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2-03 18:08 来源:网友分享
护理
1、石膏固定时不宜过紧,上腹部应留有空隙。
2、石膏固定后促进石膏快干。
3、脊柱不要过度伸展。
4、嘱患者不要进食过饱,应少量多餐,进易消化的食物。
5、如有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适当更换体位,予胃肠减压,禁食,补液,记录出入量,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6、若经上述处理仍未见明显好转,应拆除躯干石膏。
很多时候,疾病不仅仅是治疗重要,治疗之后的预后预计护理也非常重要,大人的自我保护意识强,小二不太有相关知识,只知道难受,所以尤其是父母要随时注意宝宝的身体变化。
预防
1.维持呼吸、循环等正常生理功能。
2.保证骨折固定效果,确保外固定满意。
3.缓解疼痛,减轻患者的痛苦。
4.科学地指导功能锻炼,使患肢功能恢复与骨折愈合同步发展。
5.照顾生活,满足生理、文化等生活需求。
6.合理安排营养饮食,保持机体营养代谢需要。
7.有效的预防全身及局部并发症。
8.加强心理护理,保持心理健康、并指导提高自我护理、自我照顾能力。
一、小儿石膏综合征发病原因
1.主要因素
主要是由于使用各种方法畸形治疗过程中,使肠系膜上动脉压迫十二指肠横部,致机械性阻塞。
2.其他因素
如仰卧于制动床上,躯体石膏固定,脊柱牵引和腹壁肌肉张力下降等,亦为诱发本病征。
二、小儿石膏综合征发病机制
1.机体正常生理解剖特点
1)肠系膜上动脉起源于腹主动脉,在胰腺颈部下缘穿出,于第一腰椎水平跨过十二指肠横部进入小肠系膜根部,它和腹主动脉的交角为锐角,平均41。
2)十二指肠与横结肠系膜根部也就是相当于第2腰椎平面左侧位和空物相连,此处肠曲常为来自膈的平滑肌纤维束组织即屈氏韧带所悬吊及固定,为整个小肠中最固定的部位。
3)十二指肠横部又完全固定于后腹壁,其前方为肠系膜上动脉,后方为腹主动脉及脊柱。
2.病理机制
由于以上的解剖特点存在,长期仰卧者如行石膏固定、骨盆牵引、脊柱内撑开固定、头颅一骨盆牵引、脊柱牵拉等外科矫形治疗的过程中,均可引起肠系膜上动脉加重对十二指肠的压迫,继之引起肠系膜上静脉阻塞而产生急性胃扩张的症状。
一、小儿石膏综合征症状
1.好发人群
该病征可发生各年龄段人群,以小儿多见。
2.特征性症状
以消化道症状为主,如出现恶心、呕吐、腹胀、腹痛等,其中以腹部胀痛最为明显。
症状的轻重取决于肠系膜上动脉压迫十二指肠横部的程度。早期仅感上腹饱满膨胀,可有恶心,尤其手术后的患者,这些轻微症状极易被忽视。随后出现呕吐,逐渐频数,呕吐物多为棕绿色,继而呈咖啡色。腹部有震水声。全腹弥漫性压痛。重症可出现脱水以至休克而死亡。
3.其他症状
部分患者由于严重的胃肠道反应,导致低血钾、低血容量、碱中毒等症状出现,甚者可导致死亡。
二、小儿石膏综合征诊断
1.根据病史及临床表现可进行初步诊断。
2.确诊需结合相关实验室检查。
3.本病征属于急症范畴,应及时诊断治疗。
1.治疗
本病征治疗原则是及时解除机械阻塞,对症治疗,纠正酸碱失衡,及时补液。
1)胃肠减压
诊断明确后,应胃肠减压吸出全部胃内积液。同时禁食,直到吸出液正常为止,然后开始少量流质,逐渐增加。
2)除解除机械阻塞
拆除石膏后改变仰卧位,若病情允许可改为俯卧位,足抬高,以解除十二指肠的受压。
3)对症治疗
补充血容量,及时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严重者应及时处理心律失常。
4)病情不好转应积极手术治疗
行Treitz韧带松解术。
5)改变矫形治疗方案
个别情况下需将已矫正畸形的内固定拆除,或减少矫正的角度或分期矫正畸形,以防止此综合征的再发生。
6)剖腹探查
以上措施无效时,可行剖腹探查。
2.预后
1)本病征属于急症范畴,若不能及时发现和适当处理可导致患者死亡。
2)治疗后一般预后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