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7-23 16:04 来源:网友分享
月经量少,指的是月经周期基本正常,经量明显减少,甚至点滴即净;或经期缩短不足两天,经量亦少者,均称为“月经过少”,属月经病,通常伴有体重增加,长斑等现象。
折叠 原因
先天因素
先天子宫发育不良、子宫偏小、子宫内膜薄、经行量少;
后天因素
1、素体虚弱,大病,久病;
2、贫血,营养不良;
3、内分泌功能失调;
4、子宫寒凉,子宫异常;
5、工作压力大,紧张,突遇强烈精神刺激;
6、长期服用避孕药;
7、减肥;
8、流产、生育、断乳;
9、房事过频;
10、子宫内膜粘连及损伤;
11、其他药物原因。
归根结底,月经量少是上述一种原因或多种原因结合,使女性雌激素水平低下,子宫内膜增厚不够,脱落减少,最终形成月经量少的现象。不管哪种原因导致的月经量少,都容易影响到未来正常受孕。
① 影响学习工作:经期或其前后小腹疼痛难忍,坐卧不宁,严重影响工作学习和日常生活,必须卧床休息,伴腰部酸痛,冷汗淋漓,四肢厥冷,乏力。
②影响夫妻生活:子宫异常还会使阴道内表层细胞数和分泌液逐渐减少,引起阴道萎缩、干燥不适,产生痛苦的性生活不悦感。出现性欲底下、性这直接导致夫妻性生活不和谐。
③影响胎儿成长:专家研究发现有五年痛经史以上的女性,其胎儿缺氧的比率是无痛经史女性胎儿的2.65倍!为了你未来宝宝的健康成长,准备做妈妈的你一定要提前做好子宫保养工作。
④痛经导致不孕:如果是继发性痛经,很有可能是一些妇科疾病引起的,如慢性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以及慢性宫颈等,这些疾病可能会引起不孕。
⑤导致乳腺增生:1/3以上的乳腺增生病由痛经引起,半数以上的子宫炎症与痛经有关,临床观察证实,痛经是子宫气滞血淤和痰湿相互作用的外在表现,如不予以及时治疗可诱发多种妇科疾病。
⑥加快女性衰老:痛经的女性气血失调,体内自由基异常活跃,其衰老年龄比正常女性总体提前5年。尤其经期痛经的女性总是面色灰暗、皮肤干燥,容易形成色斑、痤疮等面部问题,痛经就是它们的隐形祸首。
妇科专家说当女性出现了月经量少时,一定要查明原因再做治疗,一般导致月经量少的原因主要与肾虚,血瘀,痰湿有很大的关系,由于体质不同所以女性不要擅自使用药物,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在治疗的同时再配合一些食物的调理。
1、使用山楂和红花一起泡入酒中,可借酒气以行药力,对于月经过少的患者来说,是十分有效的。
2、每次月经结束后连着三天喝四物汤,所谓四物汤就是当归、川穹、白芍、熟地,这四味是中医补血、养血的经典药方,这四味药不仅可以活血化瘀,排除血块,还能改善肤色,让脸色红润有光泽。
3、除了上面两种,还可以买阿胶回来炖着喝,或者直接买驴胶补血颗粒,直接一冲一泡就可以喝了。
4、如果你实在吃不了什么这些东西,那就平时多喝煎点红枣汤喝喝,月经来的时候经常给自己泡上一杯热乎乎的红糖姜茶,这都是非常有用的。
1、乌骨鸡汤
材料:乌骨鸡,当归,黄芪,茯苓。
做法:把乌骨鸡处理好之后,把当归黄芪,茯苓等一起缝入鸡肉中,然后放入锅中煮,熟透之后把肉里的中药去掉,然后加入适当的调品就可以服用了,月经前每天服用,连服三到五天。乌骨鸡汤具有益气养血的作用,对调理女性由于月经过少,而引起的经色淡,头晕眼花,睡眠不足等问题具有很好的疗效。
2、益母草乌骨鸡汤
材料:乌骨鸡1只,当归、黄芪、茯苓各9克,益母草30克。
做法:将鸡洗净,去脏杂,把药放入鸡腹内用线缝合,放砂锅内煮熟,去药渣,加入调味品后食肉喝汤,分2—3次服完。月经前每天l剂,连服3—5次。
3、归地烧羊肉
材料:羊肉,当当,生地,干姜。
做法,将羊肉处理干净,切成块,放入砂锅,然后把当归,生地,黄酒,等调味品一起加入汤中,加适量的水,红烧直到肉烂了就可以吃了。温中补气,可以调理女性的气血问题,常吃的话,可让女性的月经增多。
4、枸杞炖羊肉
材料:羊肉(腿肉最好)枸杞子,调料品。
做法:把羊肉用开水煮透了,然后再用冷水处理一下去掉其中的腥味,放入油锅中煮,把姜夫,放入料酒之中炝锅,接着放入枸杞子,清汤,就可,煮的时候时间可以长一点。补肾养血的作用,不仅适合女性调理月经过少的问题,同时也适合男人补肾,因此这道枸杞子炖羊肉汤应该是适合居家常用的养生汤。
5、母鸡艾叶汤
材料:老母鸡,艾叶。
做法:把买回来的老母鸡处理一下,然后放入艾叶煮,肉烂的时候就可以吃了。适合女性在经期的时候服用。老母鸡艾叶具有补气健脾的作用,对于调理女性的经血量不正常具有很好的疗效。
温馨提示:
不宜过食生冷,不宜久居寒湿之地,不宜过劳或过逸等。
痛经(dysmenorrhea),系指经期前后或行经期间,出现下腹部痉挛性疼痛、坠胀,并伴有腰酸或其他全身不适,严重影响日常生活者。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经过详细妇科临床检查未能发现盆腔器官有明显异常者,称原发性痛经,也称功能性痛经,占痛经90%以上;继发性痛经则指生殖器官有明显器质性病变者,如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肿瘤等。本病最早记载于汉.张仲景《金匮要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