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6-28 13:29 来源:网友分享
1.酒精性肝炎
酒精性肝炎系指长期大量饮酒所致的一种肝脏疾病,初期通常表现为脂肪肝,进而可发展成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硬化。治疗酒精性肝病的首要方法是戒酒。这类肝炎没有传染性。
2.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肥胖、脂肪肝已成为许多上班族的常见病。随着脂肪肝由轻到重,肝功能逐渐出现异常,就成了脂肪性肝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也是没有传染性的。
3.病毒性肝炎
由嗜肝病毒引起的肝炎称为病毒性肝炎。常见的嗜肝病毒有甲型、乙型、丙型、丁型、戊型肝炎病毒,分别可以引起甲型、乙型、丙型、丁型、戊型病毒性肝炎。这些病毒性肝炎均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传染给易感者,甲型、戊型病毒性肝炎通过粪口途径经消化道传播,乙型、丙型、丁型则通过血液、母婴、性生活传播。
5.药物性肝炎
是指由于药物或/及其代谢产物引起的肝脏损害,以往没有肝炎史的健康者或原来就有严重疾病的患者,在使用某种药物后发生程度不同的肝脏损害。临床上可表现为各种急慢性肝炎,轻者停药后可自行恢复,重者可能危及生命。药物性肝炎可发生在用药超量时,也可发生在正常用量的情况下,这跟患者的个体因素有很大关系。
1.甲型肝炎的主要传染源是急性患者和隐性患者。病毒主要通过粪便排出体外,粪便中排出的病毒通过污染的手,水苍蝇和食物等经口感染,以日常生活接触为主要方式,通常引起散发性发病,如水源被污染或生食污染的水产品(贝类动物),可导致局部地区暴发流行。自发病前2周至发病后2~4周内的粪便具有传染性,而以发病前5天至发病后1周最强,潜伏后期及发病早期的血液中亦存在病毒。通过注射或输血传播的机会很少,唾液,胆汁及十指肠液亦均有传染性。
2.乙型肝炎的传染源是急、慢性患者的病毒携带者。:①输血及血制品以及使用污染的注射器或针刺等;②母婴垂直传播(主要通过分娩时产道血液,哺乳及密切接触,通过胎盘感染者约5%);③生活上的密切接触;⑷性接触传播[如果皮肤没有破损是不会传染}。此外,尚有经吸血昆虫(蚊,臭虫,虱等)叮咬传播的可能性。病毒存在于患者的血液及各种体液(汗、唾液、泪乳汁、阴道分泌物等)中。急性患者自发病前2~3个月即开始具有传染性,并持续于整个急性期。HBsAg(+)的慢性患者和无症状携带者中凡伴有HBeAg(+),或抗-HbcIgM(+),或DNA聚合酶活性升高或血清中HBVDNA(+)者均具有传染性。
3.丙型肝炎的传染源是急、慢性患者和无症状病毒携带者。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与乙型肝炎相同而以输血及血制品传播为主,且母婴传播不如乙型肝多见。病毒存在于患者的血液及体液中。
4.丁型肝炎的传染源是急、慢性患者和病毒携带者。HBsAg携带者是HDV的保毒宿主和主要传染源。
5.戊型肝炎的传染源是急性及亚临床型患者。通过粪、口途径传播,水源或食物被污染可引起暴发流行;也可经日常生活接触传播。
宜
1.多食利湿、清热、通便的食物,如冬瓜、油菜、空心菜、芹菜、黄瓜、丝瓜…等。
2.多食蛋白质、维生素及适量糖类的食物,如乳类、豆制品、五谷杂粮…等。
3.宜常吃富含茄红素或?胡萝卜素,维生素C含量高的蔬果,如奇异果、凤梨、柳橙、橘子、苹果、葡萄、番石榴、香吉士、西红柿、胡萝卜、南瓜…等。
4.应多吃新鲜的蔬果,以补充维生素B群、维生素C,帮助蛋白质、糖、脂肪的代谢,以利于肝功能的复元。
5.食物的烹调方式以蒸、煮为宜。
6.应注意体重,防止因过胖而并发脂肪肝。
7.充份的睡眠及休息。
8.宜常喝绿汁,如小麦草原汁和明日叶原汁,两者轮替喝,可改善肝炎。
忌
1. 忌高脂肪及胆固醇高的食物,如:肥肉、重油(动物脂肪)、蛋黄、脑、动物内脏…等,会损伤脾胃,导致湿邪加重。
2.忌辛辣、刺激之食物,如辣椒、辣酱、洋葱、胡椒粉、咖哩…等会助火的食物,加重炎症。
3.忌粗纤维食物,如竹笋、韭菜、芹菜…等,促进胆囊收缩素产生,而影响胆汁流出,妨碍肝脏正常代谢及消化系统功能。
4.忌用煎、炒、炸、烤等方式烹调食物。
5.忌糖类及瓜子、饼干等加工食品。
6.忌酒及刺激性饮料,如咖啡、可乐、浓茶…等。