,吸收的时间也过长,进而会导致血糖控制的不稳定,给治疗带来更大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