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喉的诊断方法 白喉的疾病治疗

2017-08-24 06:28 来源:网友分享

一、白喉的发病原因

  1、传染源 白喉病人或带菌者是本病的传染源,流行期间典型病例仅占全部病人的2%~6%,不典型及轻症病例易于漏诊,因此有更多散播传染机会,传染期一般为1~2周,个别病人可持续带菌6个月或更久,持续的恢复期带菌者,鼻粘膜常有慢性炎症。

  健康人群的带菌率一般为1%~2%,亦可高达10%~20%,流行季节及其前后带菌者明显增多,国外曾有报告皮肤白喉为白喉杆菌的宿主及传染源。

  2、传播途径 主要为飞沫传染,亦可通过污染的手、玩具、食具等物品或尘埃传播。白喉杆菌可在牛奶内繁殖从而引起暴发流行。

  3、易感性 人群普遍易感,易感性与免疫状态密切相关,通过锡克皮肤试验(Shiek test)检查机体对白喉的免疫力,呈阳性反应者提示对白喉无免疫力。

  4、季节 大多数病例发生在秋、冬季节,主要与人们生活方式有关,天气寒冷大部分时间在室内活动,相互接触密切,疾病易于散播,同时此季节小儿易患呼吸道感染,咽部黏膜的炎性改变有利于白喉杆菌的侵袭。

二、白喉的症状表现

  (一)咽白喉:病灶局限于扁桃体及咽部周围组织,为最常见的类型,约占白喉患者的80%,按假膜大小及病情轻重分为轻型、普通型、重型、极重型。

  轻型:发热和全身症状轻微,扁桃体稍红肿,其上有点状或小片状假膜。数日后无数症状可自然消失。易误诊为急性扁桃体炎,在白喉流行时应加注意。

  干净普通型:起病缓慢,有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痛咽痛,轻至中度发热,扁桃体中度红肿。其上可见乳白色或灰白色大片假膜,但范围仍不超出扁桃体,可伴有颌下淋巴结肿大及压痛。

  严重型:全身症状严重,高热面色苍白极度乏力,恶心、呕吐严重,脉搏增快,严重者出现血压下降。局部假膜迅速扩大延及腭弓,上腭悬雍垂咽后壁及鼻咽部甚至口腔粘膜。假膜呈大片状厚,呈灰色,黄色,污秽灰色甚至出血而成黑色。口腔有腐臭味颈淋巴结肿大。

  极重型:起病急,假膜范围广泛,多为黑色扁桃体和咽部高度肿胀大堆影响呼吸和吞咽口腔,有腐臭味。颈淋巴结肿大,出现淋巴结周围炎。颈部至锁骨上窝软组织明显水肿呈现所谓“公牛颈”,全身中毒服务症状严重。高热或体温不升,烦躁不安呼吸急促,面色苍白脉快细弱血压下降,可有实在心脏扩大,心律失常或奔马律等,亦可见出血及血小板减少等危重表现,预后险恶。   (二)喉白喉:多为喉白喉向下扩散所致,少数为原发性。原发性着外毒素吸收少,中毒症状轻起病时呈犬吠样咳嗽,声音嘶哑甚至失音,吸气性呼吸困难慢性进行性加重。可见鼻翼煽动,三凹征,口唇发绀,烦躁不安。

  (三)鼻白喉:单纯鼻白喉属原发性,多见于2岁以下的婴儿,病变范围小,毒素产量少,又不易吸收入血循环,因而一般无全身症状。主要表现为鼻腔血性黏液分泌,腐蚀上唇鼻孔外周,致表皮剥脱。   继发性鼻白喉均是咽白喉扩散所致,因此有人称之为鼻咽白喉,伪膜范围广泛,毒素吸收量多,毒血症严重,预后欠佳。表现为鼻阻,经口呼吸,鼻分泌物稀薄而量多。

  (四)其他部位白喉:不多见,皮肤白喉多见于热带,眼结膜,耳,口腔,外阴,新生儿脐带、食管等处偶可发生。白喉均有局部炎症,假膜形成,但全身症状轻。

三、白喉的诊断方法

  诊断标准 :根据临床表现,结合流行病学情况,可以临床诊断(尽快得出临床初步诊断,并立即给予抗毒素治疗,任何延迟治疗会对病人有严重危害,尤其是婴幼儿),确诊须以细菌培养及毒力试验为准。病灶直接涂片检查病原菌不可靠。

  1、细菌培养 采集标本时需用力以棉拭子涂抹病变伪膜,最好自伪膜下及其边缘细菌聚集处采取,立即接种后放人温箱培养,阴性并不能否定白喉之诊断,培养阳性需进行豚鼠毒力试验,阳性为产毒菌株。

  2、免疫荧光检查 为快速、敏感的检查,将咽拭子培养4小时之菌落,用特异抗血清进行免疫荧光检查,即可确诊。

  辅助检查:

  (1)血象: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均轻度升高,尿常规有时有改变,如蛋白尿。

  (2)细菌学检查:于假膜边缘擦拭取材,涂片镜检,及细菌培养,可检出白喉杆菌,但需与不产毒的类白喉杆菌鉴别,需进行毒力鉴定。毒力检测分体内、体外两种方法,前者把培养的细菌皮下接种给2头豚鼠,1头在接种前2小时给腹腔内注射白喉抗毒素,未给抗毒素的1头在1~4天内死亡。即证明其是产毒菌株,体外试验可以用免疫凝集法,即Elek试验等。

四、白喉的疾病治疗

  1、护理与一般性治疗 患者应住院隔离,卧床至少2周,对接受抗毒素治疗较迟或有心肌炎征象者,卧床期应延长、注意观察病情及心电图,严防猝死。保持室内湿润。

  2、抗毒素疗法 治疗白喉的特效疗法,是设法中和局部病灶和循环中游离的白喉外毒素,对已与组织结合紧密、造成局部损害的外毒素则无效。故必须尽早、足量注射。早期应用可减少对心肌及其他脏器的损害,并明显降低病死率。凡可疑患者,可不等培养结果,先给抗毒素。所用剂量根据病变部位、范围大小、中毒轻重和病程长短而异。儿童与成人用量相同,不按年龄体重计算。给药途径以静脉注射最好。鼻白喉给1~2万IU;咽白喉2万~4万IU;喉白喉2万~4万IU;鼻咽白喉治疗延迟者4万~6万IU。若病变范围大或起病超过3天以上,或带有“公牛颈”者,则用8万~10万IU。可把抗毒血清稀释于100~200ml葡萄糖液缓慢滴注(1h),以尽快中和毒素。或同时肌内注射,全部剂量最好一次给予。若剂量足够,12~24h后即可见假膜从边缘开始自行剥脱。此时,至警惕剥落的假膜阻塞气管引起窒息。若一次用量层假膜未见剥离,可考虑给补充剂量,时间最好不要超过3天。抗毒素由马血清制备,有可能引起过敏反应,注射前除了解患儿有无过敏史,还必须做反肤过敏试验。

  (1)脱敏注射:皮肤过敏试验阳性者,必须采用脱敏注射法,脱敏注射患儿按表1程序进行脱敏注射。注意每次注射间隔时间为20~30min,并只有在上一次注射无反应的情况下方可进行下一次注射。

部分文章源于网友分享,本站尊重原创,如有侵权,本站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儿科疾病热点 实时聚焦 行业新闻 热点推荐
快问号
  • 宝宝护士权威的孕育资讯,帮助家长呵护宝宝健康
  • 医说健康为您讲解人们最关心的健康养生话题,让您轻松掌握健康养生小常识。
  • 葩姐减肥肥肉三层非一日之功,葩姐教你用正确的方法迈出减肥第一步!
  • 揭秘君谣言似妖,小倩姥姥。辟谣除妖,不在山高
  • 漫说健康用漫画阐述健康,让医学也能性感起来!
曝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