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19 15:18 来源:网友投稿 作者: 秦紫翠
一份特别的《医患沟通记录》在刚刚过去的国庆假期里流传于网络,患儿的家属在这份记录上写下了“如因肺炎医治不力而导致了严重之后果,本人必将采取暴力手段”的话语。记录被曝光之后引起了社会的一片舆论,这也让医疗卫生从业者对“暴力”二字心绪难平。不过,记录的患儿家属在和医院充分沟通之后情绪逐渐稳定,同时也向当班的医生了道歉,事情就此平息。但是在这份记录的背后,我们是否会看到更深刻的东西呢?
这份记录上的文字如此极端,到底昭示着什么呢?患者病情危重使家人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可以理解,但是,从法律角度,这样的“暴力签字”无疑是威胁。同时,联系以前的多次暴力伤医事件,我们还应看到的情况是:患者对医院和医生普遍不信任,患者以及其家属在疾病面前的无可奈何。但是“暴力”不会起到任何的作用,暴力不能治好患者的病,无法让医生更加尽职地救治,这样只会起到坏的反作用。更多医生会以一种自我保护和撇清责任的态度来面对患者。
“医治不力必暴力”社会之殇。现如今,医患之间似乎有了不可调和的矛盾,他们已经不再是战友,互相之间缺乏信任,导致最后患者最后寻不到真正放心的医院和医生。当他们因为焦虑不安或者走投无路时就不得不通过“暴力”来解决。站在同情患者的角度,我们可以理解患者和家属的心情。但是站在整个社会高度理解,我们必须对暴力零容忍,否则形成恶性循环就是整个社会的噩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