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患者生命,肿瘤医生比谁都“贪婪”

2016-05-19 10:11 来源:网友分享

本期专家:

沈琳,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副院长、消化肿瘤内科主任、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副所长;我国胃肠道肿瘤多学科综合治疗(MDT)发起人、倡导者和推广者,在国内消化系统肿瘤领域享有盛誉,对胃肠道肿瘤术前分期、治疗决策、术后治疗等领域极具经验,对食管癌、胃肠间质瘤、神经内分泌肿瘤及胰腺癌等也有非常丰富的经验,是中央保健委员会中央保健会诊专家。

专业擅长:消化系统肿瘤的诊断与治疗,特别是胃肠道肿瘤的综合治疗与个体化治疗

出诊时间:周三上午、周五上午

这位出生在江苏徐州的女医生,外表依然保有江南女子的风姿,性格却早已褪去了江南女子的柔弱,不仅带领着国内消化肿瘤内科的学术发展,还担任北大肿瘤医院副院长,跻身男性为主的医院管理界。10 年来,她发起并主导的肿瘤多学科协作组(MDT)从一个医院走向全国。如今这种多学科医生坐在一起,为一名患者讨论制订最优化治疗方案的工作模式,已在国内肿瘤医生群体中遍地开花。

在办公室里,沈琳院长轻松地聊着MDT,聊着1992 年读研后第一个暑假,揣着3000 块钱做了26 天“背包族”的壮举。她哈哈大笑,简单快乐得像个孩子,说自己就是个粗线条的人。

肿瘤医生的幸福感

和肿瘤医生聊天,绕不开生死。

她陷在对面的椅子里,回忆起20多年前遇到的两个与自己同龄的患者,不知不觉地一头扎进了共鸣共情中。当他们终因肿瘤无法控制面临死亡时,医生的无力感和挫败感让她很多年都走不出来。面对大部分“没有未来”的晚期肿瘤患者,她淡淡地说:“我再也不和患者交朋友了。”然后,不动声色地拭去眼角的泪。

医路走来32 年,沈琳变成了“沈阿姨”,学会了在同理心中自我保护,也学会了用更扎实的医疗技能,尽力地去为患者创造生的希望——这种在绝望中看到希望的幸福感,无论对患者还是医生,都弥足珍贵。

对医生来说,记忆最深刻的是让自己懊悔、痛心、痛哭的患者,而支撑他们往前走的,则是那些让自己喜悦、骄傲的患者。

沈琳说:“发小找到我时,诊断是直肠癌,检查后发现已转移到肝,12个病灶弥漫每一个肝段。我心里那叫一个难受啊,这个人是你儿时记忆里的一部分。他说:‘反正我一发现得了肿瘤,就来找你了。’这份特别的信任,会让你不顾一切要去救他,他也全力配合,让医生充分运用所有的知识、技术与新理念进行综合治疗。

“这中间遇到很多问题,毕竟是晚期,又要放化疗,又要手术,很复杂,治疗了很长时间。手术后还出现各种合并症,肝漏、胸腔积液、直肠吻合口漏;复查时,又发现新的病灶……每一个过程都让你揪心。现在回头去想时好像又不那么复杂了,但在进行中都是很难判断、很难作出选择的,摸索中经历了各种纠结和风险。你会跟着他的悲而悲,跟着他的喜而喜。终于,通过你所有的努力,两年多了,肿瘤消失了,他活得很好、很快乐、很幸福。这样的患者,你什么时候想到,你都很幸福。”

每个人的生命都在倒数

对于生命,每一个人都是贪心的,而当一个人具备把生命的“可预计”变成“不可预计”的能力时,他会对生命更加渴望。这就是肿瘤科的医生,总是希望自己的患者活得久一点,再久一点;活得好一点,再好一点。他们会抓住任何可能治愈的机会,这是医生职业的素养与要求,也是人对生命本能的追求。

实现这些目标,除了医生本身的能力,更需要家属、患者共同努力共担风险,也需要政策的支持。

沈琳回忆道:“我们曾遇到过一名大出血的50 多岁的胃癌患者,黄疸,肝脏弥漫转移,胃里满满的血,大量呕血,血色素只剩5 克。如果不采取措施,患者会迅速死亡,即便止住出血,也只能活几天。但我们分析后定出方案,如果能抓住瞬息即逝的机会,给予同时止血抗肿瘤治疗,他也许能闯过这危险的一关,也许还能生存一段时间。虽然这个方案的风险很大,只有30%向好的方向发展的可能性,但不做就没任何希望,这需要医患共同协作和彼此信任。后来,患者和家属给了我们充分的信任,我们谨慎分次边化疗边严密观察,这名患者真的闯过了最初的死亡风险。虽然我没能彻底治愈他的疾病,但闯过了死亡关口,给他家人以莫大的安慰,也让他自己能好好地安排生活、家庭和孩子。否则,从发病到死亡就几天的时间,这对家人来讲太痛苦了。”

医学有限,努力无限

肿瘤医生对生命近乎“ 贪婪”,以至于无论自己帮患者延续了多长时间的生命,当患者真的面临生命终点的时候,医生都会感到无力、遗憾,甚至会把自己之前获得的所有成功都抹杀掉。他们总在想:也许这样治或那样治他还能更好,能多活一段时间。

这正是这个职业的残酷。

每一个人对生命的追求都是无止境的,医生更加看重结果,于是会把每一例死亡都当作教训,经常去思考、分析、总结,甚至会让你终生难忘,觉得遗憾,而医学恰恰就是在这些总结中发展,医生也是在总结中成长的。

“10 年前,一名20 来岁的年轻人,得了和乔布斯一样的病——胰腺神经内分泌瘤。但他家里很穷,病情也比乔布斯晚,发现时已经满肝都是转移灶。”沈琳说:“(患者)找到我时,消瘦得皮包骨,治疗一段时间,肿瘤控制了,恢复得白白胖胖;过一段时间肿瘤又长了,人又消瘦脱相,又来治疗,控制后又回家。就这样,前前后后一共6 年。乔布斯换了肝,生存期就是6年多,但这名患者没有那么多资源,也没有那样的经济条件。他的父母、姐姐一家人都盼望他能健康地活着,我们也全力以赴为他想了很多办法,包括募集特效药。这几年里,看到他身体恢复,全科医生都发自内心地高兴。由于医学的局限,我们最终没能留住他。他姐姐给我发短信表示感谢,可是我特别难受,几年的付出以及获得的所有成功和成就感都没有了,真的没了……”

“在门外”和“走进来”

治愈肿瘤患者的成就感,外科医生会强烈得多,但对肿瘤内科医生来说,正因为相对少,所以更弥足珍贵。有些患者每年来复查一次,总是要去沈琳的诊室报个到。患者看到自己的医生高兴,医生看到自己的患者健康地活着,更幸福,而且幸福长存。

“有一次,无意中遇到另一家医院的一位搞心血管病的老教授,听说我是搞肿瘤的,他特别兴奋地说:哎呀,你们肿瘤现在是不是有特效药啊?我说:没有啊。他说:怎么没有?吃几片药就好了,跟我们高血压控制是一样的。是吗?我身边那就是。我说:哦,他是我的患者。原来肿瘤也是能治好的?转移了也能治好?能啊,虽然还不是太多,但有些是可以治愈的。

“这名患者是遗传性胃癌,他妈妈和妹妹都在我们医院去世。他刚开始在别的地方治疗,后来听说还是北大肿瘤医院治胃癌好,就又回来了,当时已经出现手术后转移,他非常悲观。在我们这里综合治疗一段时间后,肿瘤几乎查不到了,就用一种药物口服维持。两年多后停止了用药,现在近10 年了,一直活跃在他的工作岗位。他岳母也是医生,和那位老教授是同一个科室的同事。”这个故事,沈琳记得特别清楚,学起那段对话维妙维肖。她说,对肿瘤的认识,不仅普通人,就算是非肿瘤专业的医生,也有很多的不了解和误解。

肿瘤,从门外看都是没救的,其实当你走进来,你会发现可做的事很多。通过医生的努力,有些早、中期的患者可以治好,有些晚期已经转移的患者,通过合理的综合治疗,也有部分最终能治好,回归自己常态的生活,走向社会。而对那些没有治愈可能的患者,医生也要尽力帮助他,让他们活得长,活得好,少有痛苦。

部分文章源于网友分享,本站尊重原创,如有侵权,本站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专家访谈 实时聚焦 行业新闻 热点推荐
快问号
  • 宝宝护士权威的孕育资讯,帮助家长呵护宝宝健康
  • 医说健康为您讲解人们最关心的健康养生话题,让您轻松掌握健康养生小常识。
  • 葩姐减肥肥肉三层非一日之功,葩姐教你用正确的方法迈出减肥第一步!
  • 揭秘君谣言似妖,小倩姥姥。辟谣除妖,不在山高
  • 漫说健康用漫画阐述健康,让医学也能性感起来!
曝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