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1-25 16:20 来源:网友分享
名词解释:福流指一个人在自觉自发的前提下,对某一活动或事物表现出浓厚而强烈的兴趣,并能推动自己完全投入进去,把自己的优势发挥到极致,进入一种完全沉浸其中的状态。它包含愉快、兴趣、忘我等情绪,同时伴随着高度的兴奋感和充实感,在这种情绪体验中,不光是期待结果的出现,更重要的是过程中的每一步都是对参与者的奖赏和鼓励。美国芝加哥大学心理学家米哈伊.西卡森特米哈伊毕生致力于研究成功人士的高峰体验和巅峰表现,他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提出了flow这个概念,彭凯平将其翻译成“福流”。
受访专家:彭凯平,美国密歇根大学心理学博士、清华大学心理学系系主任、教授,中国积极心理学运动的倡导者和推动者,参与中国各城市幸福城市建设工作,创建清华大学幸福科技实验室(h-lab)。著有心理学畅销书《吾心可鉴:澎湃的福流》。
如果我们问问周围的人,到底知道多少关于心理学的词汇,回答最多的往往是:抑郁、焦虑、妄想、躁狂、恐惧、自卑……
事实上,这些大家熟悉的词汇都是消极心理学的范畴,研究的都是关于人类心理问题、心理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其实,在心理学里也有“健康、勇气和爱”,而这些词汇则属于积极心理学的范畴。
被誉为中国积极心理学第一人的清华大学心理学系彭凯平教授,在接受健康时报记者采访时这样介绍说,我们已经用了几个世纪的时间,将目光聚焦在消极心理上,而忽略了积极心理对我们人类的影响,现在是时候转换一下了。
经济发展带来空气雾霾的同时,也带来心理的雾霾,越来越多的人陷入了一种不知其所的迷茫中。
这是清华大学心理学系主任彭凯平教授2009年从美国回国后最为明显的感受。“整个社会的经济、社会各方面发展都非常迅猛,但好像对老百姓的社会心态、心理支持的关注并不是很多。”
彭凯平教授看到人民日报做过的一个调查——面对国人是不是弱势群体这个问题,令人意外的是,90%的国人认为自己是弱势群体,城管认为自己是弱势群体,小商小贩也认为自己是弱势群体;公务员认为自己是弱势群体,老百姓也认为自己是弱势群体;患者认为是自己是弱势群体,医生也认为自己是弱势群体。
彭凯平教授在美国留学及工作期间,曾深入地接触到积极心理学,在他看来,推崇福流(folw),弘扬善良、幸福的积极心理学更适合当今的中国——应该多多关注那些优秀的、卓越的大多数人,在他们还没有得病但已经出现焦躁、紧张、迷茫、担忧等心理问题的时候,来感受生活中原本存在的愉悦、幸福和忘我的状态。
推动积极心理学的发展成为彭凯平回国后做的一项重要工作。
随着研究的深入,彭凯平发现,单纯追求经济的发展并不能提升百姓的幸福感。对于大多数国人来说,破除习得性无助是改变弱势感的第一步,比如,尽量尝试做一些有效果的事情,做一些小,但是能马上见效果的事情,不断强化自己的自信心和能力,不断修炼、积累成功的经验。
曾有媒体报道:全球范围内,抑郁症的发病率是11%,即每10个人中就可能有一个抑郁症患者。
当然,这个数据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会呈现出很大的不同,但现实的状况是,我们周围越来越多的人在诉说着自己的不开心、难过。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体育比赛谁好谁坏,发奖金谁多谁少,还能有客观标准,但在现实生活中,谁的日子过得好一些,谁的孩子聪明一些,谁的丈夫成就大一些,都是复杂的综合的概念,没有绝对的客观标准。彭凯平建议,这个时候我们不妨想一想,我们的生活中拥有什么,我有哪些别人没有的特长,我有哪些别人不具备的优势。我们的精神、追求、理想、文化等都是没有客观标准的生活体验,是不是也足够丰富多彩呢?
在彭凯平教授看来,积极心理学和传统心理学最大的不同,在于它们的关注点和突破点不一样。传统心理学的研究范式和探索思路,有些过于强调人类的阴暗面。
从2009年开始,彭凯平教授就对过去100多年的心理学研究进行了梳理。在整理时,彭凯平意外发现,研究一件好事对心理影响的文章只有30多篇,但关于一件坏事对人产生的愤怒、交流、恐惧等方面的研究居然有几千篇。
传统心理学的研究者们总是花费大量的精力集中在伤害本身。比如传统心理学研究抑郁,它会关注你的童年时代或者少年时代,跟父母有过哪些冲突,跟老师是不是存在过争执,或者是不是有被侮辱和伤害的经历,全是负面体验对人现在心理问题的影响。
相反,在积极心理学的研究中,发现人类所有的灾难、痛苦其实都是可以康复的。人心是坚强的,哪怕是被伤害过的女性,其实只要她们依旧追求幸福,未来生活的幸福感也会和大多数女性无异。
彭凯平在美国期间的一位同事曾做过一个相关研究发现:在19岁时曾被性伤害过的女孩,她们在39岁之后的幸福系数和其他人并没有太大的差别。
相关研究的结果让很多人不解,为什么?
“这说明心理阴影往往是我们自己没有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而不在灾难本身。甚至我都可以大胆地说,一些错误的理解对这些女性的伤害,甚至比伤害事件本身造成的伤害还要大。”彭凯平如是说。
事实上,真正影响我们人生幸福和快乐的,是我们自己的预期和比较,而我们可以做的,就是改变视角。
比如,多一些对自己已经拥有的生活的感激,少一些与别人比较缺失带来的焦虑。
在现实社会中,我们每天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工作上,“日出而作,日落而归”,不过,根据盖洛普在世界38个工业化国家(包括中国)做过的统计调查发现,有70%的人并不是特别喜欢自己的工作。
为什么?
是收入太少吗?
还是职位过低?
在彭凯平看来,之所以会有这样的结果,主要是因为大多数人并不知道如何从自己从事的工作中获得幸福和快乐,也就是说,他们在自己的工作中还没有感受到福流的存在。
“劳动是人类6500万年的演化选择出来的一种竞争优势,人类的天性应该是热爱劳动、是希望劳动的。虽然劳动的方式可能不一样,但本质都是需要通过体力、心力,努力完成我们必须完成的任务。”
关于如何让我们在工作的同时还能感受到幸福和快乐,彭凯平教授介绍了一些积极心理学的方法和技巧。
我们在从事工作的时候,可以将自己的专注力集中在身体的某个变化上,就比如,我们可以像在喝茶,或者喝咖啡的时候,感觉一下手指与茶杯,或者咖啡杯的接触,注意一下自己手指力量的变化,尝试一下,看这种专注力能不能让我们专注于正在做的事情上。彭凯平教授解释说,完成一项工作,其实是要花费很多精力的,要去应对各种干扰,以便让我们能够专心致志地从事自己所要完成的工作。而专心致志是一个特别重要的积极心理学的技巧。
另外,与同事之间那种积极、友好的关系也可以让我们找到工作中的快乐。
就比如,很多已经退休的老人,却还是愿意重新回到工作岗位上去继续工作,主要还是留恋与过去的同事之间的友谊和感情,当然,这样的友谊和感情需要我们在良好的沟通中来实现。彭凯平教授建议,跟同事建立良好的友谊和感情,不妨从给自己的同事打电话、发邮件、问候、握手、拥抱、击掌、帮个忙等小事开始,来传递我们的善意,而这种善意往往能够产生良好的社会关系和工作关系。
中国社会是一个突变的社会,面临着实现工业化和城镇化后的一系列问题:急躁、易感不明确。当然也包括贫富差距造成的社会焦躁、愤怒、敌意与不和谐。久而久之,困于其中的人们又相继出现了各种健康状况、心理状况普遍下降的情况。彭凯平感叹道,还好,出现的这些或多或少的并不明朗的现状并非是中国社会的特例,这也是其他国家在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时都曾出现过的问题,这也是积极心理学发挥作用的最佳时机。
而我们又该如何用积极心理学创造幸福的生活呢?
彭凯平教授总结了五个要素:笑、动、说、观、心。
微笑对人;多做善事、锻炼身体;多与人沟通;用心去看周围的真、善、美。
谈及微笑对创造积极幸福生活的重要作用的缘由时,彭凯平饶有兴致地提及了一个实验。
美国密歇根州韦恩州立大学的欧内斯特·阿贝尔和迈克尔·克鲁格收集了来自1952年的美国职业棒球大联盟选手注册时拍的登记照片,邀请其他人来给他们的笑容打分,结果发现,截止到2009年6月11日,照片里笑容越灿烂的球员,寿命越长。而其中,笑得最灿烂的一组球员居然比最不会笑的一组球员的平均寿命要长七岁!
说到动,大家常常想到的是健身、运动、活动,其实做善事也是动。“在不经意间帮了别人一把,却可能因此会让我们少得一次病”,彭凯平介绍,曾经一个耗时十年的研究发现,在别人有难的时候如果我们能搭把手,就可以让自己少生一次病。
那些不爱帮助他人的人,生活中的那些不如意会对他们的健康产生影响,而利他行为可以明显缓冲压力对身体健康的损害。
“我们发现,把自己和社会连在一起,和朋友连在一起,和公益事业连在一起,也有积极作用。找人聊天、和朋友在一起,做一些社会公德的事情,都能让我们产生积极正面的能量。” 彭凯平分享道。
如何才能让自己快速地进入一种“福流”状态呢?其实,在做你特别爱做的事情的时候,你就可以找到这种体验。就比如,你很喜欢读书,不妨每周都找几天的时间,拿着一本自己喜欢的书,沉浸于其中,手不释卷;如果你特别喜欢摄影,不妨在假期里跋山涉水,只与相机作伴!彭凯平教授建议,谈心、聊天、侃大山,看好的电影,读好的著作等等这些活动,都会
一、要加强营养,戒烟忌酒。
二、适当增添少量瘦肉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菜肴要避免过咸,尽量以蒸煮为主,不要油炸煎烩。避免暴饮、暴食,喝酒和高脂肪,辛辣刺激的饮食。
三、饮食要注重清淡,味道爽口。新鲜蔬菜如青菜、大白菜、萝卜、胡萝卜、西红柿等,可以供给多种维生素和无机盐,有利于提高机体的自我调节能力,提供高抵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