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6-20 13:58 来源:网友分享
亚伦·卡尔,曾是一位事业有成的会计师,也是一位重度上瘾的老烟枪。长达33年的烟龄,每天100只烟,日益恶化的健康状况,使他几乎陷于绝望。1983年,他告别了烟瘾,他从此立誓为这个世界解决吸烟问题。25年来,他通过自己的书籍和戒烟诊所,让全球1000万人成功摆脱了烟瘾的控制!
2006年11月29日晚这位英国的“戒烟之父”在家中去世,原因是肺癌,致癌原因很可能是二手烟吸多了,卡尔为了帮人戒烟,在烟气弥漫的房间中待了很久。不过卡尔相信,如果他当年没有把烟戒掉,“恐怕早在二十年前就死了”。艾伦觉得,“就算他是因为吸二手烟致癌,也很值得,因为他帮了一千万人成功戒烟”。
我真希望自己是个非烟民!
什么是非烟民
什么是非烟民?当烟民掐灭一根烟,他们就变成了非烟民,直到他们点燃下一根烟为止。然而,没有人会认为这样的人不是烟民。“我是个非烟民”这句话对于不同人,有着不同的含义。罗恩·斯托克是我多年未见的一个老朋友,我们在参加一个重要婚礼时闲聊起来。我巧妙地提起吸烟的问题,罗恩并没有抗拒。于是我进一步开始解释非烟民的生活有多么愉快,他慢慢表现出了一点兴趣,我能让他咬钩吗?突然他脸上现出恐慌的神色,说:“请别让我现在戒烟,等到婚礼之后吧。”于是,戒烟的话题就此终止。不用说,婚礼过后,他戒烟的欲望消失不见了。
后来,罗恩读了《这书能让你戒烟》,他将香烟和打火机扔进了垃坡桶,并向所有人宣布:“我戒烟了!”后来,我曾听见他对亲友们说:“只要把烟扔进垃圾桶,并对自己说‘我是非烟民’,就能戒烟!”当然,这对于他们没有用,你不可能自称为非烟民,或宣称自己感觉像个非烟民,就真的戒了烟,无论你尝试多少遍都不可能。就像你称自己为大象,或者宣称自己感觉像大象,并不会使你真的变成大象一样。因此,我觉得非常有必要对非烟民、前烟民和烟民做个定义:
非烟民:从未吸烟的人。其中包括那些尝试了几次,但后来再也未吸烟的人。偶尔吸烟的人不是非烟民,无论他们吸烟的次数多么少。有很多偶尔吸烟的人,实则烟量相当大。我最近碰到了一位烟民,他每天抽10根雪茄,却认为自己是非烟民。他吸烟的频率相当于每天30根香烟。
前烟民:已经完全戒烟的人。如果你会在饭后偶尔抽一根烟,那么你就仍然是个烟民,而且十有八九很快就会成为重度烟民。
烟民:除非烟民和前烟民之外的其他所有人。
根据上述定义,我在很多情况中使用的“非烟民”指的实际上是“前烟民”。我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很多烟民相信,一旦上瘾,便永远不能再重新拥有非烟民的愉悦心境。因此,用“非烟民”这个词有利于安抚烟民的心理。比如,如果罗恩说的是“我是前烟民”,而不是“我是非烟民”,他就不可能戒烟。我相信,你能够理解我延续这种用法的原因,而且这样做也不至于引起混淆。
烟民和前烟民都很嫉妒非烟民,他们认为:“你从未拥有过的,也就不会失去。”他们错了。如果我说,我现在过得很好,染上烟瘾的几率也不比非烟民大,你觉得很难相信吗?我保证,这是真的。事实上,我知道自己永远也不会再上瘾。我得澄清,我的本意并非说我很高兴自己曾经吸烟,相比和所有其他烟民一样,我对那些从未失足的人心存羡慕。我的意思是:我完全不想吸烟,也丝毫不觉得香烟很诱人,而很多非烟民却并非如此。
也许你很难接受这一点,但你只需稍加思索,就会明白。为什么有人要开始吸烟?毕竟在此之前我们并没有烟瘾。因此,我们对烟的需求或欲望是在吸烟之前就形成了,而且非烟民很容易被吸烟,并从出生之曰起就被灌输各种观点。他们也相信香烟能让人放松,然而,不知出于何种原因,他们最终没有掉进陷阱。即便他们曾经稍稍有缺失感,但吸烟的诸多坏处最终让他们止步,尽管很多人仍然认为他们错过了某种快乐。然而,他们多数人并不愿承认这一点,就像烟民不愿承认自己后悔吸烟一样。
此时,我应该顺便揭示另一种常见的错误观点。当我解释说,烟民们之所以对健康风险、金钱花费、尼古丁奴役、社交歧视等置若罔闻,只是因为他们需要给身体补充尼古丁时,很多烟民由此推断,尽管尼古丁是一种强效毒药,但确实能给身体带来一些愉悦或慰藉。不,我再次强调一下,渴望尼古丁或其他任何东西,都不会带来任何愉悦。你认为吸烟终结了烟瘾所引起的痛苦,但这只是假象。每根烟都不会终结你对香烟的渴望,相反,它只会引起渴望。
我们来看看几个快乐的非烟民的例子,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米勒先生和他的妻子。我对他们记忆深刻,是因为两点。其一,我认为,在前来看诊的人中,他是因为太聪明而戒烟失败的极少数人之一。他就是无法相信,一个会计师竟然能为一个困扰医学专家很多年的问题,找到一个简单的解决方案。我想,他前来见我,是因为他的一些病人推荐了我,他们说我使用了催眠疗法。我喜欢具有质疑精神的烟民,但我就是无法让他听我说话,因为他一直不停地问我是否具有某种魔力。我解释说我没有魔力,我只是懂得一些特殊的知识,但他还是揪着催眠疗法不放。
米勒先生显然对吸烟进行了大量思考。和很多极其聪慧却戒烟失败的烟民一样,他知道自己如果不戒烟,很快就会死去,但他不明白自己为何会染上烟瘾。最后他得出结论,是因为香烟包装太漂亮。他异常聪明,擅长科学思维,因此确定我是个江湖骗子,对我的话充耳不闻。他还认为自己头脑简单,被香烟的华丽包装所骗,才抽吸了这种他明知有毒的东西。顺便说一下,如果你觉得自己被精巧的包装骗了,你可以试试手工卷制的雪茄。那种烟没有精巧的包装,可抽雪茄的人与其他烟民一样对尼古丁上瘾。如果我改抽手工卷制的雪茄,我很快就会每天抽2盎司烟草。
我对米勒先生记忆犹新的另一个原因是,他是和妻子一起来的。米勒先生有心脏病,但仍然每天抽60根烟。米勒太太担心,如果他不戒烟,不久就会死去。我很怀疑,他前来就诊只是迫于妻子的压力。和所有非烟民一样,他的妻子不明白丈夫为什么要吸烟,但她非常担心丈夫。我每说一句话,她都会使劲点头,偶尔还会附和我。在看诊结束时,我问她有没有抽过烟,她说:“我一直在试,但总学不会享受它的味道!”
我强忍住大笑,但这种非常可笑的情形击中了我。她一方面害怕香烟会害死丈夫,另一方面又抱怨自己不能享受吸烟的美妙!其实,我有什么资格嘲笑米勒太太呢?我清晰地见证了父亲吸烟的经历,但还是染上了烟瘾。我很感激米勒太太,她使我第一次意识到,不仅前烟民会感到自己丧失了某种乐趣,很多非烟民也显然如此。
尼古丁陷阱随时等待着下一个非烟民
多数父母相信,如果能在孩子成熟之前,帮助他们躲开烟瘾的陷阱,他们就会终身免疫。无论何种年龄的非烟民也都相信自己永远不会上瘾,烟民们在掉进尼古丁陷阱之前,也都这样认为。
如果有很多检修孔没有盖上,那么每个人都可能掉进去。一些非常有趣的悲剧,都发生在那些染上烟瘾较晚的烟民身上。比如,一个非烟民在30岁那年第一次到外国度假,她发现西班牙香烟的价格只有英国烟的1/4,因此无法抗拒诱惑,买了一包,此后她不得不花了1万英镑来满足自己的烟瘾。
还有一个极其不幸的故事,发生在一个军人身上。直到复原前一个星期,他都成功地避开了尼古丁陷阱,这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即使你设法抵抗了“免税烟”或便宜香烟的诱惑,也总是会遇到“现在我们歇歇,抽根烟”的时候。在军队中,没有哪次休息只是单纯的休息,人们总是会抽根烟。不足为怪,本来不吸烟的军人会感到他们错失了某种乐趣,他们很多人最终都缴械投降了。
然而,这个军人并没有避开所有的娱乐,他最爱的消遣活动是打扑克牌,但牌技并不高超,或如他所说:“我是古往今来运气最差的扑克牌手。”然而,在最后一星期中那个致命的晚上,他屡战屡胜。很不幸,在那时的军队里,香烟被用作“法定货币”。他赢得了很多钱,还赢了不少烟。除了抽掉它们,他还有什么选择呢?于是,他做了应该做的事。他描述说,那是他一生之中最幸运的一个晚上。但我不敢告诉他,那个最幸运的晚上让他损失了3万英镑。
游乐场上总有一些机器。你可以通过操纵微型吊车,从机器里吊出一些东西。当你年少的时候,是否曾经尝试过,为了一块看似纯金制作的手表,你会掏空口袋?最后,你调好吊车的角度,屏住呼吸,看着吊车推开手表周围的东西,将手表吊起,移往斜槽,却在离斜槽1英寸远的地方掉落了。我怀疑有人藏在这些机器里,就是为了按下“暗中破坏”按钮。你可曾在那些机器上赢过比一片口香糖更加贵重的东西?你可曾见到有哪个幸运的家伙赢到了真正值钱的东西?我碰到过,是在几天前遇到他的。他20岁,非常幸运地钓出了一盒5支装烟,于是,他开始吸烟。当他54岁时,仍然每天抽40根。那点运气让他损失了4万英镑。
而我所听过的一个最悲惨的故事,是关于一位女士的。她曾经照料患了肺癌的父亲,直到他饱受折磨并痛苦地死去。临终之前,他让她发誓永远不吸烟,但当他最终去世后,她点燃了第一根烟。那时她35岁,自那以后她就一直未能摆脱烟瘾。她来见我时,已经有15年烟龄了。我认为自己比任何人都更了解烟瘾的巧妙和诡异之处,但仍然很难理解她的行为。我说:“你是因为父亲去世,不再受到约束而吸烟,还是因为他临终时让你发誓,引起了你的叛逆欲望?”她回答说:
“都不是。我一直很讨厌吸烟,一点也不想尝试。但他尽管痛苦不堪,却一直吸烟到最后,甚至呼吸困难的时候也没放弃。我想他肯定从吸烟中得到了某种巨大的安慰。当他去世后,我如释重负,因为他的痛苦终结了,而且我也无须再备受煎熬,一边照顾他一边还要看着他受苦。但这种轻松感很快就被彻底的绝望代替了,因为我突然明白我再也见不到父亲,我在世界上再也没有亲人。我经历了沉重的苦难,而现在生命完全失去了目的。我迫切需要一个支柱,什么都行!父亲的烟还放在那里,他再也不需要了,但我需要。我和所有人一样不想吸烟,这些年来,我一直痛恨自己吸烟。”
那位女士在讲述过程中,眼中一直含着泪。她讲完之后,其他组员也都热泪盈眶。在结束诊疗之前,她又讲了一番话,真正触动了我。她说:
“我两年前读过你的书。经过这么长时间,我才攒够勇气前来见你。我知道自己再也不能吸烟了,但有些东西一直困扰着我。你在书中描述了烟民体内的那个尼古丁怪物。我知道,我体内并没有一个真正的怪物,你只是想帮助我集中仇恨情绪。但当我以前看见父亲咳嗽和吐痰却仍然吸烟时,我就是无法理解。似乎某种恶魔占据了他的身体,当他去世时,他显得十分平静和满足。寄生在他体内的恶魔似乎需要新的宿主,于是找到了我。现在我有孩子了,我很害怕,如果我将这个怪物从我身体里赶出去,它又会缠上我的孩子。”
我很同情那位女士。对你我来说,她的恐惧也许看似毫无道理,但如果我们有过她那样的遭遇,也许就会改变看法。很多时候,烟瘾看起来就像个鲜活的怪物,尽管它只是一个心魔,实际上并不存在,但这丝毫没有削减它的力量。事实上,正因为烟瘾主要是心理问题,所以它才更具有传染性。
数年前,有个顶级女演员在影片中扮演一个重度烟民,她真的很敬业。她发现非烟民假扮吸烟时,姿势总不地道,于是,她开始学习正确的吸烟姿势。我记得,采访者满脸惊恐地问她:“你不担心自己因此而上瘾吗?”她回答说:“不会。烟味真的很恶心,我永远不会上瘾。”我可以想象得到,很多烟民在看到这一段时,都会自言自语:“我才不相信呢。你以为别人都是怎么染上烟瘾的?”
还有一个案例是关于一个小伙子,我曾经帮助他戒烟,但他被裁员后,又开始吸烟。他再次来见我时,我问他:
“吸烟会帮你找到另一份工作吗?能改善你的经济状况吗?”
“不会。我根本不想再吸烟,但我很痛苦。我的母亲说,你生活中没有任何快乐。于是她给我买了一包烟。”
“我不知道你母亲也吸烟。”
“她不抽!”
就连非烟民也相信烟民能从吸烟中得到快乐。不然,他们何必吸烟呢?烟民们一直是这样讲的。这就是我比非烟民更感到幸福的原因。非烟民知道自己总体上比烟民要幸福得多,但他们也容易被洗脑。和多数前烟民一样,他们仍然相信自己丧失了某种乐趣。更糟糕的是,他们仍然容易受到诱惑,而我则清楚地知道:我什么都不缺!我永远不会再染上烟瘾!
现在,我们来探讨可能激发或毁掉戒烟尝试的另一股影响力量:前烟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