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1-07 21:02 来源:网友分享
“精神分析”的方法
“精神分析”理论由弗洛伊德创立。它内容庞杂,包括潜意识理论、人格理论、性欲理论及精神防御理论等方面。其理论要点综合如下:
1.人的心理活动分为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又称无意识)三个部分。其中意识是指人能够知觉的心理活动,前意识是指人平时感觉不到却可以经过努力回忆和集中精力而感觉到的心理活动,潜意识是指人感觉不到却没有被清除而是被压抑了的心理活动。弗洛伊德认为,许多心理障碍的形成,是由于那些被压抑在个人潜意识当中的本能欲望或意念没有得到释放的结果。
2.人格是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部分组成。其中“本我”是个人最原始、最本能的冲动,如食欲、性欲、攻击欲、自我保护欲等。它依照“快乐原则行事”。“自我”是个人在与环境接触中由“本我”衍生而来的。它依照“现实原则”行事,并调节“本我”的冲动,采取社会所允许的方式行事。“超我”是道德化的自我。它依照“理想原则”行事,只人格的最高层次, 良知与负疚感形成的基础。弗洛伊德认为,“本我”、“自我”、“超我”之间的矛盾冲突及协调构成了人格的基础。人欲维持心理健康,就必须协调好三者的关系。
3.人在维护自我的心理平衡和健康时,常对生活中的烦恼和精神痛苦采取自圆其说或自欺欺人等认识方法,以求心灵的自慰。弗洛伊德将这些认识方法称作“心理防卫机制”,通常包括解脱、补偿、合理化、投射、转移、升华及理想化等方式。弗洛伊德认为:这些心理防卫活动多是无意识的,它们对人体的心理健康可起积极作用,也可起消极作用。
4.为使人们领悟其心理障碍的根源,人们需要接受精神分析的治疗,通过移情关系的建立来重塑人格。在这当中,心理分析师通常使用解析、自由联想、催眠、释梦等技巧来疏解患者“本我”与“超我”的冲突,减轻“自我”的压力,更好地面对现实。
解析是“精神分析”中的重要技巧。它通过对患者行为潜在动机的分析,增强他对自我潜意识中某些特定情感、行为方式的了解。
弗洛伊德创立“精神分析”学说可说是历史的偶然。他年轻时在维也纳大学医学院读书,曾一度对脑神经科发生过浓厚的兴趣。后来,他与一名叫布洛伊尔的奥地利医生合作,研究“催眠暗示”对歇斯底里患者康复的作用,才逐渐创立了他的“精神分析”学说。在其正式命名之前,弗洛伊德曾将这种特殊的疗法称做“谈话疗法”。
格式塔疗法
由佩尔斯创立于60年代,其要点如下:
1.人都有能力处理好自己的事情。心理咨询的中心任务就是帮助来访者充分认识到自我在现实中的存在和感受,不求为来访者的困难做解释与指导,而是鼓励来访者主动承担责任。
2.人应该将精神集中在现在的生活与感受当中,而不要对过去的事情念念不忘。人的许多焦虑都产生于不能正确对待由以往生活向当前生活的过渡,以逃避现实的做法来处理个人生活中的种种挑战和压力。这严重阻碍了一个人的健康成长。
3.使人积极面对现实、健康成长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帮助他完成内心中的那些“未完成情结”,即个人因以往生活中的某些心灵创伤和刺激所留下的不良情绪体验(如懊恼、悔恨、内疚、愤怒等)。它们犹如一个个心结,系住了人在现实生活中的自由活动。而要使人全心全意地投入现实生活,就必须排除这些“心结”的干扰。
4.在咨询手法上,“格式塔疗法”强调帮助来访者由“环境支持”转向“自我支持”,使来访者一开始就不依赖他人,尽量挖掘个人的潜能。
交互分析疗法
“交互分析疗法”由伯尔尼创立于50 年代,其主要观点有:
1.人格由3种自我状态组成:“父母式自我”(P)、“成人式自我”(A)、和“儿童式自我”(C)。其中P代表父母的价值观,是其内化的结果,偏向权威化;A是个人对外界环境的客观反应与评价,它既不情绪化,也不权威化;C是人格中的儿童欲望与冲动的表现,是其本能部分,偏向情绪化。这3种自我状态,构成了人格冲突与平衡的基础。
2.人皆渴望得到他人,特别是得到生活中重要人物的爱护与肯定。这通常包括父母、师长、领导、朋友、恋人等。个人在人格成长中得到关爱与肯定越多,则其人格冲突便越少,自信心则越强。正面的P、A、C之间的交互作用,会产生积极、正面的生活脚本。反之,则会导致不良的人格表现,使人在交往中充满焦虑和自卑。
3.心理咨询的目的,在于使来访者成为一个统合之人,使个人从P、C的交互模式中解脱出来,增强A的效能,而不再受他人的支配。由此,学会与人建立亲密的人际关系,并在交往中学会自我反省,这是“交互分析疗法”的核心任务之一。
4.在操作技巧上,“交互分析疗法”十分强调倾听分析的作用。它旨在推动来访者深刻反省其人格中P与C的冲突,以A的眼光来审视个人的生活脚本,积极地面对生活的种种挑战,增强自信心。
来访者中心疗法
由罗杰斯创立于50年代,其要点如下:
1.人都有能力发现自己的缺陷和不足,并加以改进。心理咨询的目的,不在于操纵一个人的外界环境或其消极被动的人格,而在于协助来访者自省自悟,充分发挥其潜能,最终达到自我的实现。
2.人都有两个自我: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前者是个人在现实生活中获得的自我感觉,后者是个人对“应当是”或“必须是”等的自我概念。两者之间的冲突导致了人的心理失常。人在交往中获得的肯定越多,则其自我冲突越少,人格发展也越正常。
3.强调建立具有治疗作用的咨询关系,以真诚、尊重和理解为基本条件。当这种关系存在时,个人对自我的治疗就会发生作用,其在行为和人格上的积极变化也会随之出现。心理咨询人员应与来访者建立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的关系,使来访者处于主动的地位,学会独立决策。
4.反对操纵或支配来访者,主张在谈话中采取不指责、不评论、不干涉的方式,鼓励来访者言尽其意。在一个充满真诚、温暖和信任的气氛中,使来访者无有无虑地开放自我。
理性情绪疗法
由美国心理咨询专家艾利斯创立于50年代,其要点如下:
1.人既是理性的,又是非理性的。人的精神烦恼和情绪困扰大多来自于其思维中不合理、不合逻辑的信念。它使人逃避现实,自怨自艾,不敢面对现实中的挑战。当人们长期坚持某些不合理的信念时,便会导致不良情绪的体验。而当人们接受更加理性与合理的信念时,其焦虑与其他不良情绪就会得到缓解。
2.人的不合理信念主要有3个特征:①“绝对化要求”,即对人或事都有绝对化的期望与要求;②“过分概括”,即对一件小事做出夸张、以偏概全的反映;③“糟糕透顶”,即对一些挫折与困难做出强烈的反应,并产生严重的不良情绪体验。凡此种种,都易使人对挫折与精神困扰做出自暴自弃、自怨自艾的反应。
3.“ABC理论”:在诱发事件A、个人对此所形成的信念B和个人对诱发事件所产生的情绪与行为后果C这三者关系中,A对C只起间接做用,而B对C则起直接作用。换言之,一个人情绪困扰的后果C,并非由事件起因A造成,而是由人对事件A的信念B造成的。所以,B对于个人的思想行为方法起决定性的作用。
4.“理性情绪疗法”的目的在于帮助来访者认清其思想中的不合理信念,建立合乎逻辑、理性的信念,以减少个人的自我挫败感,对自己和他人都不再苛求,学会容忍自我与他人。
“情感矫正体验”疗法
主张使患者在催眠和现实中重新体验早年的精神创伤,并予以及时的安抚和温暖体验,以消除患者早年精神创伤遗留的痛苦感受。
认知领悟疗法
认知领悟疗法,源于霍姆关于人的内隐行为是人心理的操作者之观点。这一疗法是由一系列人共同创立的,其要点包括:
1.它十分强调认知过程对人的情绪变化和行为动机的支配作用。它主张通过改变来访者的认知模式,并辅之以行为疗法的技术,来矫正人的不良情绪和行为。这样,随着来访者认知方式的改变,他的情绪和人格障碍也会随之得到缓解。
2.虽然“认知领悟疗法”很重视人的认知方式对他心理变态和人格障碍的影响,但它不像“精神分析疗法”那样,一味追究来访者早年生活经历(指3岁前后)对当前行为的潜意识作用,而主要探讨来访者当前认知方式对他行为表现的影响。
3.“认知领悟疗法”很强调来访者对自己问题症结中的非理性、非逻辑观念的深刻领悟,并以此来帮助来访者重新认识、评价自我,建立合乎情理的认知模式,摆脱非理性观念对自我的干扰。
该疗法主张,人的心理困惑和障碍深受其本人认知方式的影响,要矫正这些行为表现,必须从改变其本人认知方式入手。
行为疗法
“行为疗法”源于“行为主义”理论,它强调通过对环境的控制来改变人的行为表现。其理论基础包括俄罗斯著名生理学家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理论及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桑代克和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斯金纳等人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等,主要有如下要点:
1.人的所有行为都是通过学习而获得的,其中强化对该行为的巩固和消退起决定性作用。强化可采取嘉奖或鼓励(正强化)的方式,也可采取批评或惩罚(负强化)的方式。由此,学习与强化,是改变个人不良行为的关键。
2.心理治疗的目的在于,利用强化使来访者模仿或消除某一特定行为,建立新的行为方式。它通过提供特定的学习环境促使来访者改变自我,摈弃不良行为。由此,它很注重心理治疗目标的明确化和具体化,主张对来访者的问题采取就事论事的处理方法,不必追究个人潜意识和本能欲望对偏差行为的作用。
3.“行为疗法”的常用疗法包括“系统脱敏疗法”、“松弛疗法”、“模仿学习”、“自勇训练”、“厌恶疗法”、“泛滥疗法”等,其核心均在于利用控制环境和实施强化使来访者习得良好行为,矫正不良行为,重塑个人形象。
“行为矫正疗法”中最常用的方法是“系统脱敏疗法”。该疗法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沃尔普首创的。他坚信人的焦虑和恐惧表现只是一种行为习惯,可以通过控制其外界环境来加以改变。他尤其反对采用“精神分析”的疗法,认为人的心理障碍和变态行为,最好通过建立新的条件反射来根除。他通过教授患者放松自己的精神及逐步降低使其对某些事物(如狗等)的焦虑和恐惧,来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
常见的焦虑症心理治疗方法有以下几种:
1、催眠治疗
催眠治疗适合于广泛性焦虑症患者的治疗,所谓的广泛性焦虑症是一种以经常的、持续的、无明显对象或固定内容的紧张不安,或对现实生活中的某些问题过分担忧或烦恼为特征的焦虑症。
这种治疗方法一定要在心理治疗专家的诊所或者适当的场所,通过心理治疗加或者催眠师实施,他们运用具有高度暗示性的催眠技术,来改善患者的焦虑、恐惧情绪和睡眠。
2、放松治疗
放松治疗是让患者进行肌肉和情绪放松的方法。通过学习和掌握呼吸调节、放松全身肌肉的方法来消除杂念。
病人先把注意力集中于躯体的一部分(例如左手),尽量使这部分肌肉放松,直至产生温热感。然后转移注意力到躯体另一部分(例如右手)。如此反复训练,可使心情平静,心跳规则,呼吸均匀,这对焦虑状态性发作者有很好的效果。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在生物反馈治疗仪的检测下,进行放松训练。
3、解释治疗
焦虑症患者多半会有预期性焦虑,对未来的焦虑会产生预期的恐惧。如果患者能够主动配合心理医生,耐心倾听医生对疾病性质的解释,有助于减轻心理负担,预防焦虑症的发生。
4、脱敏治疗
当焦虑症患者处于全身放松的状态下,让能引起患者微弱焦虑的刺激在其面前重复出现,达到不能引起患者焦虑时,增加刺激的强度如法炮制,直至患者的焦虑情绪完全消失为止。
5、冲击治疗
让患者突然处于激发焦虑情绪的实际环境中,来改变病态行为。这种治疗每次30--60分钟,治疗次数一般1--4次。
总之,焦虑症的治疗关键在于自己,只有努力坚持,配合医生的心理治疗,解开心结。
一、小儿自闭症的心理治疗有哪些
1、孩子自闭症教育方面
设计教学计划使其对学习产生兴趣,从而启发他们拥有的潜能,并学习适当的行为。
2、孩子自闭症行为心理治疗
它的最大效益见于行为问题的改进,其效益可见于智商和语言运用的提升。
3、孩子自闭症搂抱治疗
轻柔或强行的搂抱可减轻自闭症儿童对身体接触的过敏反应及减少其重复性及自我伤害的行为,有助增加其安全感、言语及目光接触。
4、孩子自闭症语言治疗
对一些长久没有言语的儿童来说,手语训练可以帮助他们与人沟通,及减少因无法沟通而引致的情绪问题。
5、孩子自闭症职业治疗
自闭症儿童大多在动作协调方面不大灵活,适当的肌能训练有助他们这方面的发展;而感觉统合训练则透过协助儿童在神经、肌肉及骨骼各方面有正常的发展,使他们建立稳定的情绪及适当的行为。
6、孩子自闭症家庭辅导
有赖社会工作者的专业辅导,引导各家庭成员认识和帮助自闭症儿童,及适当地处理他们本身的心理需要。此外,家长互助会也可鼓励家长之间互相支持。
一、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俗话说,得病容易,好病难。对于神经衰弱这种高级神经功能紊乱,更是如此,治疗过程较长,疗效较慢,因此必须树立信心,坚持一定时间的治疗,使神经功能得到充分的调整,才能恢复正常。
二、找出病因,对症治疗。引起神经功能失调的机理,是大脑皮层兴奋和抑制过程失去平衡。但是,引起兴奋和抑制失去平衡的原因有多种。比如工作劳累,长期用脑过度;巨大的精神压力,严重的精神创伤;生活中遇到困难和挫折,长期不能自拔;慢性疾病,身体虚弱,精神负担重等等。找出原因后,要针对病因具体解决。比如,工作劳累,用脑过度,就要进行调整,减轻工作负担,做到劳逸结合,并且在一段时间内多多休息。如果是生活中遇到困难和挫折,一方面要正确解决;另一方面要正确对待,千万不要让苦闷、烦恼长期困扰自己。
三、积极参加体力劳动和体育运动。这是治疗神经衰弱的措施之一。神经衰弱多见于脑力劳动者,经常参加体力劳动和体育运动的人发病率极低。因为体力劳动和体育运动可以使肌肉和关节的神经感受器发生运动,并传到中枢神经系统,这有助于调节神经系统的功能。另外,劳动和运动能促进和改善全身的血液循环,加快新陈代谢,使大脑得到充分的营养物质和氧,有助于消除疲劳,恢复正常功能。而使精神振奋,心情愉快,减轻症状。除了体力劳动以外,治疗神经衰弱常用的体育锻炼项目有:打太极拳、按摩、散步、慢跑。
四、及时治疗。治疗神经衰弱的方法很多。例如,服用镇静安眠药,像安定、安宁等;口服蜂乳、蜂王浆也有较好的疗效;针灸疗法、耳针疗法也可获得满意的结果。
五、建立合理的作息制度。生活应该规律化,按时学习、工作、休息和睡眠。在睡眠前不要争论问题,不要高谈阔论,不要思考能引起情绪波动的问题,不使大脑过度兴奋,尽量消除怕失眠的恐惧感,让思想放松。另外,睡觉前不要喝茶咖啡等刺激性饮料。每天睡前用热水洗脚,促进血液循环,利于及时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