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7-25 09:51 来源:网友分享
此综合征在血管瘤的婴幼儿人群中仅占1%,但病死率高达50%。临床表现通常为较小而突出皮面的结节状肿物,颜色鲜红或暗红,与正常皮肤分界清楚。表面呈疣状或分叶状,形叶草莓。瘤体柔软,有一定压缩性。好发面部、头皮、颈部、肩背部、外阴部,也见于任何部位。多见单发,也可多发,多发性病例可与海绵状血管瘤混合存在,称为混合型血管瘤。
草莓状血管瘤是真皮及皮下毛细血管扩张,形成凸起表面,呈暗红色,会继续扩大,在学龄前逐步消退。赵小忠教授介绍,通常新生儿皮肤的血管纵横交错,很发达,形成丰富的毛细血管网,表皮比较薄,仅1.2毫米(成人2.1毫米),所以皮肤一旦感染,容易通过血液扩散到全身引起败血症,应及时给予治疗。
通常草莓状血管瘤为较小而突出皮面的结节状肿物,颜色鲜红或暗红,与正常皮肤分界清楚。表面呈疣状或分叶状,形似草莓。瘤体柔软,有一定压缩性。好发面部、头皮、颈部、肩背部、外阴部,也见于任何部位。多见单发,也可多发,多发性病例可与海绵状血管瘤混合存在,称为混合型血管瘤。
环境因素
血管瘤发病率越来越高,这与日益污染的环境,以及人们的饮食习惯也会存在着很多的关系。例如,在生活中经常吃的人工养殖的海鲜以及肉类食品等等,但是人工饲料中可能会含有很多激素,又或者长期服用避孕药等,都有可能引发该病。
外伤因素
但是这种情况并不多见,通常因外伤导致的该病有两种可能性:一种就是单纯的由于外伤而导致的血管畸形,另外一种就是患儿本身就患有该病,只是在外伤的刺激后症状才明显的表现出来。
遗传因素
血管瘤属于一种先天性的良性肿瘤,或是血管畸形,虽然就血管瘤是一种良性的病变,主要是由于人体基因发生改变,影响胎儿的发育。如果父母双方有显性基因,一经传给下代就能发病,即有发病的后代。但是,如果长期没有得到治疗,对患者的身体也有一定的影响,严重的甚至会导致面部畸形,因此,血管瘤患者最好是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一、酸、甜、苦、辣、咸五昧,每味都有它的特殊作用。酸能收敛,生津开胃;甜能补益脾胃;苦能泄下、燥湿,少量可开胃;辣也能开胃;咸能通下、软坚。食品基本上都是以上五味,或几味混合在一起,肿瘤康复期病人应选择有一定抗癌成分和有软坚散结作用的食品。
二、富有营养的食品种类繁多,除大米、小麦、小米、大豆等外,鸡、羊、牛肉是补气的食品,体虚的肿瘤病人可食用。鸭子、乌龟、鳖、鲫鱼、娼鱼是具有补益健脾的食品,海参、海蜇、鲍鱼、海带、荸荠、菱角能软坚散结,可以消"痞块",木耳、猴头蘑、香菇、金针菇等多种食用磨菇都是有一定的抗癌作用。尤其是香菇的营养价值超过所有的蘑菇,含有7种人体所必需的氨基酸,含有钙、铜、铁、锰等微量元素,还含有多种糖和酶,能提高和增强人体免疫力。
三、蔬菜、瓜果、豆类等含有丰富的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有一定防癌和抗癌作用。如黄豆、卷心菜、大白菜均合有丰富的微量元素钼,西红柿、胡萝卜、空心菜、大枣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C和B民等,其中空心菜营养最好,它含有多种维生素,超过西红柿数倍。蒜苔、韭黄、菜花、包心菜除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外,还含有可增高芳基烃羟基化酶活性的靛基质,可抗御化学致癌物质的致癌作用。
超声微创介导术
是专门针对婴幼儿草莓状血管瘤的一种治疗技术,其方法是采用一种极细的导管针将我们专业自行配伍的血管瘤药物导入到患处,使畸形病变的血管组织逐渐机化、萎缩,直至完全闭合消失。
超声微创介导术跟普通注射的区别:普通注射使用的是一般的注射用针,比较粗,患者比较疼痛;普通注射是盲打,在不确定瘤体的深浅情况下作用;普通注射一般使用的药物是硬化剂和同位素,如尿素、鱼肝油酸钠、无水酒精、磷32等。超声微创介导术是在仪器精准定位可视状态下进行的,使用一种极细的导管针,治疗的时候孩子不疼痛,治愈后不会有创面,用的药物是我们自行配伍的专科用药,对孩子的生长发育无副作用。每次的治疗过程不会很长,治疗的时候孩子不会疼痛,治愈后孩子不会有毒副作用,不会留下痕迹,不会复发。
治疗周期:一个疗程大约5-10天,一般情况下一个疗程就可以完全治愈。
平阳霉素治疗
(1)原理及方法平阳霉素作为新型的抗肿瘤抗生素,具有副作用轻微,对造血及免疫功能基本无损害的特点。血管瘤体内注入平阳霉素可迅速抑制血管及血窦内皮细胞增生,从而抑制其发展并最终促其消退,国内报告有效率约70%~90%。
(2)疗效评定平阳霉瘤内注射后随访三个月以上评定疗效。
Ⅰ治愈瘤体基本消失,表面遗留轻度色素沉着,无瘢痕。
Ⅱ显效瘤体体积明显变小、颜色基本消失,触之血管瘤特有柔软感消失。
Ⅲ有效瘤体体积未见增大或稍变小,颜色变暗,表面出现凹陷Ⅳ无效瘤体未见缩小,或反而较前有所增大。根据以上评定标准,应用药物注射约1000余例,有效率达90%以上,平均疗效2~3次,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因此,小剂量注射不失为治疗血管瘤的有效方法之一。
放射治疗
放射治疗有着较为悠久的历史。由于放射治疗对许多增生期的血管瘤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能缩短进入消退期的时间,因此对不少病例都有助于其较快消退。历史上先后使用过如X射线、同位素敷贴、镭照射及同位素胶体注射等多种方法,并于1930——1950年在美国形成了其治疗血管瘤的全盛时期。增生期血管瘤的血管内皮细胞处于幼稚的增殖状态,对放射治疗有较高的敏感性,经治疗后血管生成过程停止,毛细血管瘤闭塞变性,出现类似消退的表现,效果较为可靠和客观。但由于放疗可能出现局部皮肤色素改变尤其是色素减退、瘢痕形成、毛细血管扩张等并发症,导致了对消退后皮肤最终效果的影响;此外,剂量过大的放射治疗甚至可造成骨生长中心的阻抑、深部组织损伤及慢性放射性皮炎等并发症。虽然Li、Cassady1974曾对较大样本的治疗组进行了长达20年的随访,认为远期的肿瘤发病率并未增高,但许多完整的个例报道发现,20年——30年后,一些接受了即使是很低剂量放射治疗的患者,在治疗区出现了肉瘤;颈部接受低剂量放射治疗后,甲状腺、涎腺肿瘤及甲状旁腺功能衰竭的远期累及危险度增加;胸部放射治疗导致后期乳房发育受限等,这些现象给放射治疗的开展蒙上了阴影,尤其是在出现了激素治疗之后,放射治疗的使用大为减少。
干扰素治疗
干扰素α-2a能阻断内皮细胞的移行和增殖,并能通过阻断成纤维生长因子对血管内皮细胞的刺激作用来阻碍血管生成的其它步骤。给药方法是:皮下注射干扰素300万U/平方体表面积,间隔时间一般7个月——10个月。在应用中未发现不良反应。暂时副作用有发热、中性白细胞减少。此药仅用于大面积的对激素和激光治疗无效的病例。近年来出现的干扰素治疗,对于复杂的重症血管瘤则是一种新尝试。干扰素的可能作用机制在于阻抑了内皮细胞增殖及血管生成的其他步骤。White1989首先用干扰素α-2a成功治疗了1例肺部毛细血管瘤病患者。目前认为,干扰素治疗血管瘤的主要适应证是:作为占位并侵犯主要脏器或通道而危及生命、生长在四肢有致截肢危险,并经皮质类固醇系统治疗无效的重症婴幼儿血管瘤;对Kasabach- Merritt综合征,可作为一线药物。一般选择经皮下注射、按体表面积给药。因病例数少,对该治疗尚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温馨提示:
及时采取治疗是婴儿血管瘤的护理方法之一,由于婴儿本身的抵抗能力就非常弱,因此妈妈对婴儿护理的重点就是,防止血管瘤的瘤体发生破裂,一旦瘤体发生破裂的话,不及时止血,严重的会威胁到婴儿的生命。可以看出对得了血管瘤的婴儿护理一定要特别的细心。
血管瘤(haemangioma)是先天性良性肿瘤或血管畸形,多见于婴儿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它起源于残余的胚胎成血管细胞,活跃的内皮样胚芽向邻近组织侵入,形成内皮样条索,经管化后与遗留下的血管相连而形成血管瘤,瘤内血管自成系统,不与周围血管相连。发生于口腔颌面部的血管瘤占全身血管瘤的 6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