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7-13 12:13 来源:网友分享
造成白细胞升高的原因有:一。生理性的白细胞增高。二。病理性的白细胞增高。
其中造成病理性白细胞增高的原因:
1.急性感染。
2严重的组织损伤或大量血细胞坏死。
3急性大出血。
4.急性中毒。
5白血病病及恶性肿瘤。
6.器官移植后。大部分原因是感染或生理性原因;
血小板高应排除下列疾病: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治疗:血小板清除术;放射性P32口服或静注;化疗。
继发性(反应性)血小板增多症:最常见的原因是出血,组织炎症与坏死,恶性肿瘤,缺铁,脾切除术后,川琦病等。 血小板偏高是很多情况可以引起的,有生理性的正常人一般一天有6%-10%的变化早上较低,午后较略高,春天较低冬天略高,高原地区较高月经后增高,运动后增高。病理性的骨髓增生性疾病,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急性溶血,急性化脓性感染,先注意观察,过阵子再检查依次,如果还是高那就要找出怎么因起的。
血液中的白细胞有五种,按照体积从小到大是:淋巴细胞,嗜碱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白细胞是无色有核的血细胞,在血液中一般呈球形,根据形态差异可分为颗粒和无颗粒两大类。
颗粒白细胞(粒细胞):中含有特殊染色颗粒,用瑞氏染料染色可分辨出三种颗粒白细胞即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具有变形运动和吞噬活动的能力,是机体对抗入侵病菌,特别是急性化脓性细菌的最重要的防卫系统。当中性粒细胞数显著减少时,机体发生感染的机会明显增高。嗜酸性粒细胞具有粗大的嗜酸性颗粒,颗粒内含有过氧化物酶和酸性磷酸酶。嗜酸性粒细胞具有趋化性,能吞噬抗原抗体复合物,减轻其对机体的损害,并能对抗组织胺等致炎因子的作用。嗜碱性粒细胞中有嗜碱性颗粒,内含组织胺、肝素与5-羟色胺等生物活性物质,在抗原-抗体反应时释放出来。在人体的正常粪便中偶尔能见到少许白细胞,所以粪便检查中白细胞的多少可以作为肠道是否有炎症的一种依据。
无颗粒白细胞:白细胞吞噬细菌无颗粒白细胞无细胞质颗粒,但有圆形细胞核,包括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是血液中最大的血细胞。目前认为它是巨噬细胞的前身,具有明显的变形运动,能吞噬、清除受伤、衰老的细胞及其碎片。单核细胞还参与免疫反应,在吞噬抗原后将所携带的抗原决定簇转交给淋巴细胞,诱导淋巴细胞的特异性免疫反应。单核细胞也是对付细胞内致病细菌和寄生虫的主要细胞防卫系统,还具有识别和杀伤肿瘤细胞的能力。淋巴细胞则为具有特异性免疫功能的细胞。T淋巴细胞主要参与细胞免疫反应而B淋巴细胞参与体液免疫反应。
血小板计数的概念:是指计数单位容积血液中血小板的数量,血小板计数的正常值为100~300×10^9/L。血小板减少是引起出血时间延长,严重损伤或在激状态可发生出血。当血小板计数《50×10^9/L时,轻度损伤可引起皮肤粘膜紫癜,手术后可能出血;当血小板计数《20×10^9/L时,常有自发性出血。一般认为,当血小板计数《20×10^9/L时,需要预防性输入血小板。如果血小板计数》50×10^9/L,且血小板功能正常,则手术过程不至于出现明显出血。
血小板增多:当血小板计数》400×10^9/L时即为血小板增多,原发性血小板增多常见于骨髓增生性疾病,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等;血小板增多症常见于急慢性炎症,缺铁性贫血及癌症患者,此类增多一般不超过500×10^9/L,经治疗后情况改善,血小板数目会很快下降至正常水平。脾切除术后血小板会有明显升高,常高于600×10^9/L,随后会缓慢下降到正常范围。
血小板高:说明血液粘稠度比较高,有为患血栓性疾病的风险。多饮水,多吃具有稀释血液功能的食物 如可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的有黑木耳、洋葱、柿子椒、香菇及草莓、菠萝、柠檬等水果;具有类似阿司匹林抗凝作用的食物有番茄、红葡萄、橘子、生姜;具有降脂作用的有香芹、胡萝卜、魔芋、山楂、紫菜、海带、玉米、芝麻等。少吃动物内脏、动物脂肪及甜食。三餐宜清淡一些,以素为主,粗细粮搭配。
白细胞出现增高:是因为自身的炎症或者身体的疾病,导致自己的白细胞出现反抗吞噬病菌而出现增多,这时候应该注意的就是多吃些有助于杀灭病菌的食物,比如吃一些葱蒜生姜这类的东西,要注意多吃些有很好杀菌效果的食物,可以帮助白细胞一同抵抗入侵的病毒,这样白细胞偏高的情况就会出现减轻,要注意及时的将自己所出现的疾病进行治疗,这样出现的白细胞的偏高就会恢复到正常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