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性关节炎肾损害是患者不可多见的病例 真的和肾脏有关系吗

2016-12-19 16:07 来源:网友分享

一、类风湿性关节炎肾损害的临床表现

  1.膜性肾病
  患者可表现为肾病综合征,但许多RA患者都呈非肾病综合征范围的蛋白尿,停药后几乎所有患者蛋白尿均可获得缓解,但在最初的1~12个月内,蛋白排除可能仍将持续增高,蛋白尿消失所需时间平均为9~12个月。
  2.继发性淀粉样变
  有些患者的淀粉样沉积限于肾血管,导致血尿,伴或不伴少量蛋白尿。
  3.局灶性肾小球肾炎
  一般表现为血尿伴或不伴轻度蛋白尿。
  4.类风湿血管炎
  多发生在侵蚀性关节炎及有显著结节形成的患者中,类风湿因子的滴度通常显著升高,常伴低补体血症。最显著的累及部位为皮肤和周围神经,肾脏病变亦可发生,肾活检显示为坏死性肾小球肾炎不伴免疫复合物沉积。
  5.镇痛药引起的肾病
  在用阿司匹林和非那西丁治疗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经常会发生慢性间质性肾炎伴肾乳头坏死。
  6.肾小球基底膜变薄
  类风湿关节炎伴无症状性血尿的患者中发现其基底膜变薄,但变薄程度不如薄基底膜肾病那么显著。

二、类风湿性关节炎肾损害的检查

  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中可见多种不同的肾损害,既可以是疾病本身所引起,也可以是由治疗疾病的药物所引起。最常见的病变为膜性肾病、继发性淀粉样变、局灶性系膜增生性肾炎、类风湿血管炎及镇痛药所引起的肾病。
  1.实验室检查
  (1)尿常规检查有不同程度的蛋白尿或血尿。
  (2)肾功能检查正常或不同程度异常;慢性间质性肾炎以尿浓缩功能障碍为主。
  (3)血沉血沉快,类风湿因子阳性,少数患者血清补体C3下降。
  (4)肾活检可确定病变性质和程度。
  2.血液检查
  (1)血清类风湿因子(RF)有IgG、IgM、IgA3种RF。目前所用的乳胶凝集法,检测的是IgMRF,活动期50%~80%阳性,缓解期阳性率低。
  (2)活动期C反应蛋白阳性血沉增快。
  (3)血清ANCA部分RV患者可有P-ANCA阳性,靶抗原为MPO或其他抗原。
  (4)关节液检查细胞数2000~75000/mm以中性粒细胞为主,黏度低。

三、类风湿性关节炎肾损害的诊断和治疗

  诊断
  对出现肾脏损害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仔细询问病史,如是否曾经应用金制剂或青霉胺以及肾脏起病的时间,对明确肾脏损害原因有所帮助。仔细的尿液分析也是区分不同类型肾脏损害的重要手段。膜性肾病及继发性淀粉样变为非炎症性病变,通常呈中至重度蛋白尿,而血尿和白细胞尿不显著,血肌酐相对正常,而局灶性肾小球肾炎及类风湿血管炎患者通常会出现较活跃的尿沉淀物(红细胞、白细胞及其他细胞颗粒管型)。镇痛药所引起的肾病因肾乳头坏死可有肋腹痛及慢性肾衰竭。肾小球基底膜变薄者通常表现为无症状性镜下血尿。为了明确诊断,有些患者仍需进行肾活检。
  治疗
  主要是对原发病的治疗。对合并的肾脏损害,如因治疗药物金制剂或青霉胺等所致的蛋白尿,则必须停止使用。对于淀粉样变,糖皮质激素疗效不佳,控制炎症反应可缓解症状,减轻蛋白尿。类风湿血管炎引起的严重肾脏病变,需要用激素和环磷酰胺积极治疗。对慢性肾功能不全及其他严重的肾损害,如已不可逆转,则应进行透析治疗。

四、类风湿性关节炎与肾脏有关系吗

  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与有肾脏是有关系的,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会导致炎肾,包括膜性及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间质性肾炎、局灶性肾小球硬化、增殖性肾炎、IgA肾病及淀粉样变性等。
  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除了与肾脏是有关系之外,还与很多方面有关系,会导致如下的各种影响,大家不妨多多进行了解:
  1。神经系统:感觉型周围神经病、混合型周围神经病,多发性单神经炎及嵌压性周围神经病。
  2。造血系统:患有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会不同程度的出现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疾病发病期会出现血小板升高。
  3。血管炎:可影响各类血管,以中、小动脉受累多见。可表现为指端坏疽、皮肤溃疡、外周神经病变、巩膜炎等。
  4。类风湿结节:多见于关节突起部及经常受压处,无明显压痛,不易活动。类风湿结节也可发生在内脏,心包表面、心内膜、中枢神经系统、肺组织及巩膜等。
  5。心脏:心包炎、非特异性心瓣膜炎、心肌炎。
  6。胸膜和肺:胸膜炎、肺间质纤维化、肺类风湿结节、肺动脉高压。

部分文章源于网友分享,本站尊重原创,如有侵权,本站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肝肾科内科 实时聚焦 行业新闻 热点推荐
快问号
  • 宝宝护士权威的孕育资讯,帮助家长呵护宝宝健康
  • 医说健康为您讲解人们最关心的健康养生话题,让您轻松掌握健康养生小常识。
  • 葩姐减肥肥肉三层非一日之功,葩姐教你用正确的方法迈出减肥第一步!
  • 揭秘君谣言似妖,小倩姥姥。辟谣除妖,不在山高
  • 漫说健康用漫画阐述健康,让医学也能性感起来!
曝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