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9-29 09:32 来源:网友分享
1、遗传因素:有部分隐睾病人有明显家族史,故遗传因素也许是隐睾发生原因之一。或许还有其他一些原因导致隐睾的发生,预计随医学水平的不断提高,这些原因会一一明朗化,从而找出有效的防治方法,阻止这种疾病的发生。
2、内分泌因素:睾丸下降要有足够的动力,那就是要依靠母体的促性腺激素刺激胎儿睾丸间质细胞产生雄激素,如①睾丸本身有缺陷时,对促性腺激素不产生下降反应而发生隐睾;②因睾丸下降发生在血液中促性腺激素浓度很高时,所以当母体促性腺激素匮乏,也会导致睾丸下降不全,从而导致隐睾的发生。
3、器质性因素:导致隐睾的器质性因素主要有睾丸系带很短或缺如、睾丸系膜与腹膜发生粘连、睾丸的血管发育异常、精索的血管或输精管太短、睾丸畸形发育以及阴囊发育异常等。
1、激素治疗:黄体荷尔蒙释放激素,刺激脑下垂体释放黄体激素使睾丸制造较高浓度的睾丸固酮。给予的方式包括静脉注射、鼻粘膜喷雾式及皮下脉动式连续注射法等。喷雾式最简单,天天三次喷到鼻粘膜上,连续四星期。皮下注射则使用25号头皮针插到腹部皮下组织,接上灌注可连续24小时给予。皮下注射的优点是所用的剂量较小,效果也较好。
2、手术治疗:隐睾该怎么治疗?对于单侧隐睾或用激素治疗无效的双侧隐睾均应手术治疗。注意把握手术时机:建议作睾丸固定的年龄越来越早。目前多认为在2岁以前作手术较好。对于低位隐睾也可在6岁以前作手术。对于青春期以后的单侧隐睾,尤其是高位的、摸不到睾丸的隐睾,应作睾丸切除,以防止癌变。
3、内分泌治疗:双侧隐睾可先试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治疗,方法如下:每日肌注500μ,共20~30天,总量为10000~15000μ,隔日肌注1000μ,总量同上。隔日肌注3300μ,共3次,总量为10000μ,应在3~5岁以前进行激素治疗,如果激素治疗无效,不宜继续应用或重复应用,应改为手术治疗。
1、男性出生后都要检查有没有隐睾,以让小儿屈腿坐位检查最为准确。出生后如有隐睾,父母也不必焦虑,可以密切观察,因为在1岁以内隐睾自行下降的机会还很大。如果小儿到10月龄时隐睾还没有下降到阴囊,就应该开始内分泌治疗了。
2、对于青春期后才来治疗的单侧隐睾病人,考虑到对侧正常睾丸产生的雄性激素足以维持男性正常生活,而隐睾已丧失生精能力且有恶变可能,应行睾丸切除为妥。对于青春期后的双侧隐睾病人则应视具体情况而定,但至少应将一侧睾丸固定在阴囊内以维持雄性激素来源,如另一侧睾丸难以用手术固定在阴囊内,亦应予切除。
3、凡是男性新生儿都必须检查有无隐睾。小儿屈腿坐位检查最为准确。如果隐睾小儿的智力有低下的迹象,还要检查是否患有相关遗传和内分泌异常的疾病。在1岁后可采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治疗。如果内分泌治疗无效,2周岁时可靠手术治疗,游离送解精索,修复内存的疝囊,将睾丸固定于阴囊内。手术治疗后应随访,每年一次,直至青春期。
一岁以内的小儿通过一些药物的应用有可能使睾丸降入阴囊,到了二岁仍然不能下降入阴囊,则要考虑手术治疗,在二岁以前手术对睾丸的生精功能无太大影响,超过四岁则会明显影响,超过八岁则会严重影响,如果超过十二岁即使做了手术,睾丸的生精功能亦不能恢复。
1、B型超声波检查:B型超声波检查是目前检查隐睾最常用的方法,这种检查无损伤且可以同时检查病人有无肾积水、畸形、结石等泌尿系统病变,对于腹股沟管内的隐睾有相当高的诊断率,但对于腹内隐睾的诊断率还不够高。
2、腹腔镜检查:隐睾应该怎么诊断?腹腔镜检查也是诊断隐睾的重要方法,可用于各种年龄的病人及1岁以下儿童。操作方法简单而且时间短,诊断率可达88%至100%,可以确定隐睾的位置或者睾丸缺如。在腹腔镜检查中常可先在腹膜后沿睾丸血管解剖位置找睾丸血管,沿精索血管可找到位于腹内或者腹股沟内环处睾丸,如果沿血管见到血管盲端可以确定是睾丸缺如,如果盲端有结节应切除并送病理检查。
3、CT检查和核磁共振(MRI):CT检查和核磁共振近年来也用于腹内隐睾的定位诊断,均有相当高的准确性,Wolverson报告20例病人作CT检查,准确率达96%;Fritzche报告12例病人共15个隐睾经MRI证实14个隐睾,1例高位误诊。这二种检查的缺点是在年幼的儿童检查比较困难,而且费用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