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7-03 20:51 来源:网友分享
偏交往型
这类孩子平时只喜欢与熟悉的人交往,不常和外人交往,人际交往经验较少,在陌生人面前显得胆小和犹豫,而且往往对他人的脸色和言语非常敏感,在人际交往中很容易受伤。
孤独型
一般来说,这类孩子的父母对待儿女较为冷淡,被称为“超理智”父母,通常会导致孩子在情感上远离父母,在学校中远离同学和老师。等孩子长大时,甚至会采取冷漠的态度对“危险”的外部世界进行逃避。
自我中心型
这类孩子喜欢独自游戏,与同伴交往时只考虑自己的需要与兴趣,交往技能差。他们占有欲很强,通常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谦让、合作与同情。
善于交往型
善于交往型的孩子,性格会特别的开朗、大方,有很好的沟通能力、交友能力。当孩子到了陌生的环境中,他能够主动和大家打招呼,迅速和任何类型的孩子打成一片。
1
朋友越多越好
有些父母认为人际交往就应该是“四海之内皆兄弟”,他们并不注重交友的质量,只看重交友的数量。
对策:没有朋友固然不是良好的交往状态,但如果孩子有很多朋友,但友谊却不能持久,你也要反省下孩子是不是在交往上出了问题。能够维系较长时间的友谊,即使你的孩子只有一个朋友,也不必担心。
2
孩子还小,没有礼貌没关系
“孩子还小,大家都要让着他点!”这是很多父母给孩子的“特权”,久而久之,孩子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也变成了“小霸王”。
对策:“孔融让梨”的谦让精神才是我们需要对孩子灌输的。讲礼貌的习惯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从小培养起来的。您的孩子越早拥有礼貌的态度,他就越容易被别人接受。
3
孩子只应该和聪明的孩子交往
有些父母认为聪明就是学习好,他们希望孩子结交聪明的小朋友。他们在无意中也给孩子灌输了这样的思想,聪明就是学习好,不值得和那些在学习上比自己弱的人交往,也不值得对别人付出同情心。
对策:父母应该让孩子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弱项和强项。即使孩子的小伙伴在某个方面不如你的孩子,别人的长处仍是值得去学习的。除了学习上“聪明”,对人有礼貌、能替别人着想等好的品质也应该学习。此外孩子应该尊重弱势人群,懂得对弱者付出爱心。
4
父母代替孩子交往
一些父母在孩子交往问题上表现得比较好面子,有时会担心孩子交往不好,就索性代替孩子交往。
对策:人际交往是孩子最重要,也必须是自己去完成的事情,孩子不是父母的“傀儡”。作为父母,你该放手让孩子独自面对人际交往。
孩子的社人际关系初始当然是始于和爸爸妈妈的互动。需要注意的是,父母不要妄图把孩子培养成自己所期待的那样,而应该在孩子本身的性格与气质基础上发展孩子的社会性。也就是说,即使父母再外向,给了孩子心理上的安全感,也很好地养育了孩子,但这并不意味着内向的孩子就会变得外向。
所谓内向的孩子,是指在自己性格特点的基础上接受父母的良好影响,在必要的时候会摒弃心中的恐惧、发挥外向性的孩子。所以我希望家长们不要无视孩子们的特点,停止“一定要把孩子培养成有很多朋友,敢在别人面前表现的孩子”的想法。在“发挥孩子的特点”的基础上开始才是父母正确的心态。
无论孩子的性格是内向还是外向,积极还是消极,最重要的是孩子能够和朋友进行沟通。努力把孩子培养成这样的人吧:能用正确的语言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懂得理解朋友的想法,并和朋友进行沟通的孩子;在必要的时候懂得请求朋友帮助,也知道帮助朋友的孩子;能够和朋友愉快玩耍的孩子;有伤心事时能够用成熟的方法表达自己想法的孩子;懂得提出自己意见的孩子;能够遵守规则、懂得制定新规则的孩子。要把孩子培养成这种具有良好社会性的人,需要从妈妈与孩子的关系入手。
首先、家长要教导孩子认识集体
孩子3岁,进入幼儿园,从熟悉的小家庭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大集体中,有的孩子会感到不知所措。如何与这么多的小朋友相处玩耍?如何能够遵守幼儿园这个集体的规则和要求?如何适应这个陌生的环境?都是孩子们的第一课。家长最好要在孩子上幼儿园以前,就教育孩子集体的概念,让孩子明白自己到大集体中的目的,要能与小朋友友好相处,共同游戏,能正确对待身边的人和发生的事。让孩子在进入集体之前,就能认识到集体生活的温暖,对集体生活和人际相处充满了乐观的期望,这是孩子人际关系启蒙的第一步。
其次,教育孩子如何正确处理人际关系
在给孩子做好第一步的心理建设之后,就需要对孩子灌输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规则。比如小朋友之间应该互相谦让,但如果同学之间发生在争吵、打架、摩擦也是常有的事,我们不能要求孩子回避此类事件的发生,毕竟孩子在面对这类突发状况的同时也是一种交往的锻炼。家长应该将各种人际交往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一同告知孩子,让孩子逐渐学会处理和适应各种可能会遇到的人际关系问题。家长要鼓励孩子与人相处,在团队中学习成长。
再次,培养孩子的团体意识和合作意识
儿童心理学专家表示,3岁是孩子的第一个成长叛逆期,由于孩子的自我意识逐渐加强,因此有些三岁左右的小朋友总是喜欢表现出一副“老大”的派头,以此来排斥别人。或者常常也会有不自觉地影响或者干预别的孩子的行为,特别是身体的动作上很有代表性。比如把不喜欢的人从自己的椅子上强行拉下来,或对别人大喊:“不许动我的东西!走开!”当然,偶尔也会表现得很友善,比如:“走,我们去那边玩!”
所以在孩子3岁左右,家长就要注意培养孩子的团队意识和合作意识,教育孩子要与人友善,学会包容和体谅,合作与分享,让孩子在自我意识形成的过程中,也建立起良好的合作意识,这样既能让孩子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避免冲突,规避被“孤立”,同时也能让孩子更好的适应集体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