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3-15 12:16 来源:网友分享
门诊见闻
做事干脆利落、对待病患温和细致,这是记者见到邹春芳主任的最初印象。第一位来到邹主任尿失禁专病门诊的齐女士,略显紧张的问:“医生,我现在咳嗽、打喷嚏的时候还是好了一些,但是还是会有憋不住尿的时候。”
邹大夫一边翻开齐女士的盆底肌电评估报告一边笑着说:“高张明显下降了,盆底肌力也在逐渐提高,再做一个疗程吧,不用担心。”与许多大夫看诊时有所不同,邹大夫在面对许多尿失禁患者的难言与羞涩时都是直言其意。
妇科的检查让许多患者都比较紧张,她们把最私密的事情、最难言的痛苦告诉医生。“孩子有几个啊?生的时候顺利吗?刚生下来的胎儿有多重?”在检查室里面,邹大夫温和亲切的话语,可以让人忘记这是在做一次让人略带尴尬的检查。邹大夫告诉记者,多次分娩、分娩了巨大儿、急产、产钳助产或第二产程延长等都是尿失禁的高危因素,这些生孩子时落下的病随之年龄增大逐渐加重,还有很多人即使出现问题了也不知道去哪里治疗。
统计显示,我国中老年女性尿失禁发病率高达50%以上,但与我国男性治疗前列腺疾病的积极态度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女性对尿失禁的忽视,没意识到这是疾病,甚至不愿意来医院治疗。其实治疗尿失禁不用大刀阔斧,患者也不必变成“药匣子”,在航空总医院开设的国内首家尿失禁专病门诊,通过无创无痛苦的盆底康复治疗就可以告别尿失禁。
手术治疗并非唯一选择
门诊现场:54岁的齐阿姨已经有十多年的尿失禁病史了,“我这做过手术了,又复发的话是不是还得做手术,我以前看到一个78岁的病友手术失败了,我是不是也越早再次做手术越好?”
邹春芳:女性尿失禁确实应早筛早治,特别要注意制订最适合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方案。但并不一定非得手术,有很多治疗方法,物理类的治疗、药物治疗、康复训练等。
我们一般不会让患者一来就手术,通常情况下都需要经过三个月的物理治疗,再结合具体情况看是否要接受手术治疗。在物理治疗技术方面,航空总医院尿失禁专病门诊已经掌握了相当成熟的盆底康复方法,无创治疗效果显著。随着科技的进步,又有了电刺激、生物反馈等新的治疗手段。如果已出现了尿失禁、子宫脱垂、阴道严重松弛等症状,单纯做“缩肛运动”已经很难达到康复目的,一般还需要配合生物反馈和电刺激的治疗方法。
子宫切除是高危因素
门诊现场:今年52岁的冯阿姨在2008年因为子宫肌瘤做了子宫切除手术,尿失禁的症状明显加重,“平时咳嗽会憋不住尿,有时候跳绳也这样,以前因为不是太严重一直也没引起重视。”。
邹春芳:引起女性尿失禁的原因主要有五种:包括膀胱颈及近端尿道下移、尿道黏膜封闭功能的减退、尿道固有括约肌功能下降、盆底肌肉及结缔组织功能下降、支配控尿组织结构的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全子宫切除后,会造成盆底的筋膜支持组织丧失弹性和支持力。如果患者咳嗽、打喷嚏或劳动运动等腹压增高时出现尿液不自主自尿道口漏出的症状,这种情况被称为压力性尿失禁。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可采用肌电刺激联合凯格尔(kege)l训练治疗。一个疗程仅需要十次,而且盆底康复治疗在我国已经被纳入医保,患者只是需要坚持来医院进行训练治疗即可恢复盆底肌功能,从而达到治愈目的。
产后评估应成为常规检查
门诊现场:一位刚刚生完宝宝42天的刘女士在航空总医院做了产后盆底评估,虽然还没有出现尿失禁的症状,但评估结果提示有轻度的阴道子宫脱垂,这也是引发尿失禁的高危因素。
邹春芳:在航空总医院的产后康复门诊,针对产后42天返院复查的产妇,常规开展产后盆底评估,很多产后妈妈们盆底肌已经开始出现问题了,随着这些年的科普教育,很多女性对于盆底肌病的关注程度有所提升了,但是仍有很多产妇在系统的检查、发现存在问题或隐患后依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在欧美及日韩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已经普及了对产后42天的妇女进行盆底肌肉评估,以及生物反馈的盆底肌训练和电刺激治疗,大大地减少了盆腔器官脱垂及尿失禁等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还有许多产妇对于顺产后阴道肌肉松弛非常无奈,也羞于向医生求助,但其实在盆底肌训练和电刺激治疗中,通过促进受损的盆底神经及肌肉的功能恢复,使阴道更好地恢复到紧缩状态,达到改善产后性生活质量的目的。这也是航空总医院开设产后康复门诊的意义,早期预防盆底肌病,比将来年龄大了出现严重问题再来治疗效果好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