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表明:决定体重的并非饮食和运动 而是情绪

2017-06-01 06:32 来源:网友分享

  节食加运动,减肥其实很简单――健身教练的说法总是如出一辙,那么,何以解释欧美国家一直以来居高不下的肥胖率呢?

  答案同样很简单:真正决定体重的并非饮食和运动量,而是你的内心。一系列最新调查表明,控制情绪和应激反应的大脑区域同样主宰了我们的食欲和体型。暴食症的发作往往在早期生活经历中便已埋下了伏笔。

  “西兰花比汉堡王更健康,其实道理谁都明白。”健身教练蕾妮・斯蒂芬斯在其新作《饱食》(full-filled)中写到,“重要的是弄明白我们的脑袋到底在想什么,食物对我们来说有什么意义。”否则,任何节食计划都是徒劳无功的。

  美国国家老龄问题研究所日前发布的“体重系数(bmi)-人格特征”调查报告与斯蒂芬斯的说法可谓不谋而合。这项涉及近2000人、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大型调查表明,自觉性、自律性和组织性较差且高度神经质的人群往往无法控制自身体重,“随和度”最低的受试者最易受“慢性肥胖症”的困扰;“冲动性”最强的前200名志愿者的平均体重比后200名整整多了近11公斤!

  “从改变思维方式开始,逐步调整自身行为习惯,经过长时间的努力,便可收到显著效果。”认知行为治疗专家朱迪思・s・贝克指出,“意念瘦身”并非人们想象中的“脱胎换骨”的大手术。持之以恒才是关键,当然,对症下药也同样重要。

  譬如,生长素与瘦素可分别引发食欲及饱食感,睡眠不足将导致前者上升,后者下降。这便可以解释,为何夜猫子总是偏爱高碳水化合物或高热量食物;不仅如此,早午餐加夜宵的饮食习惯正让他们的代谢机能变得越来越迟钝。贝克开出的药方是:尽量将重要事务安排在上午,不要在午餐后喝咖啡,晚上九点后不得踏入厨房一步,关掉电视机和其他电子设备,将灯光和音乐调低。总之,将你的生物钟拨回常态,不论这有多难。

  众所周知,肾上腺素和皮质醇是我们反败为胜、逢凶化吉的秘密武器。然而,若是长期处于高压状态下,皮质醇将刺激大脑分泌神经肽y,进而导致糖分摄入量提高、胰岛素流失和脂肪堆积,因此,“压力瘾君子”是罹患糖尿病、心脏病、中风及其他疾病的高危人群。医学研究表明,运动是燃烧皮质醇的最好方法,任何能让你分神或放松的事情都值得一试。

  顾名思义,“无意识的多任务执行者”习惯于在进餐时一心多用:工作、阅读、驾车、写邮件、看电视,他们的体重系数往往与其“任务强度”成正比。根据食物专家布赖恩・万辛克的建议,吃货不妨学着写日记,记录每天的饮食轨迹,然后有意识地培养“专心吃饭”的好习惯,吃得越慢越好,让每一口食物都在你的舌尖停留30秒以上。

部分文章源于网友分享,本站尊重原创,如有侵权,本站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社会万象 实时聚焦 行业新闻 热点推荐
快问号
  • 宝宝护士权威的孕育资讯,帮助家长呵护宝宝健康
  • 医说健康为您讲解人们最关心的健康养生话题,让您轻松掌握健康养生小常识。
  • 葩姐减肥肥肉三层非一日之功,葩姐教你用正确的方法迈出减肥第一步!
  • 揭秘君谣言似妖,小倩姥姥。辟谣除妖,不在山高
  • 漫说健康用漫画阐述健康,让医学也能性感起来!
曝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