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9-03 11:26 来源:网友分享
9月1日,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普外科携手家庭医生在线、广东广播电视台南方生活广播,举办健康大讲堂,共同普及乳腺疾病与大肠癌的诊治知识。据了解,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普通外科医生队伍在甲状腺、乳腺疾病及消化道肿瘤的诊断及手术治疗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活动中,家庭医生在线特别采访普外科刘立新主任,他表示,近年来非哺乳期乳腺炎的发病呈上升趋势,由于该病的病因不明、病情复杂难治,病程迁延不愈,是广大女性不容忽视的一种疾病。
大肠癌:早发现早治疗是关键
大肠癌排在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的第四位,严重威胁广大民众的生命。在发达国家,90%的结直肠癌患者为50岁以上,而在中国,高发年龄提前了10年,大肠癌的高发病率、病死率以及目前的临床诊疗形势非常严峻。刘立新主任通过家庭医生在线向广大群众提示,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是大肠癌的关键所在。腹痛、腹胀、大便习惯改变、便血、贫血等症状是大肠癌的早期危险信号。一旦出现这些症状,需要立即通过肠镜检查明确诊断。此外,>50岁、肥胖、患有基础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人群是大肠癌发生的高危人群,建议每1-2年做肠镜筛查。
刘立新主任特别强调道,很多患者出现便血的症状就主观地认为是得了痔疮,因此不加以重视,最后耽误了大肠癌治疗的最佳时机。一旦出现便血,要及时就诊,重视大肠癌传递的危险信号,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非常重要的,治疗得越早,负担越小,效果越好。
大肠癌保肛与“造口”皆有优势
据家庭医生在线了解到,“保肛”一直以来都是手术治疗大肠癌的坚定的追求。大肠癌与肛门的距离,决定了是否能够在肿瘤根治术过程中保留肛门功能,从而提升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通常意义上讲肿瘤距离肛门小于5cm,外科手术不考虑保肛,但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以及多学科肿瘤治疗的结合,部分患者通过新辅助治疗甚至可以实现距离肛门3cm处可以实现保肛。但肿瘤位置过低时,就不得不切除肛门,在其肚脐旁“安插”一个“造口”,俗称“人工肛门”,成为患者术后排便的通道。刘立新教授表示,随着“造瘘”材料以医疗技术的发展,人工肛门无论在使用便捷性、气密性等各方面都有了极大的改良,人工肛门不再是患者的负担。
甲状腺疾病手术治疗 需遵循严格手术指征
甲状腺疾病是另一类高发在广东人群的疾病。随着彩超诊断技术的发展,甲状腺肿物的检出率越来越高,<1cm>1cm甲状腺肿物才考虑进行临床干预,或者在专业的影像学医生及临床医生的评估下,考虑恶性可能度高的小结节方可临床干预治疗。
不可忽视的“非哺乳期乳腺炎”
近年来,随着孕期和产褥期卫生知识的普及,哺乳期乳腺炎的发病率已呈下降趋势,而非哺乳期乳腺炎则呈上升趋势。所谓非哺乳期乳腺炎,症状多表现为乳房的肿胀、发红、隐痛,或出现结节等,它的发病人群包括婴儿期、青春期、绝经期和老年期。各个年龄的女性,都有可能发病,但一般生育后女性多见。
刘立新主任介绍道,由于此病在以往发病率不高,导致了不少医生对非哺乳期乳腺炎缺乏认知,经常误诊为乳腺增生症、乳癌、化脓性乳腺炎或浆细胞性乳腺炎,导致治疗的延误。此外,非哺乳期乳腺炎的病因暂时不明,目前多考虑为一种Ⅳ型变态反应引起的乳腺炎性肉芽肿性疾病,病情迁延不愈,给广大女性病患带来巨大的精神与身体的负担。为提高此病的诊断治疗水平,目前南医三院普外科也在计划对此病进行专项研究。
温馨提示:
防止乳头损伤,有损伤时要及时治疗。
乳腺炎是指乳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是产褥期的常见病,是引起产后发热的原因之一,最常见于哺乳妇女,尤其是初产妇。哺乳期的任何时间均可发生,而哺乳的开始最为常见。急性乳腺炎初产妇患病占50%,初产妇与经产妇之比为2.4∶1。哺乳期的任何时间均可发生,但以产后3~4周最为常见,故又称产褥期乳腺炎。根据病因的不同可以分为急性化脓性乳腺炎、乳晕旁瘘管、浆细胞性乳腺炎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