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5-20 08:24 来源:网友分享
每年的10月13日是世界血栓日。国际血栓与止血学会于2014年3月向全世界宣布,将每年的 10月13日定为“世界血栓日”,以号召世界各地和不同 团体团结起来,共同面对血栓形成这一沉默的杀手。
德国教授于1856年提出血栓形成三大要素:血管壁损伤、血流异常、血液成分异常。
血栓形成是由一组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多因素变化过程。临床常见的血栓患者,最主要的特点有家族遗传性,反复发作性,症状严重性,血栓形成部位异常性,以及发病时间年轻化。
形成机理
心、血管内膜损伤
⑴内膜受到损伤时,内皮细胞发生变性、坏死脱落,内皮下的胶原纤维裸露,从而激活内源性凝血系统的Ⅻ因子,内源性凝血系统被激活。
⑵损伤的内膜可以释放组织凝血因子,激活外源性凝血系统。
⑶受损伤的内膜变粗糙,使血小板易于聚集,主要黏附于裸露的胶原纤维上。
血流改变
血流变慢和血流产生漩涡等。
血液性质改变
主要是指血液凝固性增高,见于血小板和凝血因子增多。如在严重创伤、产后及大手术后。
动脉血栓:最致命、危害最大
发生在动脉的血栓称为动脉血栓,动脉血栓是最致命、危害最大的血栓,如心梗和脑梗抢救不及时会致死。
发生动脉血栓后,由于出现组织坏死,通常会表现为局部疼痛,遇到这种情况要尽快前往医院就诊,越快进行溶栓治疗恢复就越好,对缺血组织的损害越小,时间越长组织坏死后则很难恢复。现在溶栓方法很多,医师会酌情选择药物溶栓或者导管溶栓。
毛细血管栓塞:多由严重疾病引起
因为毛细血管很细,故毛细血管栓塞属于微栓塞,一般为比较严重的疾病引起,需要经过特殊的处理。
如果是肿瘤病人,癌细胞在血栓发生后更加容易转移,因为此时血流缓慢,癌细胞很可能就会穿透血管壁向外转移,即血流转移。
静脉血栓:发生脱落、回流或致命
静脉血栓不会使栓塞的下游组织发生坏死,但是静脉血栓可能发生脱落,回流到右心而到达肺循环,导致肺梗塞,此时也是致命的。
静脉血栓,如果是一个慢性而没有脱落的过程,会有很多并发症,比如下肢肿大,稍微不注意碰伤,皮肤就会溃烂,很难痊愈。治疗时主要进行抗凝处理,防止血栓继续扩大;同时考虑上滤网,避免脱落的栓子流入肺部;特殊情况下也可考虑溶栓,但是溶栓没有动脉血栓那么重要。
防止血栓方法
参加体育活动。运动能促进血液循环,使血液稀薄,粘滞性下降。如打太极拳、体操、跳舞、骑自行车、慢跑、游泳、舞剑等。
增加高密度脂蛋白。它不沉积在血管壁上,还能促进已沉积在血管壁上的极低密度脂蛋白溶解,使血流通畅,防止动脉硬化。运动和饮食调节,可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还可经常吃些洋葱、大蒜、辣椒、四季豆、菠菜、黄瓜、胡萝卜、苹果、葡萄等。
药物预防。遵医嘱每次服用少量阿斯匹林,可使血小板环氧化酶乙酰化,失去活性,防止血栓形成,而大剂量服用,能抑制前列腺素i2生成,加速血液凝固,形成血栓,故不宜大剂量服用。复方丹参片有活血化瘀,使血液流畅作用,每天三次,每次服三片。
晚睡前喝杯开水,可防止血栓形成,平时也要养成饮水习惯,每天饮水1000-1200毫升,有利于血液循环,降低血液粘稠度,对预防血栓很有好处。
多吃洋葱、海带、卷心菜、深海鱼油、黑木耳、韭菜、生菜等,适当饮醋、饮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