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2-21 18:20 来源:网友投稿 作者: 滕翠萱
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一般发生在老年和老年前期,老年期痴呆中最常见的类型就是这种疾病。主要表现是记忆力和认知功能的衰退,病情进展到后期会逐渐丧失日常生活能力。严重的往往还有一定的并发症,即出现各种精神症状。在病理上,阿尔茨海默病主要的特征是神经炎性斑、神经元丢失及淀粉样血管病。那么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机制以及病理变化具体都有哪些呢?下面,小编就来为大家介绍一下吧!
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机制到目前还不是十分明确,一般认为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如老化、遗传和环境等因素。目前的多种学说中影响最广的是β类淀粉样蛋白级联假说。
淀粉样蛋白级联假说认为AD病理改变的中心环节是Aβ在脑内沉积,Aβ在脑内沉积会引发一系列的病理过程,而这一系列的过程又会反过来促进促进Aβ的沉积,从而形成一种级联式放大反应。Aβ是淀粉样前体蛋白经β分泌酶和γ分泌酶水解形成的一种脑内正常产物。Aβ主要有三种类型,即Aβ1~40、Aβ1~42和Aβ1~43。Aβ42/43具有神经毒性,正常情况下Aβ40最多,只有少量的Aβ42/43。但是由于一些因素的作用会导致二者比例失衡,然后导致一系列其他的反应和病变。这些病理会可促进Aβ生成增多和异常沉积,最终引发认知和行为症状。
第二种是是Tau蛋白异常磷酸化假说。tau蛋白通过与微管结合可以维持细胞骨架的稳定性。但是如果是AD患者的话,他们脑内tau蛋白会异常过度磷酸化,从而形成双股螺旋细丝,产生神经毒性。另一方面,正常的tau蛋白减少还会导致神经元死亡。
当然还有其他的因素和假说。其他的发病机制假说如遗传假说、氧化应激、微循环障碍等都和Aβ有关,但无一例外的,它们都支持着持淀粉样蛋白级联假说。
以上就是关于阿尔茨海默病的病理机制的相关介绍。阿尔茨海默病在中国的患病率很高,由于现在病因尚不完全明确,所以还是及早预防及早干预为好。
温馨提示:
要注意锻炼身体并持之以恒,并要动静结合,劳逸结合,如出游
常起病于老年或老年前期,多缓慢发病,逐渐进展,以痴呆为主要表现,起病于老年前或者,多有同病家族史、病情发展较快。阿尔茨海默病(AD),又译为阿兹海默病、老人失智症、老年痴呆症、脑退化症,是一种持续性神经功能障碍,也是失智症中最普遍的成因,症状表现为逐渐严重的认知障碍(记忆障碍、学习障碍、注意障碍、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