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手足口病病例超万,还含有死亡病例!

2016-12-29 19:52 来源:网友分享

  近来,我国部分地方手足口病呈快速增长态势,部分地区甚至出现暴发态势。安徽省手足口病疫情又如何?4月14日,记者从安徽省卫生厅获悉,3月以来,安徽省手足口病发病呈快速上升趋势,季节性上升期较去年提前半个多月。专家认为,手足口病已经进入流行期。

  截至4月13日,今年安徽省共累计报告手足口病例14628例,比去年同期上升32.8%,其中重症32例,死亡1例。2010年1月和2月,全省通过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系统分别报告2015例和1656例。进入3月后,全省手足口病发病呈快速上升趋势,季节性上升期较去年提前半个多月。从全省采样的336份手足口病病例标本监测结果显示,ev71型占19.42%,科萨奇a16型占40.60%,其他肠道病毒占35.97%。专家认为,安徽省手足口病已经进入流行期。

  防治手足口病,一直是我省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重中之重。今年,省卫生厅已先后开展一系列防控工作。

  省卫生厅专家提醒,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多发的传染病,春夏季为其流行季节,以婴幼儿发病为主,虽极少数患者病情比较严重,可能并发脑炎、肺炎等疾病,绝大多数患者一般症状较轻,通过7到10天的自然周期即可自愈。建议广大群众要注意家庭、环境和个人卫生,一旦孩子出现发烧或皮疹等症状,立即到正规医院就诊。

  辨病症“一摸二看”

  春季是手足口病的高发季节,同时也是皮肤病的多发季节,由于两者均会出现皮疹等外在症状,辨清病症、及时就医因此成为防治手足口病的关键。专家为此总结了“一摸、两看”的辨别方法。

  一摸:手足口病最开始的起病特征是发热。患儿感染病毒后,多没有明显前驱症状或仅有轻度不适,多数患儿突然起病,约半数患儿于发病前1至2天或发病同时出现发热症状,以中等热度为主,多在38℃左右。如是重症病例,有可能烧到39°c以上。因此,家长要经常摸摸孩子的额头和身体,看有没有发热症状。

  二看:如果是手足口病患儿,发热1至2天后会开始出现口腔粘膜疱疹,多分布在咽喉、扁桃体等处,很快会变成小溃疡。同时会出现红色皮疹,通常在手足、臀部,一般像米粒或绿豆大小,呈圆形或椭圆形,周围有一圈红晕,没有明显瘙痒感。由于口腔溃疡伴有疼痛,患儿往往会流涎、拒食。

  勤洗勤晒远离病毒

  手足口病虽是常见病、多发病,但只要正确预防,是完全可防、可治、可控的。

  有效预防手足口病,最好的措施就是做好个人卫生、环境卫生和食品卫生。专家提醒,酒精、来苏水等一般消毒剂并不能杀灭肠道病毒,只有各种氧化剂,如高锰酸钾、漂白粉、84消毒液对杀灭肠道病毒是有效的。因此,家长和孩子饭前、便后和外出后都要用肥皂、洗手液洗手,并坚持正确洗手方法,让肥皂液或洗手液在手上保持6秒钟以上;给孩子喂食、护理中,家长更要勤洗手、勤对衣物消毒;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

  此外,要保持室内通风,勤晒衣被,并注意孩子的营养、适度运动及充足睡眠,以提高其免疫力。手足口病流行期间,不要带孩子去人口众多或者是空气不流通的公共场所,避免接触患病儿童。专家强调,手足口病虽可防可控,但毕竟是有传染性的,轻症患儿经正规医疗机构诊断治疗后,几天后便可痊愈,不必要的住院反而有可能增加交叉感染的机会。

  预警防控多头并进

  3月15日,安徽省卫生厅下发《关于切实做好手足口病防治工作的通知》,对全省手足口病防控工作作出专项部署。

  加强手足口病监测预警工作。建立疑似病例专家组会诊制度和聚集性病例流行病学追踪调查制度,启动手足口病周报告分析制度,实现手足口病病原学监测全覆盖。

  加强分级诊疗和危重症病例的救治。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建立专家组会诊制度,指定重症病例定点救治医院,建立省级综合性大医院对口支援基层医疗机构重症救治工作机制。

  发挥中医药在基层手足口病防治工作中的作用。

  落实重点人群防护措施。重点落实小学和托幼机构的晨检和缺勤报告等防护制度。

  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4月份在全省范围内再次开展春季爱国卫生活动,全面清理整治城乡卫生环境。

  大力加强健康教育。

扩展阅读:


一、手足口病的症状

  【临床表现】

  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复杂而多样,根据临床病情的轻重程度,分为普通病例和重症病例。

  1.普通病例 急性起病,大多有发热,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口腔内可见散发性的疱疹或溃疡,多位于舌、颊黏膜和硬腭等处,引起口腔疼痛,导致患儿拒食、流涎。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和泡疹,偶见于躯干,呈离心性分布。皮疹消退后不留瘢痕或色素沉着,多在1周内痊愈,预后良好。

  2.重症病例 少数病例病情进展迅速,在发病1~5天左右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水肿、循环障碍等,极少数病例病情危重,可致死亡,存活病例可留有后遗症。

  (1) 神经系统表现:多出现在病程1~5天内,患儿可持续高热,出现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表如精神萎靡、嗜睡或激惹、易惊、头痛、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谵妄甚至昏迷;肢体抖动、肌阵挛、眼球震颤、共济失调、眼球运动障碍;肌无力或急性弛缓性瘫痪、惊厥等。颈项强直在大于1岁的儿童中较为明显,腱反射减弱或消失,Kernig征和brudzinski征阳性。

  (2) 呼吸系统表现:呼吸增快并浅促、呼吸闲难或呼吸节律改变,口唇发绀,咳嗽加重,咳色、粉红色或血性泡沫样痰液,肺部可闻及湿罗音或痰鸣音。

  (3) 循环系统表现:心率增快或减慢,面色灰白、皮肤花纹、四肢发凉、出冷汗,指(趾)端发绀;持续血压降低,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延长。

部分文章源于网友分享,本站尊重原创,如有侵权,本站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疾病百科| 手足口病

挂号科室:儿科、感染科

温馨提示:
家长尽量少带孩子到拥挤的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的机会,还要注意幼儿的营养、休息,避免日光暴晒,防止过度疲劳,降低机体抵抗力。

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HFMD)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好发于儿童,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口腔和四肢末端的斑丘疹、疱疹,重者可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和循环障碍等。致死原因主要为脑干脑炎及神经源性肺水肿。由于病毒的传染性很强,常更多>>

病因  治疗  预防  食疗  好发人群:5岁以下儿童 常见症状:水泡、口腔溃疡、丘疹、低热、小儿流口水、脓疱、吞咽痛、咳嗽、口痛、舌齿龈疼痛性粟粒至水疱、口唇疱疹、流涎[详细] 是否医保:医保疾病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

儿科疾病热点 实时聚焦 行业新闻 热点推荐
快问号
  • 宝宝护士权威的孕育资讯,帮助家长呵护宝宝健康
  • 医说健康为您讲解人们最关心的健康养生话题,让您轻松掌握健康养生小常识。
  • 葩姐减肥肥肉三层非一日之功,葩姐教你用正确的方法迈出减肥第一步!
  • 揭秘君谣言似妖,小倩姥姥。辟谣除妖,不在山高
  • 漫说健康用漫画阐述健康,让医学也能性感起来!
曝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