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4-30 06:42 来源:网友分享
据某医学研究称:“买买买”其实是一种精神疾病,患病率已经达到5%,大学生、女性都是高危人群。“强迫性购物”者的购物初衷,却是标准的“只重过程,不看结果”,买了什么不重要,购买的过程才是他们“爽”的根源。所以即便事后肉痛,债台高筑,甚至影响到正常的生活和社交,他们也无法做到“剁手”。
“我控制不了自己的冲动,我要买了这些需要和不需要的东西,我才会觉得释解了什么”,他们都是这种心情。
往往这种情况,大家都认为是一种购物“冲动”表现。认为自己是缺少自控能力,看到东西不管需要不需要的,都购物成瘾。可能刚开始是的,觉得可以控制,因为有购物的欲望,但欲望轻微。一旦初始的购物欲望得到不正常的发展,就容易将欲望与行为混同,沉溺于无法抵制的行为中,招架不住。还有这些行为得到满足后,甚至羞愧,并转换成抑郁、焦虑等其他情绪。
这种强迫性购物在心理学上,被归属于“冲动控制障碍”一类,确实算是一类疾病。同类问题中还包括赌博成瘾甚至滥用药物成瘾等。关于强迫性购物是如何出现的,目前认为成因和抑郁症有些相似——都和人大脑的神经递质紊乱有关。因为神经递质分泌和水平紊乱,不仅会影响到当事人的情绪,诱发抑郁症这样的疾病; 也可能影响到人的认知和行为,导致强迫性购物这样的情况出现。所以不用说,这当然是需要专业医生治疗的。
根据美国精神病学会最新发布的《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修订版所述,囤积障碍也属于精神疾病的一类,过去甚至认为它和强迫症颇为相似。不过这其实是一种独特的精神障碍疾病,而且还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在国外有调查显示,成人的囤积症发病率约为1%-3%,以老年人、男性和低收入者较为多见,在抑郁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患者中也不少见; 如果一个人的亲属中有人存在这方面问题,那么ta的风险也许会高于普通人群。
“对待囤积障碍,目前主要还是通过认知行为治疗来进行干预,因为许多囤积症患者存在一些不合理的认知,而这需要治疗师帮助他们重新认识。另外有研究认为,焦虑、抑郁者更容易出现囤积行为,这种还需要根据当事人的情况来进行治疗。”重症患者则需要接受药物治疗。
所以,“剁手党”们,你们可以要注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