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2-05 15:06 来源:网友分享
(一)晚期胃癌病人多以上腹疼痛明显且持续时间较长,不易缓解为主要症状。也因患者的个体差异疼痛程度也轻重不一,重者可有胀痛、水肿、钝痛、锐痛等表现,进食后不能缓解,且症状多有加重。有的患者还伴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饱胀、吞咽困难等症状,这些症状并有逐渐加重的趋势。
(二)消瘦和贫血:有关专家统计约有九成患者患有消瘦,往往消瘦3公斤以上才引起重视,随即进行性消瘦更加明显,有的可达5公斤以上。专家还发现约有一半的病人伴有贫血,四肢乏力等症状
(三)晚期胃癌的转移几率比较大,一般可直接蔓延至邻近的胰腺、肝脏、横结肠等,也可经淋巴转移至胃周围淋巴结及远处淋巴结,有的在左锁骨上可触及质硬不活动的淋巴结。还可通过血液循环转移至肝、肺、脑、骨骼、卵巢等处,从而出现腹水、黄疸、肝脏肿大等症状。癌肿本身的增大还可引起胃穿孔、出血、坏死、梗阻等并发症。晚期胃癌死前的症状还有呕血、黑便或大便隐血阳性等。
(一)环境和饮食因素 第一代到美国的日本移民胃癌发病率下降约25%,第二代下降约50%,至第三代发生胃癌的危险性与当地美国居民相当。故环境因素在胃癌发生中起重要作用。某些环境因素,如火山岩地带、高泥炭土壤、水土含硝酸盐过多、微量元素比例失调或化学污染可直接或间接经饮食途径参与胃癌的发生。流行病学研究提示,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使用冰箱及正确储藏食物,可降低胃癌的发生。
(二)遗传因素 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发现A型血的人胃癌的发病率较高。胃癌者的亲属中,胃癌的发病率比对照组高4倍。美国黑人比白人胃癌的发病率高。因此推测胃癌的发生可能与遗传有关。
(三)免疫因素 近年来发现,免疫功能低下的人胃癌发病率较高。从而表明机体的免疫机能障碍,对癌肿的免疫监督作用降低,是发生癌肿的因素之一。 (四)幽门螺杆菌 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中心将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列为1类致癌因子。Hp感染者胃癌发病率高于非感染者4 -8 倍。 (五)吸烟 与胃癌呈正相关。烟草及烟雾中含有多种致癌和促癌物质,如苯并芘、二甲基亚硝胺、酚类化合物等。
(六)精神心理因素 亦是胃癌的一项重要危险因素,精神过度刺激和好生闷气者较易发生胃癌,可能与其降低自身免疫功能有关。
(七)与胃部其他疾病有关 萎缩性胃炎及肠上皮化生被认为可能是最主要的癌前病变,腺瘤样息肉虽并不认为是主要的癌前疾病,但患此症者胃癌发病率较高。良性胃溃疡与胃癌的关系,是一个经常有争议的问题,虽然可观察到良性溃疡的边缘有癌发生,但也有不少人认为两者之间无病因上的联系。也有报道胃溃疡的癌变率为1% —5% 。
一、新鲜胃粘膜细胞检查法
使用磁定位新鲜胃粘膜细胞采集器定位采集胃窦,胃体,贲门以及食管粘膜的新鲜完整的细胞,这种检查方法的灵敏度是百分之九十,特异性是百分之九十四,阳性预测值是百分之七十九,准确系数是百分之八十五,所以这是胃癌的诊断方法之一。
二、超微量胃液系列检查法
使用无创胃液采集器,采取2-5毫升空腹胃液,成功率非常大。测定隐血,ph值,游离酸,总酸以及亚硝酸盐的指标,然后用分层距离判别分析的方法,判定对象是否患有胃癌,准确率可达百分之八十七,和胃镜检查方法相比,漏诊率为百分之十左右。
三、胃液内源性荧光光谱检查法
使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测试,对胃癌的诊断有很大的益处,有研究数据表示,在200毫米紫外光激发下有四个发射带,对波峰进行综合性的判别,胃癌阳性率是百分之八十八,发现早期胃癌的几率是百分之七十八,发现中期胃癌的几率是百分之九十。
少吃或不吃腌菜
腌菜中含有大量的亚硝酸盐和二级胺,在胃内适宜酸度或细菌的作用下,能合成亚硝胺类化合物,这类化合物是很强的致癌物质。所以食品要新鲜,提倡冰箱冷藏。
不吃或少吃烟熏和油煎食物
熏鱼和熏肉中含有大量的致癌物质,如3-4苯并芘和环芳烃。油炸、烘烤、烧焦食物和重复使用的高温食油中也含有此类致癌物质,应尽量少食用。
不吃霉变的食物
日常生活中常常会遇到发霉变质的食品,霉变是由污染霉菌所引起,霉菌中有些是产毒真菌,是很强的致癌物质,同时某些食物在产毒真菌作用下产生大量的亚硝酸盐和二级胺,进入机体后在一定条件下,胃又可合成亚硝胺类化合物而致癌。
不吸烟、少饮酒
吸烟与胃癌也有一定的关系,烟雾中含有苯并芘、多环芳香烃、二苯并卡唑等多种致癌或促癌物质,是食管癌和胃癌的病因之一。酒精本身虽不是致癌物质,但烈性酒会刺激胃粘膜,损伤粘膜组织,促进致癌物质的吸收,如果饮酒同时吸烟,其危害性更大。因为酒精可增强细胞膜的通透性,从而加强对烟雾中致癌物质的吸收。
温馨提示:
进食不宜过快、过烫。不饮烈性酒,不吸烟。有慢性胃病的患者要及时治疗,定期进行胃镜或X线胃肠摄片检查。对高发区及高危人群进行胃癌及癌前病变的普查普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