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2-13 21:03 来源:网友分享
不管是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只要随时随地动起,就不会轻易被血栓“拴”住。10月10日,在全球第一个“世界血栓日”(10月13日)来临前夕,以“工作生活动起来”为主题的“2014世界血栓日宣传活动启动仪式”在人民日报社综合楼报告厅隆重举行。此次活动由中国健康教育中心指导,人民日报社工会联合会、人民日报社离退休干部局、人民日报社妇工委、生命时报社联合主办,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协办。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秘书长、机关党委书记阎晓明,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王陇德,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宣传司司长毛群安,拜耳医药保健中国总裁康洛克先生参加会议并致辞。
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卫计委血栓与止血重点实验室主任、江苏省血液研究所所长阮长耿,中国工程院院士、中日医院院长、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主任委员王辰共同发出倡议,号召社会各界共同努力,通过系列宣传活动,提高公众的认知;促进血栓性疾病的规范诊治;通过加强研究,建立血栓中心,全方位推动我国血栓性疾病的防治事业,最大程度上预防血栓性疾病的发生,降低医疗成本和社会负担,最终使得患者及家属获益。这次活动也是“中国企业员工健康行”的分站活动之一及人民日报社“迎国庆、贺重阳”系列活动的最后一站,获得了中直机关有关部委、单位工会、妇工委负责同志的支持。会上,专家们还向企业员工传授了血栓防治妙招。
血栓是血管性疾病杀手
血栓包括静脉血栓和动脉血栓,其中静脉血栓发生率高于动脉血栓,两者比例达4∶1。研究表明,普通人群中的静脉血栓发病率为1~3/1000;美国致死性和非致死症状性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发生例数每年超过90万,其中约29.64万例死亡;在欧洲,每年有50万人死于静脉血栓,超过艾滋病、乳腺癌和前列腺癌、高速公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之和。在中国,静脉血栓的发病形势可能同样严峻。作为全球前3位致死性血管性疾病的共同发病机制,静脉血栓已给公众的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危害。但遗憾的是,人们对于这一最为常见、潜在致死的病因并没有足够重视。
“事实上,静脉血栓是完全可防可控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中日医院院长、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主任委员王辰指出,如果公众能提高对该病的认知度和预防意识,并采取相应措施,就能有效降低其危害性。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王陇德同样强调了预防的重要性。他希望公众一要了解静脉血栓的危害,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防治。二要坚持运动。世界卫生组织提醒,连续4个小时不运动就会增加患静脉血栓风险。三要主动就医,一旦发觉自己有静脉血栓风险或症状,要主动寻求医生的帮助。
缺乏运动是静脉血栓主要诱因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卫计委血栓与止血重点实验室主任、江苏省血液研究所所长阮长耿介绍说,形成静脉血栓最主要有三大诱因,即长时间住院、手术、长时间不运动。资料显示,长时间住院会导致2/3以上的患者出现腿部静脉血栓;做髋关节或者膝关节手术,尤其是癌症手术患者,更容易出现静脉血栓;长时间卧床休息,或长途旅行时没有及时运动的人也容易出现静脉血栓。总体来说,缺乏运动是主要原因,而要远离静脉血栓,“动”是最有效的防控措施。
此次“2014世界血栓日宣传活动”以“工作生活动起来”为主题,就是希望国民从日常生活最细节入手,在工作中养成良好的健康习惯,告别久坐不动给健康,特别是心血管健康带来的危害。主办方表示,作为保护心血管健康的重要话题,此次活动只是一个开始,倡导“防治血栓”将贯穿“中国企业员工健康行”的整年活动中。
阮长耿院士说,血液在静脉血管里流动,就像水在河道里流动。河道有泥沙,血液有血细胞;河道有大坝拦截,血液也有瓣膜控制开关。如果河道里的泥沙俱下、集结成团,不断淤积,那么河道就会堵塞。如果血液具有血脂多、凝血因子多等凝血条件,那么血细胞就会堆积,聚集到一定程度就形成静脉血栓。
阮长耿院士还提醒说,除了以上三大诱因外,75岁以上的高龄人士,有易栓症家族史的人,肥胖的人也容易出现静脉血栓。
社会合力,共抗静脉血栓
“静脉血栓的预防和治疗都很重要,尽管现代诊断技术高度快速发展,但是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患者仍较难在第一时间获得及时、规范治疗。另外,静脉血栓栓塞症可发生于任何临床科室中,以心内科、呼吸内科、神经内科、血液科、肿瘤科、骨科、血管外科、神经外科、妇产科等科室更多见。”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血管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血栓性疾病诊治中心主任荆志成在会上呼吁,成立国家级、省级血栓中心,在全国形成重视静脉血栓的氛围;医生们手牵手,建立呼吸科、心内科和血管外科等学科合作机制,建立院内有效的转诊和会诊机制,形成快速诊断和治疗的绿色通道,帮助降低医院内的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制定适合中国国情的静脉血栓的防治专家共识,提高治疗效果。
专家们最后提醒,静脉血栓可以出现在每个人身上,尤其“青睐”不爱运动的人群。因此,想要预防静脉血栓,需要社会各界携手开展血栓防治知识的科普宣传教育活动,让广大老百姓树立“久坐不动易患血栓”的观念,每天“动起来”,才能拥抱健康生活、远离疾病隐患。
凝血机制检查:据报告,测定血浆中存在于凝集的血小板中的血栓球蛋白(B-thromboglobin)可以诊断深静脉血栓形成。测定血小板、凝血因子和纤维蛋白溶解系统活性(优球蛋白溶解时间、纤维蛋白降解物和血清纤维蛋白有关抗原)有助于判断凝血亢进状态,但不能直接判定血栓的存在。
1.131Ⅰ或125Ⅰ纤维蛋白原扫描 检查静脉注射131Ⅰ或125Ⅰ纤维蛋白原,该物质参与凝血,故聚集于静脉血栓处,如果用计数器从体表测得放射剂量超过该点原测量或对侧相应部位放射剂量的20%以上者为阳性,据报道,此法敏感且便于临床追踪观察。
2.超声多普勒血流计检查和阻抗容积描记术 前者根据超声波遇到运动目标(静脉血流中的血球)而反射时,发生频率变化且与运动速度成比例的特性;后者根据正常状态下,肢体血容量随呼吸时静脉压力的改变而变化的特性;用电阻抗技术查知这些微小的容量变化引起的电压变化。在主要血管阻塞时,肢体容积不随呼吸而变化,因而没有电压变化。这两种方法简便,无创伤,可以反映静脉的机能状态,但准确性较差,尚不能检查出小血栓和闭塞的静脉以及侧支循环丰富部位的血栓。
3.红外线显像(thermography) 是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无创伤检查法,该法辅以容积描记与静脉造影相比可以发现深静脉血栓形成达95%,红外线显像与静脉造影的符合率达85%。
4.静脉造影 经足背皮静脉或于跟骨髂腔内入造影剂,然后对下肢摄片,该法能检出约90%的小腿静脉血栓,能确定血栓的部位和范围,动态静脉造影可以推测静脉瓣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