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1-07 21:24 来源:网友分享
血压指血管内的血液对于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即压强。由于血管分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所以,也就有动脉血压、毛细血管压和静脉血压。通常所说的血压是指动脉血压。当血管扩张时,血压下降;血管收缩时,血压升高。
一般正常人每日血压波动在2.7—4.0千帕(20—30毫米汞柱)范围内,在无降压药的影响下睡眠能导致血压下降20%左右(女性更明显),血压最高点一般在上午9—10时及下午4时至晚上8时,血压最低点在午夜1—3时,此时睡眠时相常落在第B和第1v时相。老年高血压患者在血压最高点和最低点持续的时间较长,形成平台。
收缩压和舒张压
血压是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作用于血管壁的压力,它是推动血液在血管内流动的动力。心室收缩,血液从心室流入动脉,此时血液对动脉的压力最高,称为收缩压。心室舒张,动脉血管弹性回缩,血液仍慢慢继续向前流动,但血压下降,此时的压力称为舒张压。也就是说,心脏泵出血液的时候形成的血压就是收缩压,也叫高压。在血液流回心脏的过程中产生舒张压,也叫做低压。
根据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高血压学会治疗指南中规定,高血压患者收缩压在17.3~18.6Kpa(130—139mmHg),舒张压在11.3—11.9Kpa(85~89mmHg)者称为高血压的正常高值,以前称为“高正常血压”。
1984年医学家们首次提出“高正常血压”概念,后又在1993年进一步将血压低于17.3—11.3Kpa(130—85mmHg)定为正常血压,因此当收缩压为17.3~18.6Kpa(130—139mmHg),舒张压为1.3~11.9Kpa(85~89mmHg),或二者只要一项达此水平,便是“高正常血压”,也就是目前的血压“正常高值”。根据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高血压学会治疗指南,高血压诊断标准是收缩压≥18.7Kpa(140mmHg),舒张压≥12.0Kpa(90mmHg),这就是血压“正常高值”尚未达到高血压诊断标准,就不是高血压,这样如果无靶器官损害,也无危险因素存在的条件下,就无需医治。
但事实并非如此简单,首先,血压“正常高值”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正常高值”发展成高血压的可能性比血压正常者大得多。其次,处于“正常血压组组或理想血压组。对于这组人,应该用非药物疗法进行治疗,包括克服不良生活习惯,如酗酒、吸烟、喜食油腻食品或过咸食物等;在医生指导下,积极参加身体锻炼;定期到医院、社区卫生所测量血压,并做好记录,定期与医生联系及时寻求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千万不能认为“不要紧”或顺其自然发展。最后,处于“正常高值”的人,如果患有糖尿病或并发心、脑、肾损害,则应进行药物降压治疗,平时可结合决乌汤茶这种中医组方茶调理,将血压降至正常或理想水平,药物选择以长效降压药为优,以维持24小时血压平稳下降,减少靶器官损害的可能性,减少并发症,降低风险。
血压的高低不仅与心脏功能、血管阻力和血容量密切相关,而且还受到神经、体液等因素的影响,年龄、季节、气候和职业的不同,血压值也会有所不同,运动、吃饭、情绪变化、大便等均会导致血压的升高,而休息、睡眠则会使血压下降。
精神刺激、情绪变化如兴奋、恐惧等常可导致收缩压的明显上升,运动也可使收缩压明显增加,特别是剧烈运动常使收缩压上升达24.0—26.7千帕(180—200毫米汞柱),运动停止后血压可下降。环境温度升高如洗温水浴等可使舒张压降低,而温度降低如冬天洗冷水浴等可使收缩压升高,血压高的人注意饮食,血压是随着人们的年纪增长升高。
长期的血压调节依靠调节体液的容量而成。当肾脏的供血减少或血压减低时,肾脏就会分泌肾素,以增加血压。肾素进入血液后,会分解血液内的血管紧张素原,成为血管紧张素Ⅰ。在肺内,它被转变成血管紧张素Ⅱ。它使全身细小动脉收缩,亦促进肾上腺释放醛固醇,使肾脏尽量保留钠,减低钠的流失,当体内钠水平增高时,水量亦同时增加,血容量亦会增加,从而让血压升高。
短期血压调节主要依赖位于颈部的血压感受器,它可影响自律神经,调节心跳率而达致血压平衡。当血压上升时,主动脉的感受器会受到刺激,它们将讯息传送至相关的脑部(延脑),后者将指令传至心脏和血管,令心跳减慢,血管扩张,从而减低血压。
相反,当血压降低时,讯息亦会由感受器传送至脑部,降低血压的反射。心输出量增加,血管收缩从而令血压上升。
机体亦会通过化学感受器调节血压,当血内 的氧气水平减低时,处于大动脉的化学感受器就会将讯息传送至脑,调节心脏和血管功能的延脑,后者反射性地加快心脏跳动,血管收缩,从而增加血压,增加组织 的氧份供应。当血内的二氧化碳水平偏低时,身体就会反射地减慢呼吸和心脏跳动,扩张血管,减低血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