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7-17 12:29 来源:网友分享
胃癌很少直接从正常粘膜上皮发生,而大多发生于原有病理变化的基础上,即癌前变化。其包括癌前病变和癌前状态两类,前者为临床概念,后者为病理学概念。
胃的癌前状态包括:
(1)萎缩性胃炎:在此基础上可进一步发生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而癌变。其病史长短和严重程度与胃癌的发生率相关,随访研究表明,中、重度萎缩性胃炎的胃癌年发生危险性为0.5%~1%。
(2)慢性胃溃疡:溃疡边缘粘膜反复增生、修复,增加了细胞恶变的危险性。
(3)残胃:指胃良性疾病手术后,癌变一般在术后15~20年以上才发生,与胃酸减低、胆汁反流等因素有关,其癌变率BillrothⅡ式术后较Ⅰ式术后高。
(4)胃息肉:增生性息肉(或炎性息肉)恶变率很低,仅1%左右;腺瘤性息肉恶变率40%~70%,直径>2cm息肉恶变率更高。
(5)恶性贫血和胃粘膜巨大皱襞症(Ménétrier病):癌变率约为10%,但这两种疾病在我国的发病率很低。
约1%~3%的胃癌属遗传性胃癌易感综合征。在青少年发生的胃癌中,遗传因素的作用可能更大些。携带某些易感基因的个体感染幽门螺杆菌后胃粘膜炎症程度重、萎缩明显、低胃酸,从而增加了胃癌发生的危险性。
早期胃癌患者可能无任何症状和体征,有症状的也是非特异性的,因此诊断比较困难。进展期胃癌最早出现的症状是上腹痛,可伴有早饱、纳差、体重减轻等,但上述症状均无特异性。出现并发症或转移时可出现一些较特殊的症状:
贲门癌累及食管下端时可出现咽下困难,胃窦癌引起幽门梗阻时可有恶心、呕吐。
溃疡型癌出血时可有黑便及呕血。
腹膜转移产生腹腔积液时则可出现腹胀。
体征则主要有上腹包块及远处转移时出现肝肿大伴结节、腹水、Virchow淋巴结、直肠前窝肿块、卵巢肿块、左腋前淋巴结肿大、脐周小结等。另外,少部分患者还可出现伴癌综合征,如血栓性静脉炎、黑棘皮病、皮肌炎等。
总之,若患者出现上述症状,经治疗后无好转或迅速复发,应想到胃癌的可能,进一步进行胃镜及组织学或其他检查。
胃癌的治疗以手术切除为首选。虽然对I期胃癌来说,单纯手术的5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但大多数患者就诊时均已超过I期。II期胃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已降至29%~37%,而III期胃癌患者仅为11%~18%。特别是对术前已发生转移的晚期胃癌,手术多为姑息性。
影响胃癌术后生存率的主要原因是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统计表明:胃癌局部复发率总体为38%~85%,淋巴结阳性者为80%~85%。复发位置包括瘤床、切缘和残端、腹腔和切口及淋巴结。如此高的局部复发率,使局部放疗成为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预防和控制局部复发也成为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关键问题。
虽然胃癌的术后辅助放化疗已作为规范被纳入治疗指南,但目前胃癌的术后辅助放疗在国内开展得还不普遍。目前认为需要接受术后放疗的患者主要包括两种类型:
1、在接受胃癌根治性手术(RO切除)之后,病理分期为T3~4或淋巴结阳性(T3~4N+MO)的患者,如果没有接受标准D2手术,而且没有接受术前放化疗的,建议术后接受同步放化疗;
2、在接受胃癌非根治性切除术后有肿瘤残存的患者(R1或R2切除),建议接受术后同步放化疗。
术后化疗的意义
化疗是胃癌患者在手术之后为了防止癌细胞再生,癌症复发和扩散所采用的一个必要的疗程。广义意义上的化疗主要采用化学药物对残余的癌细胞进行追击搜捕,进而斩草除根,避免胃癌复发。这种方法可以人为地帮助胃癌患者抑制残余细胞的增长和控制病情。当然,由于化学药物并不是智能的,也不能自主选择要处理的癌细胞,只是根据某些特性进行几乎无差别的“扫荡”,因此无法避免地对一些正常的细胞产生损伤,因此患者在这个治疗的过程要承受一定的痛苦。
术后化疗如何实现
人们常说中药治本,西药治标。为了彻底地战胜胃癌这一大病魔,在身体忍受化疗的毒副作用的时候,需要在术后的治疗辅助以中药治疗,在这个过程中中药担任着固本和减毒的重要角色。不管是对于是否已经切除癌变部位的患者来说,中药都在抑制癌细胞扩散和提高人体存活率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因此,从以上胃癌术后化疗的意义,以及术后化疗实现对于治疗胃癌、防止胃癌复发所起的重要作用来看,毋庸置疑的,胃癌术后化疗是完全有必要的。
温馨提示:
进食不宜过快、过烫。不饮烈性酒,不吸烟。有慢性胃病的患者要及时治疗,定期进行胃镜或X线胃肠摄片检查。对高发区及高危人群进行胃癌及癌前病变的普查普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