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2 16:10 来源:网友分享
一、遗传因素
患者近亲中的同病患率高于一般居民。如患者父母中本症的患病率为5~7%。双生子调查结果也支持强迫症与遗传有关。
二、性格特征
1/3强迫症患者病前具有一定程度的强迫人格,其同胞、父母及子女也多有强迫性人格特点。其特征为拘谨、犹豫、节俭、谨慎细心、过份注意细节、好思索、要求十全十美,但又过于刻板和缺乏灵活性等。
三、精神因素
上海调查资料中35%患者病前有精神因素。凡能造成长期思想紧张、焦虑不安的社会心理因素或带来沉重精神打击的意外事故均是强迫症的诱发因素。
在强迫症的发生中,社会心理因素是不可忽视的致病因素之一。当躯体健康不佳或长期心身疲劳时,均可促进具有强迫性格者出现强迫症。关于发病机理也有不同解释;巴甫洛夫学派认为在强烈情感体验影响下,大脑皮质兴奋或抑制过程过度紧张或相互冲突形成孤立的病理惰性兴奋灶,是强迫观念的病理生理基础。心理动力学派认为强迫症状来源于被压抑的攻击性冲动或“性欲望”。有人用学习理论解释强迫观念是激发焦虑的刺激和该观念间建立条件联系的结果。关于扣带回活动过度可能与强迫症的发生有关的说法,尚缺少扣带回的结构或功能改变的直接证据。
目前病因尚不明确,但有大量研究表明,焦虑症与遗传因素、个性特点、不良事件、应激因素等均有关系,尤其与患者的个性特点紧密相关,比如:过分追求完美、犹豫不决、谨小慎微、固执等,具备这些不良个性特征容易患强迫症。
1、患者有超强的联想和想像力。
过去有多个调查发现患者拥有高智商的比例高于正常人,或许因为病人的复杂思考模式正是导致发病的其中一个必要条件。
2、长期没有安全感,
对某些方面的担忧持续存在。强迫症患者过度关注某些方面,而在其他方面的关注度降低。这与长期紧张的家庭社会关系有一定关系。
3、对现实的感知能力下降,
记忆力退化,对自己已做过的同一件事印象不深,有的甚至是遗忘。导致再次想到某件事时还和当初一样要重新来一遍,造成形成强迫的外在表现。
但和神经传导物质血清素及多巴胺不平衡有关,生理、心理状况,遗传、环境因素都可能致病。
有人认为,开始是由于自身的性格,在某一件事情的刺激下,为了克服某种焦虑,反复出现过多或重复的强迫观念及强迫行为,导致中枢神经兴奋和抑制失调。从而强化并导致了这种习惯的形成,导致了强迫症的形成。一个说法认为:肛门滞留人格可能是强迫症的一种轻微表征。
主要可归纳为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
强迫思维又可以分为强迫观念、强迫情绪及强迫意向。内容多种多样,如反复怀疑门窗是否关紧,碰到脏的东西会不会得病,太阳为什么从东边升起西边落下,站在阳台上就有往下跳的冲动等。强迫行为往往是为了减轻强迫思维产生的焦虑而不得不采取的行动,患者明知是不合理的,但不得不做,比如患者有怀疑门窗是否关紧的想法,相应的就会去反复检查门窗确保安全;碰到脏东西怕得病的患者就会反复洗手以保持干净。一些病程迁延的患者由于经常重复某些动作,久而久之形成了某种程序,比如洗手时一定要从指尖开始洗,连续不断洗到手腕,如果顺序反了或是中间被打断了就要重新开始洗,为此常耗费大量时间,痛苦不堪。
强迫症状具有以下特点:
1.是患者自己的思维或冲动,而不是外界强加的。
2.必须至少有一种思想或动作仍在被患者徒劳地加以抵制,即使患者已不再对其他症状加以抵制。
3.实施动作的想法本身会令患者感到不快(单纯为缓解紧张或焦虑不视为真正意义上的愉快),但如果不实施就会产生极大的焦虑。
4.想法或冲动总是令人不快地反复出现。
(一)心理治疗
般病情较轻的强迫症患者可以只使用心理疗法,病情较重的强迫症患者使用解释性的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相结合的方法,可以获得比较好的疗效。
(二)药物治疗
不少研究结果表明强迫症病人存在大脑中5-HT神经系统功能异常。临床上用来治疗强迫症的药物主要针对大脑中5-HT神经系统的功能调节,故这类药物可以用来缓解强迫症的症状。然而,研究结果的不一致性及作用于强迫症患者5-HT系统的各种药物的效果不一,提示强迫症是一种在病理生理方面具有复杂性的精神障碍。大脑中多巴胺和胆碱能神经系统可能也参与了部分强迫症病人的发病。临床上也在试图开发这方面的新药。
1、治疗强迫症的药物有:
治疗强迫症主要是选用一些抗抑郁的药物,但在用法和用量上与治疗抑郁症略有不同。氯米帕明是比较经典的治疗强迫症药物,常用剂量 150~300mg/d,分2次服,一般2~3周开始显效。一定要从小剂量开始,4~6周左右无效者可考虑改用或合用其他药物,治疗时间不宜短于6个月,部分患者需长期用药。由于氯米帕明副作用比较大,目前临床上有更加安全的药物可以选择,故一般不作为首选治疗药物。前首选用于治疗强迫症包括有氟西汀、帕罗西汀、氟伏沙明或舍曲林等,效果基本与氯米帕明相当,且副作用较少。此外,对伴有严重焦虑情绪者可合并苯二氮卓类药物;对难治性强迫症,可合用卡巴咪嗪 (卡马西平)或丙戊酸钠等心境稳定剂或小剂量抗精神病药物,可能会取得一定疗效。
2、治疗强迫症的药物常见的副反应:
治疗强迫症的药物并非像人们想象中的抗精神病药物那样,服用后可以让人睡眠增多,思维迟缓,外表变得呆傻。相反这类药物的镇静作用较轻,可白天服药,如出现倦睡乏力可改在晚上服。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胃肠刺激,表现为恶心,呕吐,厌食,腹泻,便秘。通常在早餐后服药即可避免这类不舒服的感觉。年老体弱者宜从半量或1/4量开始,酌情缓慢加量。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有些病人或家属在拿回药物之后看到药物说明书上写着很多药物副反应,于是担心服药后对身体不利而拒绝服用这类药物。从专科医生的角度看,这是完全没有必要的担心。药物说明书上记录的副反应是该药在对不同人群进行试验时观察到的不良反应,不可能在一个人身上全部发生。且药物不良反应常见于老年体弱者和儿童,一旦出现不良反应只要及时与专科医生联系,是完全可以处理的。病人和家属有时会担心药物会造成永久性大脑或其他器官损伤是完全没有必要的。
3、药物一般需要服用时长:
强迫症是一种慢性波动性的精神疾病,而且比较容易复发。所以药物治疗的时间比较长,病人需要有一定的耐心。通常情况下,一个完整的疗程包括以下三个阶段:
一般病人前来就诊,症状往往比较严重,这时就属于疾病的急性期。由于从开始服药到初显疗效通常需要1~3周的时间,所以病人一定不要着急,在此期间严格按照医嘱服药。如果用药治疗6~8周仍不见疗效,可改用同类另一种药物或作用机制不同的另一类药物治疗。
当治疗进行了4~8周左右的时间以后,病人的症状出现缓解或消失时,医生仍然会要求病人继续服药治疗。这时候服药的目的是为了防止症状反复,称为巩固期治疗。一般该期至少维持4~6个月,在此期间患者病情还未完全稳定,轻易停止药物治疗造成病情反复的风险较大。
在结束了巩固期治疗以后便进入了维持治疗阶段。其目的还是为了防止症状复发。维持治疗结束后,病情稳定,可逐步终止治疗,但应密切监测复发的早期征象,一旦发现有复发的早期征象,迅速恢复原有治疗。有关维持治疗的时间意见不一。请参考专科医生的意见。
4、轻易停药会造成的后果:
药物治疗请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切不可随心所欲变更治疗方案。有些病人或其家属为了早日摆脱患精神病的阴影,当症状一缓解就停止服药。这种做法是很危险的,往往容易导致疾病复发,或者突然停药造成的药物撤药反应。如果多次发生这种情况,可能造成强迫症迁延不愈,转换为慢性难治性强迫症。到那时便悔之晚矣。
(三)精神外科
对极少较慢性强迫症、药物及心理治疗失败者可考虑。
一、适宜吃的食物
●菠菜--赶走抑郁
菠菜中含有丰富的镁,镁是一种能使人头脑和身体放松的矿物质。菠菜和一些墨绿色、多叶的蔬菜都是镁的主要来源。菠菜还富含另一种降压营养物质--维生素C,同时也含有大量铁质和人体所需的叶酸。缺乏叶酸会导致精神疾病,包括社交恐惧症和早发性痴呆等,那些无法摄取足够叶酸的人,在5个月后都无法入睡,并出现健忘和自卑等症状。
●香蕉--减少忧虑
香蕉中含有一种被称为生物碱的物质,可以振奋精神和提高信心。而且香蕉是色胺酸和维他命B6的超级来源,这些都可以帮助大脑制造血清素,减少产生忧虑的情形。如果人体内缺少5-羟色胺则容易让人产生狂燥和忧郁情绪,而香蕉所含的5-羟色胺比较高,所以适量食用香蕉非常有利于大脑神经的宁静和愉快。
●鸡蛋--告别昏睡
如果你大脑反应缓慢,昏昏欲睡而无法集中注意力,那么就吃上几个鸡蛋吧。鸡蛋富含胆碱,胆碱是维生素B复合体的一种,有助于提高记忆力,使注意力更加集中。鸡蛋内还含有人体正常活动所必需的蛋白质,令人轻松度过每一天。
●燕麦--摆脱焦虑
每天早上喝上一碗麦片粥。燕麦中富含维生素B,而维生素B有助于平衡中枢神经系统,使你安静下来。麦片粥还能缓慢释放能量,所以你不会出现血糖忽然升高的情况。血糖忽然升高有时会令你极度亢奋。
二.不适宜吃的食物
1、含糖食品。
郁闷的一天快要结束时,你也许特别渴望吃上一块巧克力,但不到万不得已,你此时千万不要吃巧克力。帕特里克说:"沮丧、疲劳、焦虑和经前综合症等众多问题都与糖分有关。"
2、酒精。
如果你曾有过在夜深人静时无缘无故哭泣的经历,你就会明白酒精是一种重要的镇静剂。偶尔为了放松一下,喝上一两杯酒的确感觉不错,但如果过量,你就会意识到,酒精可真害人不浅!
3、咖啡。
一定离它越远越好!咖啡因会过分刺激神经系统,令你感到神经过敏、焦虑不安。建议你远离咖啡,试一试茶。
温馨提示:
确定自己每天的饮食当中有优质蛋白质的摄入,如豆类、干果、全麦食品。
强迫症(OCD)属于焦虑障碍的一种类型,是一组以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精神疾病,其特点为有意识的强迫和反强迫并存,一些毫无意义、甚至违背自己意愿的想法或冲动反反复复侵入患者的日常生活。患者虽体验到这些想法或冲动是来源于自身,极力抵抗,但始终无法控制,二者强烈的冲突使其感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