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女子长期便血差点肛门不保 原来是先天性血管瘤作怪

2016-10-14 11:27 来源:网友分享

  日前,记者从位于天河的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处获悉,该院结直肠肛门外科康亮团队创新性地运用经肛门进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手术的方式切除了一例直肠弥漫性先天性海绵状血管瘤,保住了一名25岁年轻女子的肛门,据称,根据国内外文献检索,尚未发现有类似的治疗报道。

  长期便血,原来是因为先天性的血管瘤

  25岁的年纪,正是花样年华青春洋溢的时候,但是对于小潘来说却不是如此,长期受到便血这个问题的困扰,使得她出现严重的贫血,显得十分的瘦弱。"一开始以为是痔疮,到当地医院都做完手术了,还是一直有便血",小潘回忆到,"每次大便完,纸巾一擦,都是血,我都怕了。"多番辗转之后,小潘来到中山六院,找到该院院长兰平教授,经过详细检查,小潘的检查结果出来了,检查结果提示,小潘的整个直肠系膜以及肛门内的血管明显瘀曲扩张,一旦出现不慎损伤直肠,就会出现大出血甚至危及生命,而且该病人由于之前在外院用吻合器以治疗痔疮的目的切除了部分直肠粘膜及肠壁组织,形成的疤痕给这次手术增加了额外的难度。

  该病为先天发育异常引起,好发于直肠,临床上十分少见,小潘的主刀专家康亮副教授介绍到,先天性海绵状血管瘤报道全世界目前不超过300例,我院就有10余例,像小潘的直肠弥漫性海绵状血管瘤更少了。因为病例数太少所以并没有发病率的统计,10~20岁青少年多见,男性多于女性。临床表现为便血、贫血、肠梗阻、直肠刺激症状以及全身凝血功能障碍等,治疗上无特效药物,外科手术是唯一根治的方法。

  为了保肛,艺高人胆大,创新术式

  以往常规采用的开腹手术治疗,由于直肠周围血管扩张,往往与盆腔内周围的器官黏连紧密,手术进行到直肠下方时,由于视野遮挡,不能清楚看到手术部位,极易引起出血,而由于该病的扩张血管瘀曲成网状,一旦损伤某处血管往往会极难止血。因此在开始准备手术前往往会准备好上千毫升的血以备不测。

  更为关键的是,对于这种弥漫性的海绵状血管瘤,以前的手术治疗多用类似低位直肠癌挖肛门的手术。"但是患者太年轻了,还是女性",这让由兰平教授牵头的包括放射科、介入科以及外科团队多学科治疗团队十分头疼。

  这次"突发奇想"的把一般用于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高清腹腔镜下经肛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式用在小潘身上,康亮主任表示,其实也不仅仅是"灵光一闪"的结果,因为目前我院在该手术方式的开展上居世界先进水平,曾多次在国内外进行报道及讲学,该术式能很好解决传统经腹手术在治疗低位直肠癌的难点。"有成熟领先的技术基础,我们才敢大胆创新,将该术式应用于治疗直肠海绵状血管瘤",康亮坦言。

  在静心的准备后,小潘被推进了手术室。手术难度很大,需精确寻找到薄如蝉翼的间隙,进行精细操作,将充满了扩张血管的直肠系膜与周围的组织器官精确分离。经过三个多小时,手术顺利完成,出血量仅为50ml。因手术完全经肛门操作,腹部无任何切口,所以小潘术后第一天即开始进食,并且下床活动,目前已经痊愈出院。

部分文章源于网友分享,本站尊重原创,如有侵权,本站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疾病百科| 血管瘤

挂号科室:皮肤科

温馨提示:
及时采取治疗是婴儿血管瘤的护理方法之一,由于婴儿本身的抵抗能力就非常弱,因此妈妈对婴儿护理的重点就是,防止血管瘤的瘤体发生破裂,一旦瘤体发生破裂的话,不及时止血,严重的会威胁到婴儿的生命。可以看出对得了血管瘤的婴儿护理一定要特别的细心。

       血管瘤(haemangioma)是先天性良性肿瘤或血管畸形,多见于婴儿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它起源于残余的胚胎成血管细胞,活跃的内皮样胚芽向邻近组织侵入,形成内皮样条索,经管化后与遗留下的血管相连而形成血管瘤,瘤内血管自成系统,不与周围血管相连。发生于口腔颌面部的血管瘤占全身血管瘤的 6更多>>

病因  治疗  预防  食疗  好发人群:所有人群 常见症状:皮肤红斑、皮肤破溃[详细] 是否医保:医保疾病 治疗方法:西医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中医药物治疗、物理治疗

社会万象 实时聚焦 行业新闻 热点推荐
快问号
  • 宝宝护士权威的孕育资讯,帮助家长呵护宝宝健康
  • 医说健康为您讲解人们最关心的健康养生话题,让您轻松掌握健康养生小常识。
  • 葩姐减肥肥肉三层非一日之功,葩姐教你用正确的方法迈出减肥第一步!
  • 揭秘君谣言似妖,小倩姥姥。辟谣除妖,不在山高
  • 漫说健康用漫画阐述健康,让医学也能性感起来!
曝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